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地理冷知識——中國的懸空寺

2024-09-12圖片

山西古建火了,位於北嶽恒山之上,鑲嵌在懸崖峭壁之間,淩空而建的懸空寺,也引發了大家的驚嘆。懸空寺到底為什麽能「懸空」?除了山西,中國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這般精妙絕倫的「懸空之作」呢?

山西恒山懸空寺

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上,懸空寺靜靜佇立於此,一眼望去,仿佛能人巧匠在崖壁之上雕刻的一幅巨大而精美的浮雕壁畫。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後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原名「玄空閣」,取融「道玄」「佛空」於一體之意,後因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且「玄」與「懸」同音,改名為「懸空寺」。位於恒山的懸空寺是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

懸空寺建在翠屏峰中間的凹陷部份, 整個寺廟為木質結構 ,現存殿宇、樓閣40余間,樓閣上下重疊,結構奇巧, 最高的建築離地達50多米 ,而這還並非是它的極限, 在古代其與地面的落差曾達到90米 。民間有俗語稱「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便是說懸空而立的寺廟看上去似乎只有連著閣樓與巖石的紅色立木在支撐。事實上, 懸空寺的承重構件,主要是插入山崖的橫梁和其下的立木。

山崖上的橫梁不會松動,是由於所有橫梁在插入巖石的一端都先打上了楔子,待楔子到巖石洞最裏面,外部用力,楔子就會把木梁撐開,緊緊卡住。

木質梁柱組成的 榫卯結構 靈活、穩定,再借助 巖石的承托 ,整個樓閣建築便更為穩固。不止如此,寺內還用了很多較為 堅硬的鐵杉木 ,並經過桐油泡、多次刷漆等方法處理,增加了防腐性和美觀度,而寺廟建在凹陷部份則剛好有山崖以及凸出的石壁作為遮擋,減少雨水侵蝕。

懸空寺

懸空寺內呈現「 一院兩樓 」的格局,樓閣之間重重疊疊卻無淩亂之感,曲折玄妙,構思精巧,極具觀賞性和藝術美感。

河北蒼巖山懸空寺——橋樓殿

除了恒山懸空寺,地處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蒼巖山的福慶寺橋樓殿,也在近期大熱的遊戲中出現過。蒼巖山是 典型的嶂石巖地貌 ,山內多紅色陡峭的嶂谷,山中有怪石嶙峋,古木參天,清泉流淌,層巒疊翠。

嶂石巖地貌的陡壁是由斷層活動和巖石垮塌直接錯斷巖層所造成的。由於嶂石巖地貌沈積層主要成分是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的石英砂巖,很難被剝蝕、堆積下來。因此,嶂石巖地貌的陡壁往往非常筆直且沒有弧度。

在蒼巖山巍峨高聳的兩壁斷崖之上, 淩空架有3座單孔石拱橋 。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運用了大小共計365塊方形青石,以獨特的橫排豎行為設計,石縫頗為整齊;而建於石橋上的樓殿則可能為唐代建築。

橋樓殿

橋樓殿坐西向東,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是一座 九脊重檐樓閣式建築 。橋上有樓、樓中有殿,寺廟建築則分布於山澗斷崖兩側, 透過橋樓殿將兩側的建築銜接,形成完整寺院 。整體設計精致大方,又蘊含細節之美。從橋上俯視,下方便是萬丈深淵,萬分驚險;從下仰望,則有橋樓橫亙在兩山之間,淩空飛跨,上接青天,下臨深谷,勢若長虹,形成「橋殿飛虹」的奇觀。

「橋殿飛虹」「碧澗靈檀」和「古柏朝聖」並稱蒼巖山「三絕」。

雲南西山懸空寺——三清閣

三清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的羅漢山上,是 一組九層十一閣的道觀建築群 ,由於自然條件所限,每個建築的規模都不算大,卻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此, 且許多殿閣都是建木棧、穿石穴,層疊「鑲嵌」於懸崖峭壁之間。

由北向南眺望,羅漢山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彌勒,因此得名。

三清閣的建立要從元代說起。當時,統治雲南的梁王在羅漢山腳築「千步崖」石磴(石階)上山,在羅漢崖建宮室避暑。明初,避暑宮廢,後有僧人在避暑宮北側建起佛寺「羅漢寺」。不久後,其上方建起了道場。經清代改擴建,形成了現在的建築群。自下往上遙望三清閣,可見懸崖絕壁之間,瓊樓玉宇嵌綴其中;若從三清閣憑欄遠眺,則可將整個滇池盡收眼底,天朗氣清、山光水色,雖然腳下懸空,卻無膽戰心驚之感,反而心胸開闊。

三清閣的園林景觀、塑像、石刻也頗具藝術之美,值得品鑒。

西藏貢不日寺、斯林寺、孜珠寺、紮葉巴寺

提到西藏的寺廟,或許大家最先想到布達拉宮、大昭寺等。但其實,還有一些寺廟佇立在山腰的嶙峋絕壁之上,他們神秘而高冷。 貢不日寺 位於阿裏地區普蘭縣馬甲藏布河北岸的懸崖之上,寺廟高出河岸台地約30米,是一座 修建在洞窟內的寺廟 。佛殿、修行室、經堂等均為依山開鑿的洞窟,外部由懸挑在空中的走廊彼此連線,而走廊則是透過在垂直插入崖壁的一根根原木上鋪設木板而形成的。

貢不日寺在藏語中也有「飛來寺」「懸空寺」的意思。

斯林寺 位於拉薩林周縣旁多鄉旁多村,在一處絕壁之上, 山崖直上直下 ,溝谷海拔超4000米。陽光照射下,寺廟仿佛懸浮在距離谷底數百米高的空中,赤褐色的巖壁與不遠處藍綠色的冰湖交相輝映,色彩鮮明。

據說該寺後山氣勢磅礴如威猛雄獅,周圍灌木叢林茂密如海,是清凈修行的好地方。因而被稱為斯林,意為獅子林。

孜珠寺 位於317國道丁青縣境內的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 是西藏高海拔寺院之一 。這裏山勢險峻,各類建築依山而建,高低錯落,雄偉莊嚴。

在藏語裏,「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上分布著大殿、經堂、修行山洞。

紮葉巴寺 地處拉薩達孜縣海拉日寧布山上,海拔在4000米以上,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幾經擴建,形成了如今 緊嵌於崖縫壁間 的「懸崖上的寺廟」。

以洞立寺,洞寺合一,便是紮葉巴寺最大的特點。

這裏山勢陡峭, 峭壁上有形狀各異的洞窟群 。山腰處的六組溶洞群及附屬人工建築組成了寺廟主體。巖洞則各有特點,很多巖洞可見流水、鐘乳石等巖溶地貌。位於西藏的「懸空寺」還不止以上這些,真桑寺、索布寺……這些寺廟也天然擁有神秘、崇高的氛圍,他們靜立在那裏,等待人們了解。

浙江大慈巖懸空寺

地處浙江省建德市南面的大慈巖懸空寺,與山西恒山懸空寺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也有「 江南懸空寺 」的稱號。

據建德縣誌記載,大慈巖建於元大德年間。臨安人莫子淵夢到在此處修佛有所成,夢醒後棄家到此,請來能工巧匠,將一塊山中天然巨石雕為佛像,號曰「大慈」,又在山崖中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佛殿。人們以佛為名,稱此山為大慈巖。

大慈巖是由 火山碎屑巖構成的山體 ,山形詭奇,五峰如指曲成拳。海拔為586米,山高坡陡,壁立千仞,懸崖高位處排列著洞穴建築。主殿依山建於高3米、長60米、寬20米的洞穴中,一半懸空、一半嵌入巖腹,頗有淩空欲飛之勢。

其主峰從側面看則宛如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奇石、怪洞、草木組成石像的五官,形象生動。

山間雲霧蒸散,山下流水潺潺,登上懸空寺,崇山峻嶺一覽無余。在大慈巖的巖壁之上還遍布著風格各異、書法精湛且保存相對完整的摩崖石刻,內容豐富有趣,與山間美景、懸空寺廟相得益彰。

大慈巖懸空寺

福建靈通山懸空寺、甘露巖寺、方廣巖寺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糊縣也有一座懸空寺,被稱為「 南方最美懸空寺 」,它就是位於靈通山上的懸空寺——靈通寺。靈通山有典型的 崖嶂地貌景觀 ——頂部較為平坦,側面發育了陡崖,而靈通寺恰是建在崖嶂地貌的絕壁之上的「空中樓閣」。

崖嶂是一種頂部平坦、側面發育陡崖的巨厚流紋巖層地貌,其寬度一般大於50米,是火山塌陷形成破火山後,在破火山內部形成的一種火山巖層景觀。

靈通寺始建於唐代, 利用崖壁上火山巖多年風化、侵蝕形成的天然石洞修建而成 ,依據崖壁造型淩空構建,為綠瓦紅木白墻的鋼筋混凝土木構官式建築。其建築群分上下兩層,第一層為天王殿,第二層正中為大雄寶殿,兩側是鐘、鼓樓。東側順著天街依次有宿舍樓、涼亭、通天台、蟠桃街等。

飛瀑從靈通寺上方懸崖落下,蔚為壯觀。

由山下走到靈通寺 需踏過一千多級台階 ,曲折的台階猶如天梯,卻也可步步高升,直至半山樓閣。而在靈通寺上方懸崖,還有落差達300米的飛瀑從天而降,似高掛的珠簾懸空而下,珠簾化雨。除了靈通寺,位於福建省泰寧縣的甘露巖寺也是隱於懸崖中的建築。泰寧縣大金湖的丹霞峰叢中巖洞眾多,甘露巖寺便是建於一個「倒三角形」的巖洞之中,並依靠巖洞庇護而得以長久保存。

甘露巖左壁有飛瀑垂巖,洞內鐘乳石常年滴水,清冽甘甜,如同甘露,因而得名「甘露巖」。寺因巖名,故稱「甘露巖寺」。

甘露巖寺為全木結構 ,巧借巖勢懸空構建, 所有建築僅靠一根井斡式的木架支撐 ,不假片瓦,結構十分獨特。其始建於宋代,建築上朱紅的柱子、門窗,斜削的屋面和反翹的四角,以及柱頭上用一層層臂形木疊起來的「鬥拱」和梁架上的彩繪,都具有濃郁的宋代建築風格。不僅甘露巖寺有甘泉,位於福州市永泰縣的方廣巖寺同樣有水質清冽的石泉。

方廣巖寺有「東南懸空寺」之稱。

方廣巖寺始建於北宋年間,位於懸崖上的一個天然洞穴內,部份懸於洞外,部份隱在洞內, 下方僅用十幾根木柱支撐在巖壁上,形成框架式結構。 較為特別的是,寺廟建築群建在洞內,不施片瓦,以巖石為瓦,因而稱之為「一片瓦」。

石洞中的方廣巖寺。

石洞內懸掛著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洞外懸崖飛瀑、竹林密布,還有石刻雕塑,雖臨深谷,地勢險峻,卻也獨具意趣。

青海西寧懸空寺——北禪寺

北禪寺也叫做土樓觀,位於西寧市北山的山崖間, 依據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 ,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在北魏時期便已有文字記載。

北山因地處古城之北而稱北山,為特殊的丹霞地貌。因歷經風吹雨打,形似土樓,因而也稱為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被稱為土樓觀。

北禪寺的險峻不只在依山而建之險,也在其古洞窟和棧道的險峻。其中尤以「 九窟十八洞 」最為出名。古洞窟在崖壁上分為上下四層,多居於山腰位置,洞窟大小不同、深淺不一,洞窟之間還有棧道回廊相連,而棧道亦為懸空而建,倘若走在此處向下眺望,不免令人望而生畏。

由於長期的流水、風化作用,以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巖層向裏凹進,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洞穴, 也就是「九窟十八洞」。

此外,在洞窟中還可見到生動形象的壁畫,而這之中又有部份洞窟甚至保留著隋唐年間的壁畫,圖畫精美且富有藝術價值。洞窟之外,循山勢而建的建築群同樣雄偉壯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輔相成,共同刻畫了北禪寺的懸、險之景。

河南朝陽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懸空寺中,有的懸空寺建在巖洞之中,有的則面朝陽光。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朝陽山山腰上的朝陽懸空寺,便是因其依山淩空建造、絕壁而生、坐北朝南、 背風向陽 ,得名朝陽懸空寺,也稱朝陽寺。

朝陽寺

據明、清【淇縣誌】記載, 朝陽寺原為殷故宮 ,是殷紂王冬季采暖的行宮;待到夏日,朝陽山後又有涼爽宜人的清涼庵,此處綠樹成蔭,可遮蔽陽光,亦是消暑的絕佳之地。直至東魏武定七年,這裏才建立寺院。朝陽山上樹木蔥蘢,山後清泉飛瀑流淌。每遇陽光照射在山腰上,懸立於山腰上寺廟建築便更顯金碧輝煌,似鍍上了一層金光。行走於朝陽山上,看宏偉古寺,聽山間鳥鳴,流水潺潺,不禁寧靜放松,心緒平糊。

✦ ✦

懸空寺依山而建,巧奪天工,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中國還有很多高懸的建築,諸如:梵凈山紅雲金頂、陜西龍門洞、河南老君廟等,甚至於還有諸多優秀的古建築。古建築不僅蘊含著歷史文化,也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希望更多的古建築被大家關註、了解,願優秀的技藝不斷傳承、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