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撫州:半城才子半城商

2024-03-18辟謠

這是一座低調的城市

它是王安石「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夢中故鄉

是晏殊「人生何處不相逢」的歡聚之所

這是一座寶藏城市

它有曾鞏「一番桃李花開盡」的美景

有湯顯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曲調

江右商幫,皆在此聚

名儒巨公,皆由此出

半城才子半城商

這,就是江西撫州

千金陂:1000多年前的超級水利工程

△2019年,千金陂被列入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1000多年前

古人在撫河上遊修建了一個超級水利工程

千金陂——人稱撫州的「都江堰」

1100米陂身將撫河水一分為二

七分水流向主河道

三分水流向旁邊的幹港

既保證主河道有足夠的水量通航

也使撫河下遊和幹港

都有足夠的水量灌溉

利用水流的物理特性分水而治

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

撫州:中國內陸商貿的中間點

撫河是撫州的主動脈

境內的476條河流則是毛細血管

串聯著撫州星羅棋布的村鎮

從這裏出發的撫州商人

上北京,下南洋

編織了一張通達四方的商業網絡

從撫州出發沿撫河逆流而上

抵達閩江水系的贛閩通道

與通連贛江,到達廣州的商路

一直是中國瓷器、茶葉等商品

走向世界的最主要的貿易線

而撫河連通鄱陽湖

再經由長江,抵達西南與北方腹地的水路

也是漕糧運輸的重要通道

在四條商路構成的貿易網中

撫州因獨特的地理位置

成為中國內陸商貿的中間點

古代茶商的「直播帶貨」

很多人都對「采茶戲」這個名字感到好奇

據說,采茶戲的興起與商人有關

商人將戲班請進茶樓之中

客人聽戲居然免費

商人的利潤來自哪裏呢?

原來

聽戲雖然免費,但喝茶要收錢

來聽戲的人多了

商人們會不失時機地推廣自己的茶葉

現場「直播帶貨」

透過客人口口相傳

茶葉有了名氣,自然帶動了銷售

撫州商人為推銷茶葉

無意中也促進了采茶戲的繁榮

青石彰顯身份地位

△撫州現在還有200多座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大多修建於明清時期。

商人把大量的財富運回家鄉

如何澤被後世?

在江西,大多數商人的選擇是建房子

分辨家庭背景的方式

不只是簡單地看房子的規模

清水墻下部青石的層數

顯示著房屋主人的財力

據說撫州當地不產青石

需從遙遠的地方開采

再經過匠人加工

每一塊青石的成本高達三兩黃金

層數堆疊得越高

修建房屋的成本越高

說明房屋主人的家底越厚

青石上的紋樣則表明了房屋主人的身份

粒面紋,顆顆粒粒的寓意多子多福

也代表著商人的身份

表面凹凸不平的菠蘿面寓意經歷曲折

也是讀書人家的象征

這是古人對身份地位的含蓄表達

中國古代的獎學金制度

在撫州流坑村

最尊崇的位置是始建於明代的江都書院

這裏是流坑村

古時專為學生修建的「公立學校」

為鼓勵學子讀書

流坑村推行獎學金制度

只要入學讀書

便能領取500斤糧食作為獎勵

參加縣試的學子,每考一場

便能領取200文的補助

如到撫州參加府試

補助金就增加到1000文

而金榜題名者

村中更是修建狀元樓以示紀念

自宋至清

撫州先後登榜6名狀元、2450名進士

而在科舉之外,更有許多才子

為踐行和實作心中的家國理想

而努力讀書

藕絲糖:傳承數百年的民間美食

副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

使地處贛東平原腹地的撫州

成為盛產水稻的天然糧倉

明清時,曾有「撫州水幹一半,

江浙米貴一倍」的說法

因為糧食有富余

撫州人就會做各種精致的點心

在撫州,有一種頗受百姓喜愛的

傳統美食——藕絲糖

據傳,藕絲糖是從宋代延續下來的

藕絲糖是用蒸熟的糯米

與麥芽糖混合的糖塊

經過多次疊加、反復拉伸

每一根都細如藕絲

成為一種獨特的美味

3月18日

央視綜合頻道(CCTV-1)18:20檔

和【文脈春秋】一起

走進「半城才子半城商」的寶藏城市——

江西撫州

來源: 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