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續寫科學傳說,啟發科學夢想——「牛頓蘋果樹」落戶上海科學會堂

2024-03-29辟謠

作者:陳怡

攝影:趙仲弈

由英國國家信托基金會管理的 牛頓蘋果樹 是英國國家級文物。2014年,它的種子曾由英國太空人帶入太空。2015年,來自牛頓故居——英國林肯郡伍爾索普莊園裏當年啟迪牛頓的那棵蘋果樹後代的5根蘋果樹枝條漂洋過海來到上海,經上海辰山植物園的園藝師在隔離試種溫室裏嫁接成活後,於2022年秋天起移到室外試種培育,漸漸枝繁葉茂,去年還結出了果實。

3月25日,包含著科學家精神與智慧傳承的「牛頓蘋果樹」落戶上海科學會堂,為滬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增添了一抹特別的綠色,也成為中英民間友誼和科學交流從歷史走向未來的一個象征。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主席張傑表示,科學會堂將成為這棵蘋果樹續寫科學傳說、啟發科學夢想的新起點,希望「牛頓蘋果樹」所代表的科學精神激勵越來越多對科學充滿熱情和夢想的青年才俊創造未來,也因此留下更多的科學種子,結出更多的科學果實。

2015年,在上海市科協第五屆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的倡議和時任英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領事、現任英國駐滬總領事包邁岫的推動下,上海市科協與英國國家信托基金會簽署了「牛頓蘋果樹」嫁接協定。上海市科協在引進「牛頓蘋果樹」的同時,還與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協商確定「中英聯合科學創新基金」落地上海,簡稱牛頓基金(上海)。牛頓基金(上海)是一個短期高端培訓專案,旨在有針對性地提高上海科研人員國際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好奇心催生一念非凡。從林肯郡的伍爾索普小鎮到世界各個角落,牛頓的思想如同種子播撒、枝椏延展,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牛頓蘋果樹」所蘊含的探索、創新精神的激勵下,20名2015年「牛頓基金」(上海)獲得者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已成長為各自學科領域的中堅力量。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姜雪峰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從9年前見證蘋果樹從英國截枝、移栽到辰山植物園的儀式,到近年被評為「上海市大眾科學傳播傑出人物」,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一等獎、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獎項和「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的稱號,伴隨著「牛頓蘋果樹」的成長,姜雪峰也從一名曾經青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為科技界的中流砥柱,和他的團隊一起不斷在國際上突破著硫化學的前沿、塑膠降解迴圈的前沿、天然產物藥物合成的前沿,在專業領域「結」出了許多「果實」,並繼續夢想著用硫化學突破藥物與生命的挑戰、解決材料與儲能的瓶頸、建立更多人類可持續迴圈的創新模型。

姜雪峰意識到,科學的後端是產業,前端是教育。科學如果不為產業助力,會沒有後勁;科學如果不關註教育,不註重科學普及和傳播,科學則會變成無源之水。因此,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應該關註青少年的成長,關註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一線科研人員更應該積極從事一線科學的傳播,把前沿科學隨時轉化成接地氣的、讓青少年和大眾容易理解的內容,使他們由對科學好奇、喜歡到愛好、探索科學,從而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形成源源不斷的後勁和動力。因此,他在本職工作之余,不斷匯聚著對科學本核感興趣又有強烈分享欲望、希望把自己對科學的理解展示給大眾的人,將科學最前沿的本核內容以文字、圖片、影片等形式進行處理後,再整合成一個個有意思的小故事,直觀、形象地進行傳播,使受眾在感到開心、快樂、好玩的同時,理解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哲學,由此更好地面對自己生活、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團隊成員從起初完全來自華師大,到漸漸融入了復旦傳播系學生等校外有誌於此的加盟者,四五十位團隊成員現在平均每3周做一期影片號「化學深耕堂」的節目,頗受圈內外好評。姜雪峰本人還在全國開展了幾百場科普演講,讓科學走進尋常百姓家。

受姜雪峰的影響,他的兩個9年前還沒有蘋果樹苗高的孩子,如今已成長為科學小達人。在「牛頓蘋果樹」落戶科學會堂儀式上,他們分享了在爸爸的鼓勵下堅持不懈探求未知、迎難而上的學習經歷和追隨爸爸的腳步服務社會的誌向。

姜雪峰教授告訴記者,自己在美國留學後剛回國時,並不很擅長國際交流與合作。牛頓基金和上海市科協派了各行各業的專家給大家授課,在幾周的培訓時間裏,不斷地交融東西方的文化,培訓大家國際交流、溝通、展示、合作的技巧,形成互相之間的尊重和理解。這些使他在日後的國際科技交流中能夠有較好的表現。在他看來,牛頓基金提供的這種支持使大家得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溝通上、情感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上彼此的尊重和互助」。他希望「牛頓的蘋果樹」和它背後的故事能傳遞給更多青少年,使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孕育出科學的果實,讓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擁有更多的「核爆點」。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珅和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汪鳴泉對此深有同感。「牛頓基金在國際上是一個知名的獎項,當年獲得基金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鼓勵。牛頓基金對科研人員的支持並不以資金為主,國外來的老師為我們做的關於國際科研交流中禮儀和技巧的培訓,對日後我們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向記者表示。

結合彼此最引以為傲的能力和傳統,

美麗的事物就能生根發芽

此次在科學會堂大草坪上栽下的 「牛頓蘋果樹」株高160厘米,冠幅直徑為130厘米,屬於蘋果樹中的「信濃紅」品種 。據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胡永紅介紹,蘋果樹喜歡溫帶涼爽氣候,隸屬於副熱帶氣候的上海會讓蘋果樹「水土不服」。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蘋果樹種植的海拔適合高度為1000米至1600米,而上海又是中國東部低地勢地區之一,為了確保「牛頓蘋果樹」幼樹的健康成長,上海辰山植物園專門配備了園藝和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利用試種溫室先進的溫控系統降低夏季溫度,使「牛頓蘋果樹」如同在家鄉一樣,加上日常的精細養護,使蘋果樹較快渡過了適應期。來到上海科學會堂的這株蘋果樹,很好地體現了園藝工作者高超的技術水準,也展示了辰山植物園植物遷地保育的出色能力。這次為了確保落戶科學會堂的「牛頓蘋果樹」健康、穩定地成長,辰山植物園的工作人員專門為它調配了栽培介質。胡永紅期待「牛頓蘋果樹」包含的科學故事能夠成為連線科學歷史與現代科普教育的重要橋梁,也希望「‘牛頓蘋果樹’在上海開枝散葉,傳播、啟發、孕育越來越多的‘中國牛頓’」。

英國駐滬總領事包邁岫對「牛頓蘋果樹」落戶科學會堂表示衷心的祝賀,並期望未來中英兩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能夠更加緊密。「從那棵古老的蘋果樹上選取的枝條,被嫁接到上海當地的樹苗上後,成活、生長,這個鮮活的例子表明:結合彼此最引以為傲的能力和傳統,全新的、美麗的事物就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憧憬道。

2015牛頓基金獲得者代表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代表透過人機互動的方式,開展了一次跨越時空的代際對話。之後,懷揣科學夢想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透過「時間艙」種下各自科學夢想的種子,埋在「牛頓蘋果樹」下,等待發芽。與會嘉賓和牛頓基金獲得者代表、青少年代表共同培土、澆灌「牛頓蘋果樹」並合影留念。

張傑院士表示,科協的重要職責之一是科普,科普的核心要義是使科學精神能夠在大眾中生根發芽。「牛頓蘋果樹」將東西方的文化和智慧緊密聯系在一起,市科協希望透過引入蘋果樹,進一步啟發公眾對科學的好奇心。「科學會堂的草坪和蘋果樹都是開放的,歡迎青少年朋友們來與蘋果樹相伴成長。」

稽核:市科協國際合作部(港澳台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