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海螺燈、魚燈、水仙花……這個小鄉村有「藝」點點好看

2024-08-16辟謠

這個暑假,很多大學生走出校園,積極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在浙江,連續六年的暑假多個鄉村都會迎來一群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青年師生。這些年輕人以鄉土為課堂,用藝術作品助力美化鄉村與環境保護。

今年,這項名為「藝塑鄉村」的公共藝術實踐活動,又帶來了哪些新的創意?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這幾天

浙江舟山定海區新螺頭村裏

多了些新物件

海岸邊 五彩斑斕的風動裝置

梯田中一人多高的 水仙花雕塑

夜色中的 海螺燈和竹編魚燈

……

為這個小鄉村

增添一抹獨特的 藝術風景

遊客:我在那邊看到有一個貝殼燈,走到這裏又看到這兩盞魚燈,就感覺很漂亮、很新穎,沒有想到村裏邊有這麽多漂亮好看的東西 。

這些村裏新落成的藝術裝置都是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公共藝術賦能鄉村實踐團的創作成果。今年,他們的創意是利用回收到的海洋垃圾,匯集當地兒童的奇思妙想,進行公共藝術創作。

海洋垃圾如何變身藝術裝置?研二學生徐聞秋和同學們利用海邊回收來的玻璃瓶碎片,創作了一組名為「向未來·新螺頭號」的海螺燈作品。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研二學生 徐聞秋:我們撿到一些玻璃碎片、貝殼碎片,給它上色或者進行一些處理,抹平之後融入海螺燈的創作當中去。在裏面還要鋪設防水層和石棉網的結構,讓它更加牢固一點。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 新螺頭村駐村第一書記 安之堃:我們遠遠看是一只海螺,但是近看這個卻是海洋的垃圾,海洋的垃圾組成了一個很美麗的海洋生物。

學生劉瑞和謝易澄創作的風動裝置「與海為鄰」,則是將廢舊玻璃經過敲碎、噴色處理後,用樹脂固定在魚類造型的不銹鋼框架內,讓廢棄物變得五彩斑斕。 在學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新螺頭村的田埂上也「長」出了一朵用鋼架結構和尼龍漁網等海洋垃圾做成的「水仙花」。

村民 葛海勇:就地取材,廢棄漁網利用起來,很好的,變廢為寶變成藝術之家、藝術之村。氛圍就不一樣了,有古老的氣息又有現代的文明文化在裏面。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雕塑系學生 劉楠超:希望能讓村民每天看到這個比較光鮮亮麗的花朵有一種很好的心情,外面的年輕人看到村子裏面有這樣一個年輕化的裝置,他們也更願意來這個村子裏面參觀。

六年來,一批又一批師生每年暑假都會前往鄉村,透過公共藝術創作、為村裏娃開展美育支教、在文化禮堂辦展覽等方式,用藝術賦能鄉村,助力鄉村旅遊和留守兒童教育。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 新螺頭村駐村第一書記 安之堃:其實是我們同學跟當地村民相互之間的雙向奔赴。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去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這樣的一個藝術理念。讓我們的同學們走出書齋,走出工作室,把我們的創作做在中國的大地上。

(總台央視記者 潘虹旭 許滸 舟山台)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