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來同,重溫故地,免不了擺宴暢飲,醉觀佛窟寺院,暢遊古堡長城,最後領他去開了三十多年的老店吃一碗刀削面,好像這樣才算圓滿完成任務。
刀削面,山西知名面食,如今大同地區最為出名,刀削面也成為了外地人最喜愛吃的本地美食之一。
近幾年,大同看勢旅遊業做得風生水起,風光無限,可近十幾年間一直停在省內末流,跌落到四線城市裏徘徊,人均GDP落後不前,經濟增長指數遲緩,前景不容樂觀。
全國有大大小小685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劣勢,也有自己的特點、風格和味道,人們很喜歡給這685個城市貼上各種標簽。
大同市的標簽有很多,有國家授予的,外地客標記的,還有自己起的。最具代表性的"煤都」「雲岡石窟」這兩個標簽最為顯赫,名聲最大;「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和「九大古都」最為貼切概括,卻損譽頗多;「雙擁模範城市」,聽上去很光榮;「中國黃花之都」,是自己起的,少有人知,各種標簽背後也是悲喜交集,讓人深思。
大同雖有美食之都稱號,但本地特色美食品種並不多,如今美食標簽中首當「刀削面」莫屬。
價廉物美的刀削面少說有50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大同刀削面」這個美食標簽卻是從八十年代中後期才逐漸被人熟知起來。它的名聲崛起最初應該是隨著煤炭外運向外擴散的,從周邊河北、北京、天津,到如今走的越來越遠。現在許多外鄉客來到這裏,在感受古老文化和自然景觀的同時,都想品嘗一下這座城市的刀削面,才覺得不枉此行。
任何美食的形成,都與當地環境和地理位置有關。大同歷史上是中原漢民族與草原民族爭戰拉鋸之地,也是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共生共存之地,北邊連綿不斷的長城古堡,高大的城池就是最真實寫照。
大同本地飲食文化糅合了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口味夾雜著粗曠純樸的味道,你可以從刀削面的傳說、削刀和臊子的熬制中,看出特有的美食文化底蘊,也能感受到它給你帶來一種自然、隨意、親切的溫暖感。
大同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同這個城市的名稱最早就是軍名。唐代曾在此北設大同軍節度使,後又被用作地名「大同川」。大同取意「各族大同,和諧止戰」的意思。至契丹族建立的遼代,便將此處正式改名為「大同」,其意義和思想都是希望各族人民世代和平糊民族大融合大一統意願。
如今,城市的口號是「天下大同」,「大同大不同」,其中的「天下」和「大不同」給世人表達一種什麽思想,又想展現些什麽東西,每位來大同的外鄉客都有自己的認識,而我想,更應該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吧!
在我看來,大同刀削面的美食風格與其它地區面食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既有簡單粗暴的大開大合,也有慢火煎熬的慢條斯理;它既不像南方面食的精細柔彈,也不像陜西面食的寬厚火辣;它的面條上仿佛留著如刀砍斧剁般的豪邁霸氣棱角,它的臊子好像殘留著一絲來自遠古烽火狼煙味道,這才是它帶給你最強烈的感受。
所以說,吃刀削面如果你只單獨考慮舌尖味蕾的愉悅,你就乎視了它給你帶來的其它方面感受。
可能在這之前,你從來就不覺得一碗刀削面會帶給你對一些事物的不同感受,也不知腸胃的感覺也會影響你的思想、思維方式與快樂,當你全面開啟身體感知時,這裏的景,這裏的刀削面將給你帶到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
如果你站在古老的明長城烽火台上,坐在黃土夯築的威魯、得勝古堡中,鼻子聞著空氣中的草香和一絲馬糞味,手中捧一碗米飯和一碗刀削面絕對有區別;
當你登上白登山頂,手扶古城垛口佇立向北方眺望,撲面而來的西北風,呼嘯中夾雜著鐵馬金戈的聲音,你來一口陽春面和來一口刀削面,絕對給你的感覺不同;
這時,你就覺得大同刀削面與這塊古老的兵家必爭之地,簡直就是一種絕配。
無論你是信步於千年石窟古寺,還是漫步於百年老街古巷,你吃到的任何食物都不如一碗刀削面帶給身體的感受強烈,這種深入這塊土地骨髓的味道,就是這座城市的味道。
當你手捧一碗刀削面可能會聯想到刮過廣袤原野的風,群山峻嶺中的險關,峰火台上的狼煙;你可能還會隱約聽到山頂上古老寺院飄來的鐘聲,古城裏拆舊建新的故事;你或許還會想起火山下的滄海桑田,長城腳下村莊的裊裊炊煙,平淡無奇的百姓生活。當你走近它們,站在他們面前,停下腳步,把刀削面送入嘴裏時,才知道,什麽叫大同味道,刀削面如何吃才特別有滋味…
要想吃出正宗大同刀削面味道,你就得親身遊歷這裏的每處古老遺跡,感受一下生活在這裏普通百姓的日子,如果你只是在仿古街裏走走,那碗刀削面絕對差了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