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運河原點城市揚州 隨運河而生依運河而興

2024-06-25辟謠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線上

編輯:胡曉薇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任麗君):揚州是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因【尚書·禹貢】「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得名。6月23日,「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采訪團一行來到揚州,感受這座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怎樣以運河為紐帶,實作生生不息發展的。

隋煬帝陵遺址公園 講述隋煬帝與大運河的歷史故事

隋煬帝陵遺址公園(攝影 任麗君)

隋煬帝陵遺址公園位於揚州市邗江區,占地面積11.07萬平方米。2013年,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隋煬帝與蕭後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隋煬帝墓誌、蕭後鳳冠、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等文物400余件(套)。

隋煬帝陵遺址(攝影 任麗君)

工作人員講述隋煬帝三下揚州(攝影 任麗君)

遺址公園主體建築為帝陵遺址和博物館,帝陵遺址位於公園正中,占地面積5765平方米,外觀借鑒隋唐時期帝陵的「覆鬥」型制,並與傳統建築廡殿頂形式相結合,被專家們譽為「落地的皇冠」,館內原址展示了隋煬帝與蕭後磚室墓穴,以及星象圖、沙盤、3D影幕等。

揚州市文物局原局長、曾任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主任的顧風接受記者采訪(攝影 任麗君)

揚州市文物局原局長、曾任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主任的顧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隋煬帝三下揚州,對揚州有深厚感情。隋煬帝開大運河是在隋文帝的基礎上,繼續完成了這項偉大工程。開通大運河是一個重大發展舉措,使得揚州到晚唐宋代成為了漕運樞紐,至今運河依然在發揮作用,可以說澤被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大運河揚州段盧紹緒鹽商住宅 化身淮揚菜博物館

盧紹緒鹽商住宅現為淮揚菜博物館(攝影 任麗君)

盧紹緒鹽商住宅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是大運河揚州段現存規模最大的鹽商住宅建築之一,也是大運河沿線晚清鹽商大型住宅的代表。現存建築前後共九進,占地約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及園林有正廳、藏書樓、意園等。現為揚州淮揚菜博物館對外開放。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創新展示大運河文化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攝影 任麗君)

202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標誌性專案,是新時代文旅融合在大運河文化展示的創新嘗試,堪稱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攝影 任麗君)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攝影 任麗君)

博物館坐落於揚州三灣古運河畔,新唐風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總面積約7.9萬平方米,包括展館、大運塔和今月橋三部份,登塔可以俯瞰「三灣抵一壩」的歷史景觀。博物館共有14個各具特色的展示空間,觀眾在館內可以了解大運河的變遷及其對於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意義,體會中國古代水工的聰明才智和大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獲得關於造船技術、風土人情以及沿線的自然生態等知識,領略東方文明中人與自然關系的智慧和哲學思想。

古今輝映 古有都江堰今有江都站

江都水利樞紐集中排程控制中心(攝影 任麗君)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南瀕長江、北連淮河,地處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承擔工程防災減洪、水資源供給兩大作用。江都水利樞紐既是江蘇江水北調工程的龍頭,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被譽為「江淮明珠」。

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第四抽水站管理所所長薛井俊告訴記者,「江都水利樞紐將長江水抽到大運河,同時利用大運河沿線的淮安站、淮陰站,將大運河長江水北送徐州,東送連雲港,實作了整個蘇北地區工農業生產用水。江都水利樞紐4座泵站,33台機組同時開啟,一秒可以將400立方米的水送到大運河,一天下來可以抽0.35億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天可以抽兩個西湖的水量。」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助力運河重生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位於揚州東南片區古運河三灣段,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托,是集生態保護、文化遺產、科普教育、休閑遊覽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是揚州市十大生態中心之一。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攝影 任麗君)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揚州市委市政府以生態修復為主抓手,以助力運河重生為主方向,高質素推進運河三灣規劃建設。2017年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對外開放,201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1年入選江蘇省首屆「最美生態修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