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槐樹下「黏糊糊」的東西,到底是啥?粘鞋、黏車、難處理……

2024-08-05辟謠

七月艷陽天,正值北京地區國槐的盛花期,滿樹的「點點星光」,淡淡的槐花芬芳。穿梭在大街小巷,街道兩側的國槐樹上,不計其數的蚜蟲們正在埋頭「吃飯」,分泌的「油滴」也紛紛揚揚,灑落一地。

停在國槐樹下的汽車車頂。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停在國槐樹下的汽車,僅一天的時間,表面就落滿了花朵,車身上也沾滿了黏糊糊的「油滴」。人們步行時,鞋底也會被落在地上的「油滴」黏著,像踩在膠水上,走起路來咯吱作響。這些「油滴」就是蚜蟲的分泌物,俗稱「蜜露」。

北京街道兩側的國槐。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黃山欒樹上的蚜蟲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候的差異導致了行道樹在選擇上的不同。北方城市在遭受國槐蚜蟲「洗禮」的同時,南方城市也在遭受寄生在其他樹上的蚜蟲影響,以黃山欒樹為例來說吧。

每年八月,當你行走在南京街道,或許會被眼前黃山欒樹的金黃色花序所震撼。黃山欒樹雖然雌雄同株,但是雌雄異花,雌花雄蕊約是雄花雄蕊的一半長度,雄花無柱頭,雌花有柱頭(長度約是雄蕊長度的1倍),雄花完成授粉後紛紛雕落,給地面鋪上一層「金黃」。

黃山欒樹雕落地上的雄花。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黃山欒樹的每個花朵都有4枚花瓣,呈亮黃色,開花時花瓣反折並分布在花朵一側,花瓣基部的鱗片隨著花開從黃色變為橙紅色。進入秋季,蒴果成熟後呈紅褐色,遠遠望去,如串串燈籠掛滿枝頭,風起之時,甚是美觀。

黃山欒樹的蒴果。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然而,要感受黃山欒樹帶來的美,就要接受它帶來的「甜」。每年的四月前後,黃山欒樹上的蚜蟲會像七月國槐樹上的蚜蟲一樣,持續「產蜜」,如果這時走在黃山欒樹下,就能感受到江南的「春雨濛濛」了。

什麽是蚜蟲?

蚜蟲,是半翅目蚜總科昆蟲的統稱,作為草食性害蟲,常聚集在植株的嫩葉、嫩莖、花蕾、花序等部位吸食汁液,因其產生的「蜜露」富含葡萄糖和蔗糖,故又得名「蜜蟲子」。

雖然蚜蟲分泌的「蜜露」對人體無害,給車輛帶來的「油滴」影響也可以透過專業清洗解決,但它黏糊糊的感覺會給過往行人和環衛工人帶來不適感。

樹葉上的蚜蟲。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蚜蟲的繁殖

蚜蟲的寄主範圍很廣,除國槐外,楊樹、柳樹、松樹、黃山欒樹、紫薇、海棠、月季等城市綠化常用植物也都會受到蚜蟲的危害。

蚜蟲的繁殖速度格外驚人,有的蚜蟲甚至在一年之內就能繁殖幾十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蚜蟲可以透過有性生殖和卵生方式繁衍,同時還具有孤雌生殖的能力,即雌蚜蟲無需雄蚜蟲即可繁殖。難以想象的是,有些蚜蟲還未出生,卵就已經在雌蟲體內發育,生出來就是小蚜蟲,學術上稱之為「卵胎生」。

當這兩種情況疊加發生時,剛出生的小蚜蟲有時候就已經是孕媽媽啦。夏季,當一棵植物上的蚜蟲繁育速度超過植株的食物供給能力時,一些蚜蟲品種在夏天還會繁育出帶翅膀的雌性,遷徙到新的植株開始新一輪的繁殖。

蚜蟲的危害

蚜蟲主要會對植物產生影響,造成葉片皺縮、嫩莖扭曲、生長點壞死等危害,甚至會使整株植物死亡。

以近期的國槐為例,如果大家出行時停下腳步,仔細觀察道路兩旁的國槐,會發現蚜蟲密密麻麻布滿在嫩芽和花序上,這會導致嫩葉和花序的枯萎。此外,蚜蟲大量分泌的「蜜露」,持續滴落在周圍植物的葉片或果實上,還會引起煤汙病,影響植物正常生長。

有時,一些蚜蟲還會透過吸取植物汁液或刺激植物組織,導致植物局部細胞異常分裂增生,最終形成畸形瘤狀物(也就是蚜蟲蟲癭),進而鉆入蟲癭繼續生長、繁殖或越冬。

蚊母樹葉片上的蟲癭。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螞蟻「放牧」

蚜蟲持續分泌「蜜露」,螞蟻卻樂在其中。有時,螞蟻會成為「牧蚜人」,在植株上「放牧」蚜蟲,它們一邊保護蚜蟲免受天敵的捕食,一邊采集蚜蟲分泌的「蜜露」,二者形成了獨特的「伴侶關係」,實作了雙贏。

螞蟻在長柱金絲桃上「放牧」。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蚜蟲的光合作用

【自然】(Nature)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蚜蟲是唯一具有合成色素(類胡蘿蔔素)本領的動物,它可以透過自身合成的色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量。

在這一過程中,蚜蟲合成的類胡蘿蔔素在角質層下呈兩層分布,不但能夠提升光能的吸收效率,還能將這些能量轉移至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合成細胞能量即「ATP」,維持生命代謝。

研究還指出,蚜蟲的身體顏色受溫度、光照、族群數量和植物資源等條件影響,在不宜生存環境之下,蚜蟲會變成綠色,體內也會合成更多的「ATP」,等待適宜生境的到來。

蚜蟲的「共舞」行為

發表在【生態圈】(Ecosphere)期刊的一篇文章,首次記錄了蟲癭中蚜蟲的反捕食行為。寄生在葉柄蟲癭中的蚜蟲會透過同步「跳舞」,偽裝成一個巨大的個體,恐嚇並驅逐潛在的捕食者,有時還會一擁而上撕開捕食者的表皮。同時,這些蚜蟲也可能透過一致的「舞步」實作小群居成員之間的辨識,就像老鄉見面說方言一樣。

蚜蟲引起的楊樹葉柄處蟲癭。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蚜蟲不僅影響植物光合作用,還會傳播很多植物病毒病。近年來,中國對蚜蟲的防治措施以捕食性天敵作主導,結合農業防治策略,發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Legan A W .First record of antipredator behavior in the gall‐forming aphid Mordwilkoja vagabunda[J].Ecosphere, 2022, 13(5).

[2]Valmalette J C , Dombrovsky A , Brat P ,et al.Light- 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and ATP synthesis in a carotene synthesizing insect[J].Scientific Reports, 2012, 2:579.

策劃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國

作者丨秦亞龍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監制丨中國科普博覽

責編丨董娜娜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