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英格麗·褒曼風流往事:對不起,我有個好腎,只是想找個對的男人!

2024-06-13圖片

英格麗·褒曼自小就展露出過人的藝術天賦,這源於她父親對攝影和電影的熱愛。父親的這份愛好,為她將來投身藝術事業奠定了基礎。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在捉弄著這個天賦異稟的小女孩。當她僅僅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她失去了母愛的溫暖。

轉眼到了十二歲,再也見不到父親的身影,她徹底成了孤兒。身邊最親近的人接連離世,對一個孩子來說,實在是太沈重的打擊。

禍不單行,叔叔也離開了她。無處可去的她只能被姑姑收養,但在那個家庭裏,她始終是個"局外人"。姑姑家的其他孩子經常冷落她、嘲笑她,鄰居們也對這個"棘手的外人"指指點點。

孤單、無助的處境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她的內心。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英格麗·褒曼卻沒有放棄希望。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忍耐,明白沒有人可以依賴,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依靠。

為了保護自己,她漸漸變得更加敏感、神經質,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防備。幸運的是,她始終記得父親臨終前的叮囑:"寶貝,別哭,你要記得,人這一生一定要讓自己活得高興。

"這句話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她前行的方向。於是,她將全部註意力放在了追求夢想上,尋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正是這股不服輸的鬥誌,讓英格麗·褒曼最終找到了夢寐以求的舞台,成為一名備受矚目的演員。

盡管童年經歷了無數磨難,但她的堅韌和勇氣終將她帶向了人生的巔峰。年輕貌美的英格麗·褒曼很快就在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學習表演後嫁給了牙醫彼得,兩人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一切看似美滿,但隨著褒曼事業的日益成功,彼得開始產生了嫉妒的情緒。他開始懷疑妻子與男演員有不正當的關系,並且不認可她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

彼得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來控制褒曼,限制她的行動自由和經濟來源,這讓一向追求自由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壓抑。在拍攝過程中,英格麗·褒曼與導演羅拔·Kappa陷入了熱戀。

這段感情讓她幾乎下定決心要與彼得離婚,開啟新的生活。然而,彼得以"戰地記者的工作太不穩定,他們很難有結果"為由,最終說服了褒曼放棄這段戀情。

內心矛盾的褒曼痛下決心與Kappa分手,但她對理想愛情的渴望卻從未停止過。就在這時,一個意大利導演羅拔·羅塞裏尼走進了她的生活。

1948年,褒曼為羅塞裏尼生下一個私生子,這一決定無疑給她的事業和生活帶來了巨大沖擊。美國民眾對她"聖潔偶像"形象的失望溢於言表,紛紛指責她行為不檢。

但是,對於內心一直渴望自由的褒曼來說,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我不顧一切與他結婚,因為我追求的是神聖的愛情和自由。

"她如是說。於是,她選擇了與羅塞裏尼私奔,並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然而,婚內出軌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她,好萊塢對她的處罰也接踵而至,她被逐出並禁映所有影片,事業遭受重創。

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她對愛情的追求。英格麗·褒曼對於演藝事業的追求,一直是她人生中矛盾和抉擇最多的部份。她渴望在銀幕上展現不同的人物角色,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而不願被好萊塢固定成某種單一的戲路。

然而,現實往往與理想有些出入。在拍攝【卡薩布蘭卡】時,導演邁克爾·柯蒂茲曾明確勸告她:"不要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那樣會毀掉你在好萊塢的前程。

"對於渴望突破的褒曼來說,這簡直是一記重擊。她難以接受這種束縛和限制,她執意要尋求改變,嘗試不同的角色挑戰自己。

1948年,這個機會終於來臨。意大利著名導演羅伯托·羅西裏尼的風格讓褒曼向往已久,她主動寫信表達了合作的願望。

這無疑是一個人生新的轉折點。然而,這次合作也為她帶來了新的傷痛。它結束了她與牙科醫生彼得·林德斯特羅姆13年的婚姻生活,讓她與羅西裏尼結婚。

這一切令她在國內外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和指責。好萊塢更是把她列為"禁臠",將她逐出並禁映她所有的影片。對於一個處於事業巔峰的大明星來說,這是沈重的打擊。

但英格麗·褒曼並沒有就此放棄。她堅定地走上自己的路,在歐洲拍攝了多部影片。7年後,好萊塢終於重新接納了她,並在【真假公主】這部電影中東山再起,再次領略到了她精湛的演技。

正是這份對理想和夢想的執著,讓英格麗·褒曼一路走來,不斷突破自我,在電影道路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她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藝術家對事業的那份執著和追求。

盡管經歷了與羅拔·羅塞裏尼的私生子醜聞,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譴責和事業打擊,英格麗·褒曼依舊沒有放棄對浪漫愛情的執著追求。

與羅塞裏尼離婚後的她,很快就遇到了令她心動的新戀人——瑞典戲劇演員拉斯·史密斯。兩人相見恨晚,墜入愛河並決定結為連理。

婚後的生活本該是甜蜜美滿的,但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們經常分居兩地,只能靠打電話和書信來維系感情。遠隔重洋的相思之苦,讓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面臨著考驗。

最終,拉斯的一次婚外情,讓這段看似美滿的婚姻也走向了破裂的結局。褒曼曾由衷地感嘆過:"我的一生都在追尋浪漫的愛情,但一生都在與浪漫失之交臂。

"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任何普通人都會對愛情死心。但是英格麗·褒曼並非如此,她內心對理想愛情的渴望依舊熾熱如初。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執著,她才會在感情路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後來她並沒有再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浪漫,而是選擇了一段相對平淡但最長久的婚姻。

在藝術家的眼中,浪漫或許往往與痛苦相伴相生。英格麗·褒曼所經歷的情感糾葛,也許正是她在戲路領悟人生的一種方式。

這一切,組成了她人生傳奇的重要一環。人生的最後幾年,英格麗·褒曼遭受了病魔的折磨。她患上了罕見的乳癌,身體每況愈下。

對於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來說,這是一個沈重的打擊。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英格麗·褒曼也沒有選擇放棄自己。相反,她依舊我行我素,選擇繼續拍戲、繼續工作。

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全身心投入到戲裏,甚至在手術期間也在背誦台詞。有人稱她為"演戲狂魔",但她卻笑著說:"我喜歡演戲,從離開瑞典後我就知道了這一點。

"對於一個將事業視為生命的藝術家來說,這份執著是可以理解的。女兒見狀,建議她撰寫一本自傳,因為後世的人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故事中了解她。

褒曼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於是在余生的最後兩年裏,她寫下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回顧往事,她說自己"一直非常幸福"。

盡管一路走來充滿了磨難和挫折,但她從未後悔過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從不後悔自己做過什麽,只會後悔沒做過什麽。

"這句話恰恰概括了她一生的寫照。最後,在她67歲生日的那一天,英格麗·褒曼因並行癥離世。她的遺體在故鄉瑞典火化,而她的自傳則記錄下了這位傳奇人物不平凡的一生。

回顧英格麗·褒曼的一生,我們看到了一出情感與事業的雙重劇目。她的美麗與氣質不同於夢露的妖嬈性感,也不似赫本的純真幹凈,而是一種溫婉典雅、大氣端莊的風采,正是天生正派大女主的長相。

上了年紀後,更多了一份高貴從容的氣度。在演藝事業上,她的成就是輝煌的。獲得過7次奧斯卡提名、3次獎項,被譽為"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

但在感情生活中,她卻屢屢遭受挫折。三次婚姻全都以失敗告終,原因或許在於她對理想化浪漫愛情的執著追求。有人惋惜她在感情上浪費了太多時間,但正是這份執著,讓她對電影人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把握。

我們更希望看到她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溫馨愛情,但褒曼的人生軌跡註定與眾不同,她愛過、轉身離去,卻從未改變對愛情的原始渴望。

從孤獨的童年,到事業的巔峰輝煌,再到晚年疾病的陰霾,英格麗·褒曼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為自己所欲為,不為自己所不欲為,這就是幸福"的人生哲理。

她的演藝事業和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