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跨越山河 遇見未來 | 紀錄片【越山河】引關註

2024-03-05圖片

「一座座橋,從大地的皴裂中拔地而起,跨過河流,越過溝壑,執著地連通著崎嶇不平的山地,連線了山的兩端、河的兩岸,也連線了過去與現在,貴州與未來。」日前,由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貴州廣播電視台衛視中心與【航拍中國】團隊,聯合精心打造的貴州交通橋梁建設紀錄片【越山河】,引起觀眾關註。

紅楓湖上三座橋貴州公路橋梁史之見證。 賈慶祥 攝(貴州圖片庫 發)

昔日,黔道艱險,明代大儒王陽明曾感慨:「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然而,透過紀錄片,觀眾可以看到,大自然出多少個難題,人們就克服多少個困難。

「橋不成兮鏡不死」。400多年前,福泉鄉賢葛鏡面對著兩次建橋兩次坍塌的沈痛現實,他攜妻帶子,對著浩浩蕩蕩的麻哈江發下誓言。看著紀錄片裏耗時三十年建設完成的葛鏡橋,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貴陽學校初一(39)班學生周吉祥感動不已。「400年前,葛鏡在沒有任何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建設了這座拱橋,這種堅韌不拔、勇於攀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傳承。」

紀錄片觀後感。受訪者供圖

如今,在貴州17.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3萬多座各式橋梁拔地而起。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各類橋梁縱貫雲端,不僅承載著交通的功能,更是藝術與工程的結合體,工程技術方面的展示讓觀眾嘆為觀止。「貴州復雜的地形和多變的氣候給橋梁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工程師們不僅要考慮到地質條件、氣候因素,還要克服山區施工的種種困難。他們的創新設計和精湛技術,使得一座座橋梁在險峻山河間拔地而起,成為連線過去與未來的紐帶。」銅仁公路管理局徐誌勇說道。

累了在橋上休息,餓了在橋上吃飯。紀錄片中,安龍岸橋塔在歷經16個月不停施工封頂成功時,建設者們在夜幕下點亮煙花,拿起手機與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眼前這一幕讓惠水公路管理段工作人員余週內心頗為觸動。「三萬座大橋背後是無數工作人員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分晝夜埋頭苦幹的身影。感謝他們的付出,讓一座座橋跨越山河,讓一條條路變得暢通,讓貴州人能夠走得更遠。」

施工人員在建設中的花江峽谷大橋關嶺岸主塔上施工。喬啟明 攝(貴州圖片庫 發)

「橋梁與大路,在老百姓眼裏,是夢想有了實作的途徑,是幸福開啟了敞亮的大門,是未來充滿了無限機遇……」紀錄片第三集【高速平原】播出時,看到紀錄片裏的自己,馬選軍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總想要跑到大城市去,現在大城市的人都跑到山裏來看高橋、看風景。」在北盤江第一橋下開設橋下人家小馬哥農家樂牌的馬選軍,如今一天要忙著接待好幾撥遊客。「最近廣東、廣西很多旅行團來我們這看大橋,有時候人太多,都接待不過來。」馬選軍接受采訪時說,「感謝大橋,讓我們的路通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每次遊客來了,我都推薦他們去看這個紀錄片。」

紀錄片片段。

一座座大橋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高速串聯、一個個村鎮生機勃勃。「便捷的交通,帶來的是互聯互通。外面的人能進來,山裏的人與物也在源源不斷走出去。」作為親身參與橋梁建設的一份子,在觀看紀錄片過程中,貴州交建集團所屬橋梁集團副總工程師劉彬倍感榮幸。「未來,我仍將秉著一代又一代貴州橋梁人身上的樸素匠心,在工作中不斷實踐改進,鑄造更多品質橋梁工程。」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若佩 姜雨熙

編輯/趙珊珊

二審/曹雯

三審/黃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