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55歲才出專輯,被封殺10年後,他打敗了巔峰周杰倫(上)

2024-01-28圖片

01.

1999年,三裏屯酒吧。崔健聽說他來了,趕忙去當聽眾。他在台上彈琴唱歌。聽到一半,崔教父坐不住了,上台彈起吉他。伴隨他的鋼琴聲,兩人一唱一和。盡興後,兩人眼神交流,相互致意,又各奔東西。

這個人叫胡德夫。當時知道他的歌迷極少。他年輕時,被台當局給封殺了十年。他的後輩諸如齊豫、蔡琴、李宗盛等人在華語樂壇風生水起時,他卻成了杳無音訊之人,錯過了台灣流行音樂史最輝煌的歲月。

但要提及台灣流行樂史的發端,胡德夫三個字,永遠繞不開。尤其是他的好基友李雙澤,要是沒有他那一聲怒吼,也就沒有後來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華語音樂的許多風流故事,也不會再有了。

時間回到1950年。那年,胡德夫出生在台東阿美族一個族區。三歲時,他搬到大武山。老鷹、蟲鳴、放牛,那些與自然有關的事物組成他無憂無慮的童年。讀小學,胡德夫喜歡上了鋼琴,可惜沒機會系統學。好在他腦子靈光,考上淡江中學,拿到獎學金。那是貴族學校,在讀子弟,非富即貴。

胡德夫獨自遠離家鄉,前往都市求學。離家時,他回頭,看到母親抹淚,完全沒意識到這一去要多久,會有多少孤獨。到學校,他說的普通話人家聽不懂。城裏孩子講的時興玩意兒,他不懂。胡德夫內向,融不進去。他想念家鄉的玩伴,下課後跑去樹林裏,給一棵棵樹安上夥伴的姓名,跟樹說話。

「胡德夫及其家人,中間的孩子是他」

他想念大武山的老鷹和山坡。一次,他看到學校河對面有一片綠油油的山地。寫信給父親,問能不能把家裏的牛寄來,他想放牛。後來他去了河對面,才發現那不是什麽草地,而是一片高爾夫球場。

胡德夫不知道怎麽跟人溝通。這時,他遇到了第一個改變他生命的人。

淡江中學的校長陳泗治是台灣著名音樂家,重視德育、美育。得知胡德夫有自閉傾向,每星期把他安排到不同宿舍,跟同學交流。還專門安排老師教他普通話。聽說他腳底繭太厚,穿不了硬底皮鞋,就讓他穿軟鞋。每個暑假,陳校長還給胡德夫錢,讓他回家探親。得知他對鋼琴感興趣,就安排他打掃琴房。知道他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就讓他修剪學校花木賺錢。

讀書期間,胡德夫沒問家裏要過一分錢生活費。

陳校長的這份關愛,讓胡德夫很早就體悟到了善與美。這些東西最終會流淌到他的創作中,在日後感染許多人。關於音樂創作的最早啟蒙,也是在淡江中學。當時,他是學校聖歌隊的成員。老師是個加拿大人,大家叫她德姑娘。跟著學發聲技巧時,胡德夫跟著德姑娘聽了許多黑人靈歌。

在德姑娘家,他第一次聽到了卜·迪倫,大為感動。還有美國民謠之父伍迪·格斯裏。這些人最終成了他的精神偶像,影響了他的音樂創作。不過,中學時代,胡德夫在音樂上的天賦尚未被挖掘。

他幹的最出類拔萃的事,是打橄欖球。

02.

胡德夫打橄欖球,穿10號球衣。在球場上,他揮汗如雨,跟隊友們唱著瓊·貝茲的【我們要戰勝一切】,拿到一個又一個冠軍。榮譽傍身,他可以直接被保送到師大或體大。胡德夫偏要去試試自己讀書行不行。

他報考了台大文科分數最高的外文系,準備以後當外交官。考前三個月,一通猛補。十萬人搶一個名額,他竟然考上了。那之前的一次比賽,他打球受傷,撞成腦震蕩,醒來後短暫失憶。恢復後,他覺得沒問題,沒去復查,回學校備考。每次跟人說如何考上台大,他都說:

「腦震蕩把腦袋撞得好使了。」

一年多以後,胡德夫為此付出了「代價」。

一進台大,學長聽聞他實力強勁,邀他參加橄欖球隊,要拯救台大隊。胡德夫義不容辭,前去救場。打了一年,屢戰屢敗。打得胡德夫沒耐心,果斷結束,回頭好好讀書。讀到大二,腦震蕩後遺癥發作。這後遺癥還很厲害。他時不時昏迷,得依賴藥物。無奈之下,胡德夫選擇了休學。

休學就休學吧,他不好好養身體,跑去當兵。進去沒多久,被連長發現在偷偷吃藥。連長一打聽,魂都嚇飛了,說你小子心真大啊,腦震蕩還敢來當兵,出了事我們賠不起。連長趕緊把他送回了家。

「青少年時期的胡德夫」

一時間,胡德夫進退失據,只好去城裏打工。他在一家工廠做外文秘書。就在這期間,他認識了日後大名鼎鼎的歌手,萬沙浪。

萬沙浪這個人,80年代的春晚觀眾估計還有點印象。1988年,他在春晚唱了一首【娜魯灣情歌】。遇到胡德夫時,萬沙浪還沒紅。組了個叫「潮流樂團」的樂隊,正逢台北六福客棧開業招歌手,跟20多個樂團競爭後成功上崗。樂團缺個和聲,胡德夫去了。萬沙浪覺得他站在台上和聲很傻,就教他彈鍵盤。駐唱六個月後,萬沙浪跟客人發生爭執,樂團被趕走。

不久,萬沙浪因唱【風從哪裏來】走紅全台灣,就把樂團解散了。

就在這時,胡德夫聽聞噩耗,他爸爸患上了癌癥。為了給父親籌措醫藥費,他又和一個日本朋友合開一家鐵板燒店。錢還是不夠。胡德夫不得不再找一份工作。找來找去,找到了哥倫比亞咖啡館,去那裏做駐唱。

哥倫比亞咖啡館是個小資情調很濃的地方,許多追求西化生活的年輕人都去。胡德夫在角落裏唱歌,他們在裏面談天說地。 當時去的人都有誰呢?有未成名的張艾嘉、胡因夢,有賴聲川、林懷民、蔣勛。這些人在尚未博得大名之前,與胡德夫結識,被其渾厚的嗓音打動,慢慢交上朋友。

也就是在哥倫比亞咖啡館,胡德夫遇到了改變他生命的第二個人。

一心要「唱我們的歌」的胖子李雙澤。

03.

李雙澤是菲律賓僑生,小學時隨母親來到台灣。他和胡德夫開始唱歌那個時代,台灣流行的是西洋歌。李雙澤有個執念,他不相信我們沒有自己的歌。既然有,為什麽不能大聲唱出來,讓更多人聽見?

那天夜裏,胡德夫剛上台。李雙澤走進來,聽了幾句,突然問台上,你是哪一族的人?胡德夫說我是卑南族。李雙澤說,好,你卜·迪倫唱得不錯,但我更想聽你唱一首你們族的歌。胡德夫心說你這是來踢館的嗎?

胡德夫讀外文系,英語很好。加之有部族血統,雙眸深邃,輪廓像混血,一度被誤認為混血兒。被李雙澤這麽一問,他有點楞。唱了這麽多年的藍調、布魯斯和黑人靈歌,他還真想不起自己族裏的歌了。搜腸刮肚後,才想到兒時從父親那裏聽來的一首曲子。是父親同學陸森寶寫的。

1958年,金門炮戰。胡德夫所在的卑南族僅有的兩千名後備青年軍被全部編入山地師。這一去,後方的家人忐忑不安。到了水稻收割時節,人力不夠,大片金色的稻田留在那裏。如此美麗的風景,成了戰爭的註腳。為此,陸森寶寫了一首歌,為的是表達悲傷。想起此曲時,胡德夫並不記得歌名,於是隨口起了個【美麗的稻穗】。一曲唱罷,全場皆驚。

「原來我們是有歌的!」

在坐的人紛紛站起來鼓掌。李雙澤興奮不已,迅速將胡德夫引為摯友,拉他和另一位朋友楊弦認識。自此,三人混在一起。李雙澤每天都鼓勵胡德夫要多唱、多寫,去挖掘本土民謠,表達我們自己的情感。

「胡德夫在哥倫比亞咖啡館」

一開始,胡德夫不知道該寫什麽。李雙澤說,你想想你的家鄉,想想你熱愛的生活,一定能寫出來。在此啟發下,胡德夫將目光拉回大武山。他想到家鄉牛羊,想到兒時玩伴,想起飛鷹、蟲鳴,由此寫出處女作【牛背上的小孩】。 1973年,在李雙澤策劃下,台北國際學社,胡德夫舉辦個人演唱會【美麗的稻穗】。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余光中也去看了。

當時,李雙澤、胡德夫、楊弦被稱為「民歌運動三君子」。楊弦將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寫成民謠,胡德夫寫他的【大武山】唱【美麗的稻穗】,李雙澤在【我知道】裏寫他熱愛的台灣島。三個把民歌集結成一張【中國現代民歌集】發行。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張民歌專輯。

當時,三人遭到諸多非議。很多人說他們唱得不是玩意兒。

余光中一直鼓勵他們,說他們遲早開創一個時代。

1975年,胡德夫和楊弦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民歌謠創作演唱會」。民歌的聲勢燒得越來越旺。那天,時任廣播公司主持人陶曉清也去了。她從楊弦那裏要來卡帶,在節目【熱門音樂】裏連播了三首。此前,節目只介紹西洋流行音樂。播完,陶曉清很忐忑。沒想到觀眾來信,全是贊美。

這給了陶曉清力量。第二年,她在淡江文理學院組織「民謠演唱會」。胡德夫是受邀嘉賓之一。結果登台前晚,胡德夫帶女友吃火鍋時,跟流氓幹架身負重傷。只得由李雙澤代唱。演唱會當天,前面的人唱完,李雙澤上去,一上台就質問大家,這些年,菲律賓、美國、西班牙我都去過,大家都喝可口可樂,唱西洋歌,包括台灣也是,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裏?

李雙澤怒吼一聲:「我們要唱自己的歌!」

這一幕日後被視為「民歌運動」的開端。正是在此運動影響下,李宗盛、蔡琴、齊豫等大批音樂人登上歷史舞台,台灣誕生了滾石、飛碟兩家唱片。以台灣為陣地的流行音樂史由此掀開輝煌一頁。這份輝煌,在歷史流傳中,給李雙澤的怒吼塗抹上了人為的亮色。人們傳言,當晚發出吼聲前,李雙澤憤怒地砸碎了手中的可樂瓶,由此引出震動樂壇的「可樂瓶事件」。

這流言越傳越廣。多年後,活動舉辦人陶曉清還為此郁悶。因為當晚並無那麽戲劇性。首先,壓根兒沒有什麽可樂瓶。其次,李雙澤上台說話後,引起噓聲。為了打圓場,陶曉清趕忙上去遞話。李雙澤非但不「領情」,繼續現場布道,表示大家要行動起來,一定要唱我們自己的歌。

陶曉清還想呢,西洋歌咋了,卜·迪倫你們不都言必稱師嗎?

彼時的陶曉清,還完全不能站在李雙澤的立場上,感受他內心的激情。

「李雙澤(左)在表演」

演唱會結束後,「唱我們自己的歌」的態度就在島內掀起風暴。許多人被這股力量感染,開始埋頭創作屬於華語樂壇的旋律。 段氏兄弟受其影響,拉上民歌手吳楚楚、歌手潘越雲組建了「滾石」。第一張專輯【三人展】裏,就有胡德夫的作品。後來,吳楚楚自立山頭,又創立了「飛碟」。

參與民歌運動連掃弦都不會的李宗盛,一邊送瓦斯一邊跟鄭怡談戀愛。一個偶然的機會,成了女友唱片的制作人,從此出道。羅大佑早期參加過合唱團,寫【閃亮的日子】和【光陰的故事】,依然有股民謠味道…

七十年代末,在轟轟烈烈的民歌運動中,胡德夫的聲名達到了頂點。

那時他在外駐唱,一個小時的價錢,能高達2.5萬台幣。

電視台、廣播電台裏,都是他的熟人。

誰能想到,到了80年代,商業與音樂擁抱之時,胡德夫卻消失了。

在音樂人最好的時代,他卻遭遇了——封殺。

「本文為「胡德夫的個人生命沈浮錄」,本篇為上半部份,下半部份,我們將講述胡德夫是如何被封殺,又是任何沖破黑暗,在金曲獎上力壓群雄摘得年度歌曲的,歡迎關註,收看下半部份」

本文部份參考資料:

[1]【胡德夫:在荒蕪的土地上種歌】,中國新聞周刊

[2]【胡德夫:一部台灣音樂現代史】,南風窗

[3]【胡德夫:不可以假裝看不見苦難】,中國青年

[4]【流浪歌王胡德夫:赤腳來去無牽掛】,網誌天下

[5]【歌者胡德夫:一生就是一首歌】,南方人物周刊

[6]【四十年】,台灣民歌運動紀錄片

[7]【我們都是趕路人】,胡德夫

[8]【時光洄遊】,胡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