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100年前清朝老照片:滿族王爺妻妾好漂亮,丐幫長老手拿打狗棒

2024-10-20圖片

清朝,國祚26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清朝,人們褒貶不一。不可否認,清朝是一個失敗的王朝。但縱觀中國古代和近代史,它依然是歷朝歷代中的佼佼者。

那麽,真實的清朝到底是什麽樣?生活在清朝的人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這是一本外國人出版的畫冊【Things seen in Chia】。作者是J.R.Chitty,他走遍了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個古老帝國的歷史痕跡和普通民眾的生活。

這些照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珍貴的歷史視窗,讓我們能夠一窺清朝人的真實生活。 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進行了清晰度修復和適度上色。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清朝末年,北京正陽門箭樓前景象。一輛輛馬車排著隊從城門裏駛出,走過正陽橋和牌坊。牌樓上「正陽橋」的匾額是滿漢文。在北京無論是內城,還是外城,城門箭樓上都沒有匾額,只有正陽門上有滿、漢文匾額。

清朝末年的紫禁城,看上去十分荒涼。大殿前的廣場和石橋上,長滿了雜草。一名男子站在石欄邊,他是攝影師J.R.Chitty請來的精靈。在遊覽紫禁城時,可能攝影師覺得皇宮空蕩蕩的,於是就將這名精靈拍進了照片裏。

照片中這名年輕帥氣的男子,家境殷實,身份是滿族王爺。他身穿棉袍頭戴棉帽,正襟危坐氣度不凡。身後站著他的妻子,貌美如花。在屋檐下,站著的可能是他的幾名小妾以及其他家眷。在封建時代,小妾的地位很低,比不上正妻。

1890年,在衙門外的柱子邊,立著一只木籠。裏面關著一名被捕河的盜。他與另外幾名同夥,經常在內河航道搶劫過往船只,老百姓怨聲載道。這名河盜最終還是被抓住,判處死刑。他站在木籠裏,每天抽掉腳下一塊石板,直至被吊死。

清朝末年,明十三陵內一座大殿前,兩名遊人在休息。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 昌平區天壽山麓, 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嬪、兩位太監。 仔細看,當時的大殿柱子有裂紋和脫落痕跡。

1900年,位於廣州沙面的租界景象。沙面是個小島,位於珠江邊上,南瀕白鵝潭,北隔沙基湧, 1861年 後淪為英法租界。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 領事館。可以說,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 照片中。照片中,兩名當地人站在榕樹下。

清朝末年,一名乞丐站在北京郊區的水塘邊。他是這片區域裏的乞丐頭領,在「丐幫」裏有一定的聲望。他身上綁著很多破布,手裏拿著一根棍子,頂端裝飾著一些布條,這難道是打狗棒?他手裏拿的棍子就是權力的象征,附近的乞丐應該都聽他的。

照片中這名男子,是一名海軍軍官。他是炮艇上的一名指揮官,主要負責長江下遊防務。他身穿朝服,在院子裏與自己的妻子和16歲的女兒合影。妻子的服裝上也有補子,她被封為「誥命夫人」。女兒長得也很漂亮。這名軍官面目和氣,沒有一點架子。

清朝末年,上海南京路上景象。當時的南京路,已經相當繁華,商業氛圍濃郁。街邊商鋪都在開門營業,「錦成樓「的招牌十分顯眼,看上去像是茶葉店。大街上,行人老王穿梭。一名黃包車師傅拉著車從街上走過。畫面很有年代感。

清末,一個富貴人家的女眷,坐在一起拍合影。坐在中間的女子,應該是正妻,地位非同一般。簇擁在她周圍的女子,很可能都是小妾或其他女眷,年齡和長相各有千秋。在過去,這樣的場面,只有在大戶人家才能見到。

100多年前,北京郊區一家飯店門口。兩名馴鷹人,挑著幾十只訓練好的鷹去集市上售賣。這些鷹看上去像是「海東青」(一種很名貴的鷹)。清朝時期,老北京人玩鷹風氣盛行。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很多人愛玩鷹。而馴鷹更是一門古老的技藝。

清朝末年,奉天街頭。一名賣茶湯或者是 油茶的男子,扶著一只大銅壺,正在為顧客沏茶湯 。這是北方一種獨特的美食。大銅壺肚膛內點煤炭,沿著肚膛盛水,茶湯就用燒得滾開的水直接沖入放有茶湯原料的碗內。

這張照片,拍攝於當時的廣州街頭。夜幕即將降臨,幾名守夜人從街上走過。這條街道很窄廣看頂棚上懸掛的數不清的廣告牌子,就能知道這裏店鋪林立。遠處,房屋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盡頭。

清朝末年,上海街頭,一名印度人站在路邊看書。有人說這是100多年前的南京路,看上去十分繁華。街邊建築古色古香,店鋪的廣告牌子琳瑯滿目。路邊停著一輛黃包車,車主正在等待載客。

如果說有哪一座城市能夠代表江南水鄉,那一定有蘇州。一座石拱橋下,船只來往穿梭。岸邊有不少女子在洗衣服。這座流淌著千年運河文化的江南古城,續寫著蘇州人與大運河相依相生的多彩故事。

在一家木材加工廠,兩名工人正在拉大鋸,將一根原木分解成板材。在他們身後,還堆放著很多竹竿。一名工人看到攝影師對著他拍照,好奇地回過頭。

這張照片,也是拍攝於廣州沙基東約。一座石拱橋橫跨在河道上,橋下船只來往穿梭。橋頭有衣蛾門樓,門楣上寫著「沙基東約」四個大字。

清朝末年,位於上海的一家茶樓裏,說書藝人正在台上表演精彩節目。這家茶樓內部裝飾豪華,也很有檔次。台下觀眾坐在桌邊,桌上擺著香茗。一邊聽書,一邊喝茶。生活真是很愜意。

100多年前,浙江寧波「福金會館」裏,一名男子坐在台階上。會館內建築雕梁畫棟,近處這尊石獅子,活靈活現威風凜凜。大殿立柱上雕刻著精美的盤龍。在過去,會館一般是同鄉人所建立的專供同鄉人集會、寄寓的場所。

這是位於南京的一處陵墓前的石像生。兩頭大象相對而立,看上去非常龐大,高度有3米。一名當地人站在石象跟前,顯得那麽的渺小。

清朝末年的長城,看上去巍峨壯觀。猶如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艦蜿蜒盤旋。不過,有些城台已經坍塌。3名男子坐在一處斷壁殘垣之間,好像是攝影師的助手。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清末,香港一處碼頭附近景象。傳功們駕駛小船,正準備出航。遠處,水天一色煙波浩渺。有數不清的大小船只。100多年前的香港,看上去跟現在不一樣。

這張照片,拍攝於北京郊區。一隊駱駝從石橋上經過,駝鈴聲傳得很遠。駱駝耐力好,負重大,在過去,駱駝是北方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清末,北京頤和園景象。遠處的萬壽山清晰可見,山前是昆明湖,湖水清澈一眼望不到邊。一名遊客坐在石欄上,雙手抱著石柱若有所思。

清朝末年,北京景山附近風光。景山過去叫煤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禦苑。山上山峰獨秀,殿宇巍峨。山東有 五座亭子:富覽、輯芳、萬春、觀妙、周賞,每個亭子都有它獨特的風景。照片中,一名男子趕著馬車,等待載客。

清朝末年的北京護城河邊,一名男子正在河邊放牧鴨子。他挑著兩只竹籠,等放完鴨子,將鴨子收回,挑著帶回家。從照片中看,當時的護城河水清岸綠,風光旖旎。

這張照片拍攝於廣州。橫跨在河道上的這座拱橋叫「西橋」,曾名「英格蘭橋」,英國人於1861年建造。該橋位於今珠江白鵝潭北岸沙面旅遊區內,靠近人民橋、人民高架、杉木欄路和康王南路。

清朝末年,一名男子吸著焊煙,從喇嘛寺裏的月亮門裏走出來。這座寺院雕梁畫棟,殿宇眾多,看上去規格很高。

清朝末年,北京紫禁城外西北角、景山南麓大高玄殿前有三座牌樓。其中,西牌樓上有西牌樓「弘佑天民」四個大字。牌坊前有當地人在休息。

寫在最後: 透過這些老照片,我們真切感受到了100多年前人們的生活面貌。過去清朝的腐朽、落後以及屈辱,都已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之中。嘆古惜今,我們慶幸生活在美好的新時代,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如果讓你回到清朝,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