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誦芬老太太是杭州的名門閨秀,她在70多歲寫了一本回憶錄【山居雜憶】,被譽為 「近30年九大女性回憶錄」之一 。
翻閱這本書,仿佛置身於靜謐午後,聆聽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娓娓講述她從豆蔻年華到白發蒼蒼的傳奇人生。
尤其是【桂花糖】那一章,讓人意猶未盡、心向往之——
高誦芬18歲出嫁那天,她的嫁妝足足有36個條箱,婚宴上用了16000包桂花糖。
然而,緊接著便是戰爭的烽火連天,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百年間家族裏的悲歡離合。
「縱使榮華萬千,不過大夢一場。」
那麽,高誦芬老太太究竟擁有怎樣的一生呢?
高誦芬
01
高誦芬,1918年生於杭州的世代書香門第。
高家是南宋武烈王高瓊後代,家產號稱「高半城」,在西湖都有祖傳產業。
高誦芬
作為杭州城裏屈指可數的大家族,高家家教很嚴。
長輩們認為,小孩子應該從小尚儉——
小孩子都穿哥哥姐姐的舊衣,且不準穿綾羅綢緞,怕「折福」;
小孩子不能吃山珍海味,如吃銀耳,也只能吃奶奶碗裏剩下的那幾朵。
因此,高誦芬雖然出身煊赫之家,性格卻 樸實溫厚 ,沒有半點驕矜之色。
正是這人工打壓過的富貴氣,在她晚年經歷逆境時成了 承壓力 。
當然,這是後話了。
杭州西湖畔的高莊(攝於民國初年)
青少年時代的高誦芬,日子過得相當順遂。
在【山居雜憶】裏,她用大量篇幅回憶了杭州濃釅的歲時節序、精致的舊時吃食、醇厚的風俗人情,讓後來者神往於先民都市生活的豐富優雅,讀完就想去杭州走一走!
比如,吃年夜飯時人人要嘗一口「象征一年萬事通順」的藕脯;
大年初一,小孩子睜眼必吃冷橘子和幹荔枝,象征「整年都會大吉大利」;
立夏要吃「薄切豬肉蒜泥澆,青梅白糖與櫻桃,海螄甲魚健腳筍,鹹蛋米莧烏飯糕」;
端午小孩身上要掛香袋,在額頭上用雄黃酒寫「王」字,吃黃色的小菜,如黃魚、黃瓜、枇杷、黃蟮、燒鵝等;
立秋這天起就不得再吃西瓜,不許再睡席子,晚上也不能再到天井裏去乘涼了;
秋天要吃桂花栗子,清水煮得湯清栗糯,加入冰糖,其樂無窮;
中秋晚上則吃酒席、賞月亮,還要在天井裏供一桌瓜果、點心、鬥香一盆,一家老小可以耽到半夜;
過年要穿新衣,要采購年貨,如桂圓、荔枝、核桃、棗子、雪棗、寸金糖、長生果、醬鴨、鹹肉、火腿、海蟄頭、皮蛋、幹貝、發菜、海參、醉蟹、糟雞、糟鴨、糟肉等等……
徐定戡
02
高誦芬14歲那年,門當戶對的徐家,為孫子徐定戡(kān)前來求親。
高、徐兩家交換了兩個孩子的照片,徐家長輩對高誦芬非常滿意:
「十四歲的女孩子生得很高大。下巴也很大,有福氣的。」
高誦芬
的確,高誦芬一臉福相,她總是笑瞇瞇的,而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差的!
於是雙方滿意,接下來便是「下定」。
徐定戡
當時,媒人來傳徐家的話,問高家:
「徐家要我來問,你們要徐家拿什麽東西過來做訂婚聘禮?」
高誦芬的父親馬上回答:
「我是嫁女兒,又不是賣女兒。我是不要徐家什麽東西的!至於我女兒的裝奩,也是稱家之有無,請徐家不要見笑。」
高誦芬
之後,高家花了四年時間,為高誦芬精心置辦了一份豐盛的嫁妝——
大致來說,可以分木器家具、床上用品、四季衣著、杯盤碗碟、銅錫竹器、金銀首飾這六類。
除此之外,按杭州風俗,娘家還要準備「桂花糖」做喜糖,討個「早生貴子」的吉利口彩。
桂花糖
於是,從高誦芬14歲訂婚到18歲出嫁這四年時間裏,每到春、秋兩季,全家便出動進行桂花糖的制作——
全家參與采摘,再輕輕將花朵從細的青枝上摘下,去蒂去蕊,放入白瓷盤,再浸在酸梅幹的水裏,這個酸梅水是用鹹梅幹泡的,這樣桂花的色澤就會永遠不變了。磨成細粉,要細得跟水磨粉一樣。然後把在酸梅水中浸了三小時以上的桂花放入搗臼,舂成糨糊狀,加入磨細的冰糖粉,拌勻,使它的顏色跟桂花的顏色一樣。然後用力舂搗,直到臼內的桂花糖與臼底完全脫離,毫無黏滯之感為止。將糖粉放入精雕過的印版壓制成型,放在置有石灰的礬紙上直到糖變幹,再收入石灰箱隔潮。
高誦芬結婚照
1936年1月12日,高誦芬與徐定戡大婚,她的嫁妝足足有36個條箱,一路如同迎會一樣迎到男家。
路上看熱鬧的人好像在看大遊行,大家都說:
「久雨放晴,這是新娘有福。真是洪福齊天!」
尤其是婚宴上,高家送了16000包、共計96000粒桂花糖,讓賓客們瞠目結舌!
這桂花糖,可以保存在石灰缸裏,長久不變味。
等到高誦芬有了孩子,孩子長到十多歲,還能從石灰缸裏翻出媽媽當年的喜糖,吃得津津有味!
當高誦芬告訴孩子:
「這還是我結婚前做的,已有二十年了!」
孩子們都覺得難以置信:
「那時竟然做了那麽多的桂花糖,吃了二十年還吃不完!」
高誦芬夫婦
03
拜堂當天,那些宗族大家庭的規矩凡俗,婚俗傳統裏的儀式感,繁瑣到簡直不可思議。
等到忙完了,已經到了半夜三點。
新郎悄悄問高誦芬:
「今天吃力嗎?」
高誦芬客氣地回答:
「不吃力,謝謝!」
這時,一位姓蔣的伴娘正好走過他們身邊,不禁抿嘴偷笑。
這對新婚夫婦先是局促,後來躺著通宵聊天至天明——
他們開心地發現,彼此脾氣相合,很是聊得來!
於是,這對婚前未曾見面,結婚當天才開始戀愛的人兒,一直白頭到老。
高誦芬
不得不說,高誦芬是幸運的。
她生在富貴家,作為獨生女被父母疼愛,出嫁又遇到了溫潤如玉、專一忠誠的丈夫。
婚後,高誦芬生下3子1女,成為徐家上下交口稱贊的少奶奶。
人事都整飭圓滿,在秩序之中,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緊不慢。
高誦芬
一天,高誦芬在丈夫的書房裏,翻到了張岱的【陶庵夢憶】。
她讀了幾篇,愛不釋手,不禁贊嘆道:
「明白簡潔,言之有物。撫時感世,令人低回不已。」
徐定戡便說:
「為什麽不學張岱,也寫一寫呢?」
高誦芬夫婦
然而,他們很快就經歷了抗日戰爭。
在流離遷徙中,寫書的想法便被擱置了。
後來,在波瀾起伏的亂世風潮裏,他們更是身受波及!
高誦芬夫婦
04
「早在1949年以後,我父母已經無法維持高家原在孩兒巷布店弄老屋的大房子,於是就把整棟房子賣給了國家。」
又過了十幾年,高誦芬一家在上海被「掃地出門」,全家遷入十幾平方米的小破屋子。
當時,有人惡狠狠地說:
「高誦芬,你以後要改改呀!」
高誦芬心中暗想:
「我一世不偷別人的財物,不搶別人的東西。我從未做過壞事,待人一向客客氣氣,沒有貧富之分。天讓我生在富家,嫁在富家,這不是由我選擇的。」
想到這兒,她脫口而出:
「我五十歲了,改不好了!」
那人討了個沒趣,只好啞口無言。
高誦芬與傭人
在這小破屋子一住,就是16年。
一直跟著高家的女傭,不得不被「解雇」回到鄉下。
高誦芬將身上所有的錢送她,傭人眼淚汪汪地說:
「小姐,你要想開點,比如你本來就生在苦人家。」
高誦芬夫婦與四個子女
事實上,高誦芬比傭人們想象的要堅強。
她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她享得起福,也吃得了苦,昂得起頭,也俯得下身。
比如,高誦芬回憶在抄 家之日,「竟然在燈火通明、人聲嘈雜的房裏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朦朦朧朧中,還聽見看守她的人說:
「看她倒放心,還睡得著覺!」
真有洞徹世事、寵辱不驚的平糊之氣!
前排左二為高誦芬
那些年,高誦芬的大兒子在學校工作,其他的孩子在外地的在外地、在農場的在農場,丈夫徐定戡又因為中風癱在床上,一家人靠著大兒子微薄的薪金度日,每天的菜錢只有幾毛錢。
但高誦芬有把最普通的瓜豆蔬菜變成美味佳肴的本領,使全家吃得津津有味——
為了讓家人吃點葷腥,她經常去菜市場,等火腿攤上批下的肥肉。
然後,她把火腿肥肉熬成油,再用五分錢一斤的便宜黃芽菜煮湯,湯裏放一調羹火腿油,就有火腿香了。
兒子的同學來家裏吃飯,贊不絕口:
「阿姨做的菜是‘妙手回春’了!」
05
得到了80年代初,高誦芬一家的財產被發還,他們得以搬回原來的房子。
鄰居、擺攤的小販都為她高興,說:
「你們搬回老家去,真是‘死人從棺材裏爬出來,青草從石板裏長出來’了啊!你千萬不要做家務了。休息休息,吃得好一點,想通點啊!」
高誦芬心中非常感動,心想:
「這些都是善良之人呀。世界上到底還是好人多啊!」
1980年,高誦芬的大兒子在舅舅的幫助下,前往美國求學。
幾年後,他定居澳洲,並於1994年把父母都接到了身邊。
高誦芬侍弄花草、田園牧歌之余,常常讀些同時代人的回憶錄。
一天,她想起早年丈夫所說的:
「為什麽不學張岱,也寫一寫呢?」
於是,快要80歲的高誦芬,提筆寫下【山居雜憶】。
有人說,這是一部「現代【紅樓夢】」。
歲月洗盡鉛華,時代寫就命運。
高誦芬生在富家,錦衣玉食時,她安之若素;
巨浪拍岸時,她榮辱不驚,始終善待他人;
苦盡甘來時,她雲淡風輕,對苦難一筆帶過。
這就是大家閨秀高誦芬,她身上有種女性的堅韌和溫柔,以及讓人舒服的低調:
順時不炫富,追憶不炫苦,寫作不炫智。
而這不誇張不造勢的淡然又保護了她自己。
參考書籍:
01【山居雜憶】——高誦芬
02【時間的果】——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