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美菲軍演將擊沈中國制造艦艇,曾6發全脫靶,遠不如解放軍

2024-04-19圖片

文/孫行者

在俄烏沖突中被吹上天的美制「海馬斯」輪式多管火箭炮系統,在去年的美菲「肩並肩」聯合演習中出了個大醜,那就是在對靶艦的實彈攻擊中上演了「6發彈藥全部脫靶」的一幕。

如今,美國和菲律賓又要舉行「肩並肩」年度系列演習了,這次被定為靶艦的是一艘由中國制造的菲律賓退役艦艇 ,不知道美軍是否還會派「海馬斯」上場「表演」。

(由中國船廠承建的「卡裏拉亞湖」號)

據觀察者網報道,本年度的「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可能有最多1.7萬人參加,主要包括美國、菲律賓、澳洲和法國的武裝部隊。在「擊沈演習」環節,菲律賓退役的海軍補給艦「卡裏拉亞湖」號被確定為靶艦。

這艘出自中國國內船廠之手、由菲律賓企業使用,後被捐贈給菲海軍使用的5000噸級船只,一度是菲軍方手中排水量最大的水面艦艇,也是該國唯一的「中國造」艦艇。以該艦作為美菲聯合軍事演習的靶艦,實在是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至於說擊沈「卡裏拉亞湖」號的方法,就是個很值得關註的事情了,說不定今年美軍仍會動用「海馬斯」火箭炮,以報去年的一箭之仇。

(「海馬斯」火箭炮開火)

說起「海馬斯」在去年的「肩並肩」演習中對靶船的「6發0中」,許多人在對其進行嘲笑的同時,可能並未真正搞清楚脫靶原因。在這裏,我們不妨用國產遠端精確制導火箭彈來舉個例子。一般來說,低成本精確制導火箭彈通常采用「慣性制導+衛星制導」的雙制導模式。我們經常聽到「國產某型大口徑遠端火箭彈在最大射程上的圓周率誤差不到30米」的說法,基本就是在這種雙制導模式下實作的。在這方面,美制「海馬斯」火箭炮選擇了同樣的技術路徑,即「衛星制導元件(GPS)+慣性制導元件(INS)」的組合,精度與中國同類別產品差不多。

(解放軍遠端火箭炮開火)

然而在打擊水面艦艇之類的目標時,火箭彈的圓周率誤差不到30米就夠了嗎?顯然並非如此。受淺海大陸棚帶來的吃水深限制,以及自身噸位較大帶來的目標尺寸大等影響,一線作戰類大中型水面艦艇很少會過分接近敵方陸地。只有噸位較小且吃水較淺的中小噸位艦艇,才能在較為靠近陸地的水域活動,這種目標就是最大射程300公裏~500公裏的岸基反艦導彈和遠端火箭炮的主要打擊物件。

(很多千噸級艦艇的長度只有幾十米)

這其中,相對較大的艦艇基本只有4000噸~5000噸,如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或中國的072型登陸艦,艦體長度普遍不超過150米。至於一些一兩千噸的輕型艦艇,艦體長度甚至只有幾十米。面對這些尺寸尤為有限且可在海面上移動的目標,圓周率誤差不到30米的火箭彈顯然還是不夠「精確」。從去年的「肩並肩」演習相關報道來看,「海馬斯」發射的正選精確制導火箭彈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落點距離靶船不到10米,但隨後的5發均誤差較大,這就已經證明僅憑「慣性制導+衛星制導」是無法滿足遠端打擊水面目標的需求的。

(03式遠火補充彈藥)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央視新聞報道過的,「解放軍第80集團軍某旅檢驗遠端火箭炮對海上目標的毀傷效能」一事了。當時,該旅使用的還不是現役最先進的PCL-191遠端火箭炮,而是作為上一代產品的03式。在報道畫面中,部份靶船是被03式遠火正選命中,另有一些靶船是被多枚密集落下的火箭彈直接命中或近失彈所毀傷,這顯然不是圓周率誤差30米的精度能達到的效果。外界猜測,解放軍精確制導火箭彈的命中誤差很可能在10米以內,甚至達到了米級。

(解放軍遠火部隊配屬的無人機分隊)

至於說該如何將精度提升到這種程度,實作手段並不難,那就是在「慣性制導+衛星制導」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套制導系統——激光制導。 激光制導需要由火箭炮部隊配屬的無人機分隊提供幫助,抵達敵方艦艇上方的無人機,會在火箭彈飛行末段提供針對敵方艦艇的激光照射引導,進一步減小彈藥落點誤差。中國遠火部隊能做到的事情,美軍卻做不到,於是我們由此來推導,去年在實彈反艦科目中「6發0中」的「海馬斯」火箭炮部隊,究竟是無人機技術不過關?還是火箭彈上安裝的激光制導套件不過關?甚至可能是二者都不過關呢? 不知道在今年的「肩並肩」聯合演習中,美軍是否會讓「海馬斯」找回場子,筆者猜測這個概率恐怕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