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王蒙山水畫中的皴法形態: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2024-01-22圖片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著名畫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並稱為「元四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外祖父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又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王蒙的山水畫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他善於運用解索、牛毛皴等技法,幹濕互用,將秀潤清新與厚重渾穆相結合。此外,他還擅長人物、墨竹,並擅長行楷書法。他的作品布局多重山復水,善於表現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

丹山瀛海圖

王蒙的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他的藝術成就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被譽為元四家之一。

秋山蕭寺圖

牛毛皴與解鎖皴的形態特點

(一)牛毛皴的特點

「牛毛皴」,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當我們聽到這種皴法的名稱時,應該就會想到像牛毛一樣的皴法,和「細」與「密」相關。中國山水畫技法中眾多皴法的名稱,都有相類比的現象。在很多的典籍中對此也有著形象的比喻。王蒙創造的「牛毛皴」,其實是在披麻皴基礎上的拓展。從筆墨形態來說,它短小而秀俏,有著毛澀的特點。因為南方的植被繁茂,這一皴法特別適合表現南方山水的景色。纖細靈動的牛毛皴層層疊加在畫面上,使畫面看起來堅實而富有層次,望之郁然深秀,呈現出繁茂、通透的感覺。牛毛皴的特點是纖細飄動,圓而不成毛團,方而不露圭角,這便是王蒙「牛毛皴」的主要特點。清代畫家惲南田也曾評價其「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余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郁然深秀。」

東山草堂圖

(二)解鎖皴的特點

「解索皴」是在董源、巨然披麻皴基礎上的新拓展,也是文人山水畫線皴技法的一次較大的變革。「解鎖皴」是依據對南方地域地理的特征性描繪而建立起來的,所以非常適合表現江南的山川地貌。錢杜【松壺畫憶】中記載:「山樵皴法有兩種:其一世所傳解鎖皴。一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決無余地,望之郁然深秀。」解索皴與牛毛皴是王蒙山水畫風格得以形成的技法主體,也是區別於前人的創造。解索皴用筆率性、流暢,行筆用墨追求「毛、澀、潤、暢」的線性審美原則,與牛毛皴相比其力感強且外顯,稍有粗曠的美感,在與牛毛皴結合的表現中傳達出粗細、強弱、陰陽互生的審美景象。

西郊草堂圖

(三)牛毛皴、解鎖皴的運用

【青卞隱居圖】是王蒙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畫中勾皴、擦點,顯示出作者用筆的豐富,看似粗獷的解索皴,也必然是細筆中鋒稍加側鋒來完成。王蒙將細膩、粗獷在一幅畫中結合,也是一種繼承的新開拓。

青卞隱居圖

王蒙在【青卞隱居圖】畫中,牛毛皴和解索皴相兼使用,呈現出了相輔相成的理想效果。董其昌題畫詩跋:「天下第一王叔明畫;又題: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倪雲林贊山樵詩也,此圖神氣淋淋,縱橫瀟灑,實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鎮退舍宜矣。」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牛毛皴,在此時卻影響了整個畫面效果,纖細飄逸,密而不塞,筆墨濃淡結合,設色典雅,整個畫面看起來層次分明,墨色通透而有厚度。尤其是在畫面山體刻畫上顯得錯落有致,牛毛皴潤澤的筆調層層疊加,使山體的氣象更顯蒼潤華滋。王蒙的【夏日山居圖】也是經典之作。該幅作品更多地運用了牛毛皴的表現技法,牛毛皴的「細」與「密」的特點被表現得十分貼切到位。這幅畫采用了全景式的構圖,山川林木、泉澤村舍錯落有致,營造出了古代文人隱士理想的世外田園生活的景象。畫中的用筆雅致靈動,筆鍵墨逸,牛毛皴的運用和畫面創作立意和諧一體,內容與形式得到了高度統一。

夏山高隱圖

解索皴在王蒙晚期的作品中有較多的運用和體現,這也是王蒙善用的一種法,解索皴對江南山石體態的塑造,也很是適合。王蒙的解索皴在用筆上以中鋒為主,勢態上攆轉開合,用墨上毛潤幹渴兼施。【夏山高隱圖】是他這一皴法套用的經典代表作,對「解索皴」的運用可謂是淋漓盡致。就藝術表現來看,畫中所營造的林泉山川,無疑是畫家借畫言意的一種情感境象傳達,這一審美境象的出現,將寫意山水畫的表現推到一個新的高度。解索皴,也是一種形象化物象類比,形狀如同被解開繩索頭,有理而無定式。在山水畫的形象表現中,這一皴法多表現山體表層的結構紋理,更適合江南土質山石的表現。解索皴是王蒙晚期山水畫創作中常用的一種皴法,作品【夏山高隱圖中】中對於「解索皴」的套用也可謂是淋漓盡致。此畫高 144厘米,橫 63.55 厘米,屬於絹本立軸,也是王蒙存世尺寸最大的畫幅。此畫所描繪的是山中如畫的美景,反映了文人雅士的隱居生活,是對文人歸居理想的真實情感寫照。

葛稚川移居圖

繁線密點的筆墨形式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線上條上來說是對披麻皴形變的拓展,線條顯得朝氣蓬勃,幹渴的用筆和豐富的墨韻,透露著通透的美感。牛毛皴、解鎖皴作為線皴中的一種,精致細膩,但卻顯得十分有力量;交錯彎曲的線條密密地分布在畫面中,多呈現波浪狀;偶爾卻又將筆打散,看著雜亂無章卻又井然有序,線與物體融為一體,和諧自然。

具區林屋圖

王蒙的山水畫,構圖形式的緊密也是其山水畫的又一大特點。他所作的【具區林屋圖】,將布局緊密做到了極致,畫面中所描繪的是太湖的秋景,主要以繁密的山石和屋舍為創作元素,盡管在畫面中山石占主導,卻沒掩蓋住太湖湖水給人的清新之感。整幅畫的布局特點是下方疏朗,上部份密集,所表現的景象繁密,畫工細膩且有韻味,將繁密和疏朗線上條的使用中完美配合,勾勒出山石豐富變化的特性。王蒙繁復飽滿的構圖特點,在他晚年所作的另一作品【夏日山居圖】中也得到了較為完美的體現。作品中的茂林是用焦墨側鋒點染而成,山石用牛毛皴層層加以皴染,使畫面顯現出渾厚、通透、秀麗的質感。經過畫家精密的加工和嚴謹探索,所呈現出來的畫作正是畫家們生活情致的再現。繁復布局在王蒙的畫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這種布局在王蒙同時代畫家中幾乎不存在的。可以這麽說,在王蒙的畫作中,畫家將自己的畫設計得太飽滿,卻又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這也許正是他超越前人和同時代畫家的高明之處。

溪山高逸圖

夏日山居圖

線條,是中國畫中最主要的畫面語言形式。無論是山水畫或者是其他的畫種,線條在畫面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潘天壽認為:「吾國繪畫,以筆線為間架;畫事用筆,不外點、線、面三者。」所以,作為用筆的主要形式、造型塑造的重要手段,線條就是畫面的靈魂。用線的表現能力也最能體現畫家的技藝水平。另外,線的運用也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形式,各種線條都賦予了畫家的感情色彩。所以,藝術創作中,作品中呈現出來的線條,往往與畫家當時創作的情緒、狀態有著緊密關聯;另一方面,不同線條所賦予的情感節奏,也會讓欣賞者產生出不同的審美情致。

春山讀書圖

桃源春曉圖

太白山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