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羅天嬋:一生感激施光南 80年代和關牧村平分秋色 現在88歲精神矍鑠

2024-01-02圖片

坎坷人生中的兩首成名之作

20世紀70年代,正值「文革」剛剛落幕,人們壓抑已久的情緒急需宣泄與釋放。而音樂,這種無國界的語言,仿佛天然具備了撫慰人心的魔力。

當耳畔響起熟悉的旋律,仿佛整個心靈都為之一振,暫時忘卻了外在世界的嘈雜。

羅天嬋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初露鋒芒的。她的成功曲目中,最令人難忘的要屬那兩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打起手鼓唱起歌】與【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尤其是前者,簡直成了一個時代的經典,無數人哼唱,令人振奮。

事實上,這兩首作品的背後,都隱藏著羅天嬋與施光南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音樂緣分。1971年,在施光南的鼓勵下,羅天嬋首次演唱了那首【打起手鼓唱起歌】,一舉成名。

七年後,施光南又將另一首女高音曲目【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改編成女中音版本,同樣由羅天嬋最先演繹。

施光南對羅天嬋來說,不僅是最親密的音樂夥伴,更是此生最難忘的恩人。正是他送上權時的鼓勵,讓她在迷茫時看到了希望,堅持唱了下來。

而她動聽的嗓音,也成就了這兩首膾炙人口的名曲,真可謂天作之合。

當這兩首歌曲在大街小巷中傳唱,無數人的心靈得到撫慰時,羅天嬋也終於真正走出了低谷。她用優美的歌喉治愈了一代人創傷的心靈,為大家帶來了歡樂與希望。

而這一切的起始,都要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家國破敗中的個人命運

1934年,羅天嬋出生於廣東一個普通的客家人家。她本可以平穩度過一生,安分守己地生活。然而歷史的洪流並不會因一個小女孩的脆弱而停滯。

就在她17歲那年,本應天倫之樂的家庭,卻因莫名其妙的「政治問題」陷入了動蕩與痛苦。

少女心性尚未完全成熟,她還沒有經歷過什麽大風大浪。可一夕之間,卻要承受起失去父親與弟弟的雙重打擊。這對一個17歲的女孩子來說,可以說是難以想象的痛苦。

哀慟之余,失去經濟支柱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命運還在繼續跟她開這殘酷的玩笑。就在她以為一切都結束,可以重新振作時,卻因為那個莫須有的「政治問題」再次陷入低谷。

明明已透過考核成為中央樂團獨唱演員,她卻再也無法登上心愛的舞台;明明可以演唱民族歌曲,她卻淪落到農村,給農民伴唱勞動歌曲。

這一系列的變故,無疑給性格本就內向的羅天嬋造成了難以承受的打擊。她不懂這一切的變故究竟是因為什麽,為什麽明明自己一心只想唱歌,卻要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對待。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無常而殘酷,不會因為個人的哀嘆而改變半分。

在這種內心和外在雙重打擊下,羅天嬋的心理狀態可以想象得有多低落。一個17歲的少女,本是充滿對未來憧憬與期待的時候,她卻要獨自承受這一切。

外界的惡意沒有將她擊垮,但必定在心底埋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幸而,她還擁有音樂這片凈土。也許正是音樂成為了她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即便命運關鍵的轉折點尚未到來。

知音良人的鼓勵與扶持

當一個人處在低谷時,最需要的就是旁人的鼓勵。哪怕只是小小的肯定和支持,也能讓頹喪的心靈重新燃起希望。

對於羅天嬋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知音,無疑就是施光南和她的丈夫。

施光南是給她繼續唱下去的力量。每逢她備受打擊、一蹶不振時,施光南總能送上最需要的鼓勵。【打起手鼓唱起歌】的創作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羅天嬋急需一首代表作證明自己時,施光南欣然答應,並迅速完成。沒有他的大力支持,今天的羅天嬋就不會有那麽輝煌的成就。

再者,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施光南送上的不僅僅是歌曲那麽簡單。更深層的,是對她音樂才華的肯定和對她人格魅力的認可。

這無疑成為支持她走過低谷,重新振作的最大動力。所以,羅天嬋會說,我一生最感激的,就是施光南。

而她的丈夫,則用另一種方式成為她的精神支柱。也許正是太理解音樂人不易的心路歷程,這位善解人意的男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守在她身旁。

外人無法體會的痛苦,他都感受到了。所以,無論她身在何處,他都會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一次又一次,正是這兩位知音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支持,讓她在迷茫時看到了希望。沒有他們,也許她早已被命運擊倒;正是有了他們,她才能在低谷後迎來事業的高峰。

音樂人生的春風得意

如果說之前的人生軌跡充滿了坎坷與陰霾,那麽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則是羅天嬋事業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日,她如日中天,歌聲嫻熟,代表作不斷,成功與成就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

1971年,【打起手鼓唱起歌】一曲讓羅天嬋聲名鵲起。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歌手,她一夕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那時的她37歲,正值歌藝日臻成熟而又充滿朝氣的美好年華。電台與電視台的邀約源源而來,萬眾矚目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終於,她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春天。

在此後的歲月裏,羅天嬋如饑似渴地抓住每一個機會展現自己。她絲毫不敢松懈,生怕這春天的光景轉瞬即逝。果然,在她的努力下,代表作不斷湧現——【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思鄉曲】、【孤獨的牧羊人】等等,這些動聽的歌曲仿佛結成了一個個音符的花環,綴在她成功的人生軌跡上。

就在她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關牧村也正式走入大眾視野,成為另一位家喻戶曉的女中音歌手。只是,與羅天嬋不同,後者未曾經歷她那樣的人生風風雨雨。

所以,當兩人的歌聲並列傳唱時,大家也許很難想到,她們人生軌跡的差異竟會如此巨大。

無論如何,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是羅天嬋音樂生涯最成功的十年。她用自己經歷風雨洗禮後寬厚、洗煉後的嗓音,唱出了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歌曲,將正能量與希望傳遞給了一代人。

可以說,那一段光輝的人生,是她用智慧換來的最好寫照。

珍惜生命,感恩之心

如果說,音樂和舞台曾經是羅天嬋最熱愛的事業,那麽現在,她更珍視的則是家人與天倫之樂。80歲之後,她逐漸結束了光鮮的舞台生活,轉而享受起了退休後的悠閑時光。

畢竟,羅天嬋已經不再年輕。浮華的名利對她來說再也不是人生的全部。經歷過那樣的坎坷後,能平平安安地在家人環繞下生活,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老年的她,臉上洋溢著的是釋然的微笑。

這微笑的背後,是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因為明白什麽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所以羅天嬋現在看重的,是家人與親情。

演出再多,也無人能替代丈夫兒女的陪伴。所以她放下了事業,轉而投入更多時間在家庭上。

這也正應了「珍惜生命,感恩相伴」的人生觀。經歷過低谷的人,總會格外感激現在得來不易的幸福。羅天嬋亦是如此,她用自己的人生態度詮釋了這句話的真諦。

所以說,人生真的沒有絕對的成功或失敗。歷練過後得到昇華,這才是生命成長的真諦。對羅天嬋來說,成功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因為學習感恩,擁有了幸福。

這就是她一生中最寶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