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姚廣孝幫助朱棣順利登基後,回家探親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眾叛親離

2024-09-05圖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南京應天府。朱元璋駕崩,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新帝年輕氣盛,上任伊始就開始大刀闊斧地削藩。這一決定,讓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坐立不安。他緊急召來謀士姚廣孝,密議應對之策。一場改變大明國運的權力遊戲,就此拉開序幕。

朱棣想當皇帝,朝廷要削他的兵權,雙方劍拔弩張

建文帝剛上任就大規模削藩,各地藩王紛紛被貶為庶人。湘王朱柏更是因此丟了性命。朱棣眼看大難臨頭,心裏慌得一批。他本想裝瘋賣傻混過這一劫,沒想到建文帝步步緊逼,眼看就要動他的兵權。

朱棣雖然是朱元璋的兒子,但他並不是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按理說,他應該老老實實當個藩王,享受榮華富貴。但朱棣可不是省油的燈,他野心勃勃,一直對皇位垂涎三尺。

這時候,一個叫姚廣孝的和尚進入了朱棣的視線。這個和尚不簡單,14歲就出家當和尚,法號叫道衍。他不僅精通佛法,還懂得儒家經典和兵法謀略。朱棣覺得這人有兩把刷子,就把他招到身邊當軍師。

姚廣孝也是個有野心的主,他覺得朱棣是個可以托付的明主。兩個野心家一拍即合,開始密謀大事。

【事情起因】

和尚送白帽子,朱棣嚇出一身冷汗,這是要造反啊

事情要從洪武十五年(1382年)說起。那年朱元璋的皇後馬氏病逝,姚廣孝被請進宮裏誦經祈福。葬禮上,他遠遠看到朱棣氣宇不凡,覺得這人有當皇帝的料。

葬禮結束後,姚廣孝悄悄跑到朱棣跟前說:"王爺,要是您讓我跟您回封地,我就送您一頂白帽子戴。"

朱棣一聽,嚇得渾身冒冷汗。"白"字加個"王"字,不就是"皇"字嗎?這和尚難道知道我想當皇帝?他趕緊呵斥道:"和尚,別胡說八道!"

雖然嘴上這麽說,朱棣心裏卻樂開了花。他覺得姚廣孝這人懂自己,有大用。於是,他假裝生氣地把姚廣孝趕走,實際上卻偷偷把他帶回了封地。

回到北平後,姚廣孝白天在寺院裏裝模作樣地念經,晚上就偷偷溜進王府和朱棣密謀。只要姚廣孝一來,朱棣就把所有下人趕走,兩人整夜密談。

就這樣,朱棣和姚廣孝暗中密謀了16年。直到建文帝開始大規模削藩,朱棣感到形勢危急,這才把姚廣孝請來商量對策。

朱棣猶豫不決,姚廣孝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朱棣召來姚廣孝,焦急地問:"大師,朝廷要削我的兵權,我該怎麽辦?"

姚廣孝想都沒想,直接說:"起兵造反!"

朱棣一聽,臉都綠了。他結結巴巴地說:"造、造反?這、這不太好吧?萬一老百姓不支持怎麽辦?"

姚廣孝一臉不屑:"王爺,您是天命所歸,何須管老百姓怎麽想?只要您當上皇帝,還不是想怎麽寫歷史就怎麽寫?"

朱棣聽完,茅塞頓開。他一拍大腿說:"對啊!我怎麽沒想到?只要我當上皇帝,還不是我說了算?"

就這樣,在姚廣孝的忽悠下,朱棣終於下定決心要造反。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起兵那天,朱棣正要發表演講,突然狂風大作,把房頂的瓦片都吹掉了。朱棣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士兵們也開始竊竊私語。

這時候,姚廣孝站了出來。他大聲說:"自古以來,真龍天子登基,必有風雨相隨。不把青瓦掀掉,怎麽換上真龍用的黃瓦?"

這番話說得士兵們熱血沸騰,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殺進南京城。

姚廣孝獻上妙計,朱棣逆風翻盤登基當皇帝

朱棣起兵後,一開始打得順風順水。可是到了後期,形勢急轉直下。朝廷派出的大將李景隆率領10萬大軍,眼看就要把朱棣的老巢北平給包圍了。

朱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夜召來姚廣孝商量對策。

姚廣孝沈思片刻,說:"王爺,我有一計,保準您能登上皇位。"

朱棣一聽,眼睛都亮了:"快說快說!"

姚廣孝說:"您帶領精銳騎兵,直接殺向南京。我留在北平,替您擋住李景隆的大軍。"

朱棣一聽就急了:"不行不行!這太危險了!萬一你擋不住李景隆怎麽辦?"

姚廣孝笑道:"王爺放心,我自有妙計。您只管去南京,其他的交給我就行。"

朱棣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同意了姚廣孝的計劃。

就這樣,朱棣帶著精銳騎兵直奔南京,姚廣孝則留在北平擺平李景隆。

姚廣孝先是假裝投降,騙李景隆放松警惕。然後,他又使用離間計,讓李景隆的部下內訌。最後,他還放出朱棣已經攻下南京的假訊息,搞得李景隆軍心大亂。

李景隆被姚廣孝耍得團團轉,等他反應過來時,朱棣已經在南京登基稱帝了。這場持續四年的"靖難之役",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朱棣登基後,深知沒有姚廣孝就沒有自己的皇位。他二話不說就封姚廣孝當大官,還送他美女、豪宅,希望他能還俗從政。

誰知道,姚廣孝竟然全都拒絕了。從此以後,他白天穿官服上朝,一句話不說。一下朝就回寺廟,換上黑色袈裟,整天念經吃齋。

姚廣孝這哥們兒也是個神人。為了實作自己的抱負,他不惜掀翻一個皇帝,扶植另一個上位。可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卻突然醒悟,選擇回歸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