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小村」看鄉村振興:楠木橋村走對路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24-02-23圖片

清晨,薄霧彌漫,湘西大山深處的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在裊裊炊煙中蘇醒。

隨著朝陽慢慢升起,一陣歡聲笑語從楠木橋村山頂傳來。在當地最新打造的雲端叢林研學基地,不少家長正帶著孩子們體驗唱苗歌、打糍粑和觀賞舞龍舞獅等苗族春節習俗帶來的樂趣。

「我們這座深山苗寨,值得你細細品味。」楠木橋村黨總支書記譚澤勇熱情地邀請記者在村莊漫步。提起村裏近些年的發展,他滔滔不絕。

「荒山變果林、荒田變園圃,楠木橋從一個雕敝的小村,依靠水果種植、特色養殖和研學文旅產業,在2023年實作村集體收入152萬元!」譚澤勇頗為自豪。

遊客在麻陽楠木橋村雲端叢林研學基地體驗打糍粑。鄒斌 攝

轉變何以發生?譚澤勇用三個故事,將小村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

第一個故事,是新生力量給古老苗寨帶來活力。

2008年,全國公招普通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麻陽也迎來一批「大學生村官」。有人發現楠木橋村的潛力——這裏山地較多、生態環境好、種植養殖戶不少,何不把資源利用起來?於是,13位「大學生村官」一起在楠木橋村成立創業園,發展水果種植。

一步一步,楠木橋村的水果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這群「大學生村官」還成立公司,為返鄉創業人士提供擔保貸款和技術支持,由此吸引不少「歸雁」回巢。昔日的貧困苗寨,搖身一變,成為人氣十足的湖南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如今,「大學生村官創業園」早已不局限於大學生,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其中——村裏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2家;水果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從柑橘到獼猴桃、高山刺葡萄、黃桃、藍莓等,創業園面積擴大到5000畝。

第二個故事,是在逆境中凝聚力量。

2016年,原楠木橋村與相鄰的兩個村合並。由於另外兩個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合並後的楠木橋村,一下跌入深度貧困村行列。

怎麽辦?譚澤勇覺得,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不如打破地域界限,和周邊5個村子「連村抱團」共同發展產業。

於是,在6個村的共同推動下,大家組建了聯合黨總支,整合土地、資金等要素,將過去的連綿荒山打造成2000畝「連村聯創」產業園,種植獼猴桃、藍莓、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當地村民不僅平時能在基地幹活掙收入,還能以土地等多種方式入股,獲得分紅。采訪時,村民們邀請記者過幾個月再來村裏轉轉。「到時候你們開車在產業園兜風,沿途都是果樹,香噴噴的,好不愜意哦!」

「抱團」以來,6個村人均累計增收近5000元,實作了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標。

麻陽楠木橋水果專業合作社工人在分揀橙子。記者 陳振海 攝

第三個故事,是與時俱進方能振興鄉村。

「種養產業發展好了,但我們不能故步自封。為了將現有農業、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相結合,創造更大經濟價值,我們開始探索農旅融合,打造雲端叢林研學基地。」譚澤勇說,基地周邊就是水果基地,是體驗農耕文化、勞動教育的好去處。

「營運大半年以來,我們累計接待遊客15萬人次。」基地營運負責人鄒斌介紹,除了研學,基地還打造了民宿和露營基地。「春節期間,民宿房間早早就訂滿了。等天氣回暖,我們要開放露營基地,到時候人氣會更旺。」

盡管此時山上仍有些蕭條,但站在楠木橋村山頂,仍能看見層層梯土上,一排排整齊的葡萄藤,似乎在張望期盼春暖花開。

小村的蝶變,折射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因地制宜和與時俱進,是實作鄉村振興的‘良方’。我相信,路子走得對,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譚澤勇說。(記者 白田田 張格 陳澤國 陳振海)

— END —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簡

一審:胡啟球 二審:龔森 三審: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