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四川省人大代表林海亮:加強鄉村文物古跡保護 避免「修繕」變成「破壞」|代表委員在這裏

2024-01-22辟謠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2024年1月22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當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時,坐在台下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內江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林海亮特意勾畫出來,做好標註。

2023年,內江市以美鄉優城為重要突破口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首批18個目標鎮(街道)、260個村(社區)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第二批19個目標鎮(街道)、309個村(社區)也將馬上啟動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作為親歷者、踐行者、參與者,林海亮在見證鄉村舊貌換新顏的同時,也關註到了鄉村文物古跡保護的問題。

「鄉村文物古跡是一個村的歷史記憶,保護利用好它們,不僅是傳承文脈、賡續鄉愁,也是鄉村進一步發展的資源優勢。」在四川省兩會上,林海亮提出了關於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同步加強鄉村文物古跡保護的建議。

1

在農村面貌改善中發現「驚喜」

多重因素制約鄉村文物保護工作

林海亮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說話語氣溫和、條理清晰。在他讀碩士的時候,受老師的影響,研讀了很多關於文化對社會發展影響的著作。他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核往往是相通的,所以,鄉村文物古跡也有保護利用的價值。

四川省人大代表林海亮(受訪者供圖)

「這次在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中,我們就發現了很多驚喜。」林海亮所說的「驚喜」就是鄉村文物古跡。例如,內江市東興區富溪鎮羅井村的百年吊腳樓、市中區永安鎮有著300余年歷史的鐘氏宗祠、隆昌市普潤鎮松林村革命工作者韓秋雁的故居,這些都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見證。

修繕後的鐘氏宗祠

盡管在發現文物古跡後,大部份地方都做了相應的保護工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修繕,有的成為了院落景點,有的成為了村民活動室。但是林海亮認為這還遠遠不夠,由於沒有系統的長遠規劃,修繕方案往往是「臨時起意」,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而且鄉村文物古跡認定周期長、保護措施不當、修繕無序等問題,也對文物古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究其根本原因,他認為,還是人們對鄉村文物古跡的特殊意義重視不夠,鄉村文物古跡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未能制度化,當然也有經費問題和缺乏專業人才的因素。

2

「摸清家底」分層分類確定價值

制定專業技術方案完善保障制度

查閱相關資料後,林海亮發現,鄉村文物古跡保護是一個全國性的難題,在學習了其他地區的典型案例後,他提出了自己關於加強鄉村文物古跡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建議。

首先得「摸清家底」,建議文物管理部門提前介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做好鄉村文物古跡情況調查摸底、鑒定,分層分類確定文物古跡的價值。其次,將鄉村文物古跡納入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為後續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提供基本依據。

當看到有些地方因為缺乏專業指導,修繕文物古跡反而對文物古跡造成了破壞,林海亮十分惋惜。因此,他建議,請專業隊伍制定專業化的技術方案,指導地方政府進行保護。修繕之後,還需要完善保障制度,明確鄉村文物古跡保護的基本標準、主體責任、制度安排、經費保障等,加強管理。

「保護之後更要好好利用,發揮文物古跡價值,助推鄉村振興。」林海亮對「價值」有不同的理解——文物古跡是社會進步的見證和時代的縮影,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文物古跡可以發展成旅遊景點,產生其經濟價值;文物古跡可以喚醒家族優秀傳統文化,衍生出新時代村規民約,助力鄉風文明,彰顯其社會價值。因此,他建議有關部門做好鄉村文物古跡保護的宣傳,提高全民保護文物意識,助推鄉村文物古跡的活化利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