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為什麽,有的人天生就是個行走派」
某次和朋友閑聊時,他這樣感慨道。確實經過十幾年的旅行經歷,我發現有些人就是特別適合旅行,走到哪兒都能玩得開心;而有些人,即便去了最熱門的景點,也總覺得索然無味。
記得去年在雲南深度遊時,遇到一對母女。
女兒二十出頭,從上海來的。本來是陪媽媽散心,結果全程都在抱怨: 住宿條件太差、當地飯菜不合胃口、景點人太多.最後提前三天就訂機票回去了。
而她媽媽卻玩得不亦樂乎,每天和當地人聊得熱火朝天,還學會了幾句傣族話。
這使我憶起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 為何同樣是旅行,有人能夠滿載而歸,滿心歡喜,而有人卻總是覺得不夠稱心如意呢?
透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發覺那些生來就適合旅行的人,往往具有這樣幾個特質:
首先是"隨遇而安"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適應力強。
記得有次在張家界遇到一個來自北歐的背包客,當地突然下起暴雨,所有行程都被打亂。
大家都在抱怨天氣,他卻笑著說: "這不是正好可以體驗一下當地的雨季文化嗎?"
結果那天,我們在古鎮的老茶館裏度過了一個特別愜意的下午,聽老人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
第二個特質是"開放的心態"。
我發現真正會玩的人,從來不會用固有的標準去評判一個地方。 他們更願意去了解當地的生活方式,哪怕和自己的習慣完全不同。
就像我在西北自駕時認識的一對夫妻,他們特意選擇住在農家院,和當地人一起吃飯、勞動雖然條件艱苦,卻收獲了最真實的鄉村體驗。
第三個特質是"洞察力"。
有些人看到的只是表象,而有些人卻能發現景點背後的故事。
去年在麗江,導遊簡單介紹了幾句就走了,但有個女孩子特別有意思,她會去關註那些不起眼的細節: 屋檐的雕花為什麽是這個樣式,巷子為什麽會這樣彎曲.
透過這些細節,她讀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麗江。
最後一個特質,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自我適足」。
那些真正熱愛旅行之人,不會過度在意他人評價,亦不會拘泥於「打卡」一事。
他們更傾向於依照自身節奏來規劃行程,即便僅是在某個小鎮的咖啡館內發一整天呆,亦是無妨。
事情說到這個點,裏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特質其實不僅僅適用於旅行,也是生活的智慧。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裏,我們往往太過追求"完美",反而忘記了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有時想一想,那些所謂「天生適合旅行」之人也許並非他們真的生而如此,只不過他們始終對生活抱有最初的那份好奇心與包容性罷了。
旅行的真諦並不在於去過多少地方,拍攝過多少照片,而在於能否真正開啟心扉,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妙之處。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旅行者,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放下固有的期待,學會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去別人活膩了的地方。"而那些最懂得旅行的人,卻總能在"別人活膩了的地方",發現新的生機和活力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