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彌補老兵李爺爺的遺憾 大學生為他和戰友彩繪「合照」

2024-07-07辟謠

「當年沒和戰友留下一張合影,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遺憾......」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鎮東河村裏,老兵李乾錄摩挲著自己手上一本已經發黃破損的舊相集,對著大學生們說道。

這幾天,西南大學美術學院「三下鄉」文化藝術服務團來到城口縣修齊鎮、鹹宜鎮,他們在院壩裏支起畫板,在竹林下調好顏料,翻開村裏老人的相簿,幫他們把舊日黑白的時光,透過畫筆繪成彩色。

心願:想要一張和戰友的合照

「這本相簿一直被李乾錄爺爺珍藏著,裏面最早的是1961年拍攝的,很多照片都已經褪了色。」

在老兵李乾錄老人家裏,一本已經發黃且破損的照片集讓大學生杭天宇觸動很深。「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得知,當年沒能和戰友留下合照,一直是李爺爺心中的遺憾。」

為了幫助李爺爺彌補這個遺憾,杭天宇和同學們就想著用手繪的形式幫他畫一張和戰友的合照。他們調好顏料,在李爺爺家門口的壩子上擺好畫板,照著相集裏面李爺爺和兩名戰友年輕時候的照片,為他們畫了一張彩色「合照」。

「畫得太像了,畫得好!最左邊這個是我,右邊是當年一起在黑龍江的戰友,看到照片就像看到真人一樣!」看到手上的畫像,李乾錄激動地說道。

和戰友同框、和父母合照......美術學院的學生誌願者透過走訪征集,為村裏的多位老人和孩子留下了珍貴的「彩色照片」。

煥新:村裏的墻大變模樣

這幾天,城口縣修齊鎮第一中心小學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曾經單調的校舍墻畫搖身一變成了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的生動教材。

原來,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大學生誌願者們在此創作了百余平米地域文化主題墻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耕場景透過童趣可愛的圖案生動地呈現在了墻面。

「我們團隊十多個人,花了將近4天的時間,總共完成了6面墻,粗略估計有130多平米。」學生誌願者呂澤伊說,在墻繪的過程中,設計稿也不斷在完善,大家都希望墻繪不僅僅是美化校園環境,更是打造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藝術空間。

在PVC薄膜上塗鴉創作、在扇面上手繪自然風光,用丙烯顏料繪制原創雨傘......大學生們還為城口縣修齊鎮東河村、鹹宜鎮李坪村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育課。

課堂上,風箏、扇面、風車、傘面等等都成了表達美術創意的載體,在誌願者的帶領下,小朋友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展開創作,接力完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創意滿滿的長卷。

美育:和孩子們一起塑造記憶中的父母

7月2日,西南大學「美美與共」研究生美育服務隊的18名誌願者來到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為竹海鎮中心小學240余名兒童精心設計了鄉土美育浸潤課堂。

實踐隊以侯光炯院士在宜賓時期相關的人、事、物、景為載體,圍繞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四大核心素養開設泥塑、巖彩、書法、繪本、長卷、AI創作等美育特色課程,結合當地學情,分八個班級同步教學。

在以侯光炯院士終生研究物件「土壤」為主題的美育課程中,巖彩組誌願者帶領孩子們實地取材,將巖石、土壤制作成顏料,以筆記本、筒靴、眼鏡等侯光炯先生的工作物件為物件進行創作,用生活小物件傳遞科學家精神。

雕塑組誌願者則以「父母的模樣」為主題,帶領留守兒童一起泥塑記憶中的父母,以指尖傳遞情感,表達情親思念。

在當地特色「竹文化」美育課程中,師生在竹簡上寫詩,用AI技術共同探索竹工藝品的創新設計。

此外,全體師生還合力創作了一幅侯光炯院士在田野上為孩子們講解土壤知識的生動畫卷,在孩子們內心種下了科學家精神的種子。

上遊新聞記者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