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苦難與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普次仁

2024-03-28辟謠

1944年,普次仁出生於現在的日喀則市白朗縣所在地。父親是「差巴」(為寺廟支差的人),母親是「堆窮」(農奴的一類),靠務農勉強支付農奴主的房租和田租。全家人租了農奴主的一間土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滴水成冰。普次仁說:「有的農奴只能睡四面漏風的破爛帳篷,有的嬰兒在牛圈裏出生,當晚就夭折。」

13歲,普次仁迎來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那一年,他進入格莎拉康小學(現日喀則市第一小學)念書。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為雪域高原帶來和平與安寧,也為普次仁開辟了更廣闊的求學之路。「教育比珍珠瑪瑙更加珍貴。」普次仁倍加珍惜在學校的學習時光。

畢業後,普次仁在日喀則從事轉譯工作,他從未停止過對知識的追求。49歲時,他前往北京大學進修英語。2007年,他又參加電腦培訓班,掌握了電腦的基本操作。

退休以後,普次仁發揮余熱,為拉薩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做校外德育輔導員。「我童年沒上過學,是個文盲。後來上學改變了我的命運」,普次仁常跟周圍人說,「現在政策這麽好,更要讓孩子好好讀書。」

普次仁換上藏裝,準備前往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義務講解(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普次仁展示自己的身份證(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普次仁在小區內鍛煉身體(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普次仁在家中和小狗玩耍(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普次仁和妻子尼瑪倉姆合影(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普次仁在家裏看書(3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