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古代河北籍畫家的丹青之美

2024-01-11圖片

古往今來,繪畫始終是文明傳承的重要介質,也是文明演進的生動註腳。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山一樣堅毅,水一樣柔和」的性格書寫在筆墨丹青之中,那裏蘊藏著中華文化獨特的審美觀、自然觀和價值觀。近日,市民紛紛湧進河北博物院,參觀「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爭睹古代河北籍畫家近在咫尺的丹青之美。

【遊春圖】(局部)

展子虔【遊春圖】

展子虔(約545—618年),隋代著名畫家,渤海(今河北滄州)人。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在隋代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其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歷史故事,尤長於山水。傳世作品【遊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亦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

【遊春圖】橫80.5厘米、縱43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遊春圖】為大青綠著色絹本畫卷,宋徽宗趙佶題簽。全圖描繪官胄士人在風和日麗、春色宜人的季節,到都城郊野「踏青」的遊樂生活情景。

【遊春圖】以青綠勾填法描繪山川、人物、樹石,並直接用青綠赭石塗染,不加皺斫,因而使畫面達到了輕重有致,粗細自然,明暗間出的藝術效果,顯示出富麗堂皇的古拙美,對渲染畫面氣氛,深化畫意,都起了恰到好處的作用。

【遊春圖】是中國早期山水畫在演變階段的一幅重要繪畫作品。它在山水畫形式格局方面的突破,對中國山水畫趨向獨立畫科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繪畫中的山水,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陪襯出現在畫面的。那時的畫家作畫,都把人物屋宇畫得很大,把山水樹石點綴得很小,客觀物體之間沒有自然的比例關系,所以人物雖畫得極其妙絕,山水則往往粗成而已,古人稱之為「人大於山」「水不容泛」。展子虔的【遊春圖】,在透視關系的處理上,已開始註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畫家。他的山水畫風格為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對後世影響頗大,而【遊春圖】歷來被評家視為「開青綠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漁父圖】

許道寧【漁父圖】

許道寧,北宋畫家,河間人,生卒年不詳。

宰相張文懿(964-1049)曾令許道寧為家中畫居壁及屏風,並作詩贊雲:「李成謝世範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由此也就得知許道寧大致的生存年月了。許道寧少年時好畫,性調皮,看到有睡相極難看的,就畫其陋相掛於酒肆,識者皆笑。人怒,毆擊他至碎衣破面,而他依然不改。後來遊太華山,見峰巒疊翠,美不勝收,遂有誌於畫山水。起先不過信手拈就,後遊覽至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當時畫壇「惟摹李成」,他也就漸入其門。他在端門外以賣藥為生,有贖者,他就隨送一張自畫的山水林木予之,人皆稱贊其畫精妙。他也許是歷史上以畫作促銷禮品的第一人,這給他的藥材生意帶來多少商機不可知,但他的畫名卻因此廣為傳布,一些達官貴族也紛紛延請其畫,聲譽漸起。而他的畫,起先也淹沒在「一派李成」的潮流中,難得的是他在中年成名後,「又能變通」。【圖畫見聞誌】稱其「唯以筆墨簡快為己任,故峰巒峭拔,林木瘦硬,別成一家體。」

許道寧傳世經典【漁父圖】亦名【秋江漁艇圖】【漁舟唱晚圖】,采用「三遠法」構圖,描寫江邊的山光水色。深秋時節,木葉半落,三五漁舟蕩於寬闊的睡眠上,旅人或沿溪橋長堤而行,或挽馬待渡。山巖壁立,列嶂聳峙,山谷蜿蜒幽遠,溪水盤曲潺湲。畫家充分發揮絹本筆墨渾融的特點,山石部份用水墨直皴漬染,細微處略用筆勾勒,表現山石的紋理,用筆簡快,樹木勁挺峭拔,畫境壯闊清曠。畫卷中部主峰突起,高聳雲霄,遠山林立,群峰如拱。山腳下,溪水沙磧,蜿蜒曲折,咫尺千裏。

【消夏圖】

劉貫道【消夏圖】

劉貫道,元代畫家。字仲賢,出生在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生卒年不詳)。至元十六年(1279年)他為金太子寫照,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遂補禦衣局使,為元初服務於宮廷,是宮廷的繪畫高手。劉貫道善畫道釋、人物、山水、花竹、鳥獸。

現存作品【消夏圖】,縱30.5厘米,橫71.7厘米。描繪士大夫的閑逸生活,形象刻畫和環境布置都很有特色。【消夏圖】畫的是一個種植著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院,其左邊橫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臥於榻上納涼。榻之右有一方桌,桌、榻相接處斜置一樂器。榻的後邊有一大屏風,屏風中畫一老者坐於榻上,一小童侍立於隅,還有兩人在對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風之中又畫一山水屏風。這種畫中有畫的「重屏」樣式,是五代以來畫家喜歡采用的表現手法,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和趣味性。這幅畫的中心人物是袒胸臥於榻上之人。他手執麈尾,雙眉微鎖,嘴唇緊閉,仿佛正在凝思。從他的衣著神態來看,應是一位隱逸的高士,有人認為他是西晉的阮鹹。

【竹石圖】

李士行【竹石圖】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河北薊丘(今屬北京市)人,李士行與其父李衎都是元代花鳥畫大師,擅長竹畫。官至黃巖知州,善詩書畫,曾從學趙孟頫、鮮於樞諸前輩。善畫竹石及山水,山水師董巨。

李士行的竹畫技術來源於其父李衎,元代夏文彥在其【寶繪圖鑒】中記載:「李士行,字澧道,官至黃巖知州。畫竹石得家學而妙過之,尤善山水。」既然是繼承家學,所以,李氏父子的竹畫,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有趣的是,同名為【竹石圖】的畫作,其父李衎也畫過。

李士行【竹石圖】,款屬:薊丘李士行遵道作,鈐「李氏遵道」朱文印。李士行款識印章正下方,有清代梁清標兩方收藏印:「棠邨審定」和「蕉林」。此圖作幽篁數桿,輔以北宋李郭風格的枯木荊棘,山石有皴,以董源披麻皴法寫出。全圖給人的感覺比較濕潤、柔和。

(燕趙都市報綜合)

關註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