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珍貴老照片:帶你穿越回二三十年前的北方冰城,看看曾經的哈爾濱

2024-01-16圖片

哈爾濱,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的城市, 最近,哈爾濱用最火熱的熱情實力寵南方「小薯仔」,粉絲們紛紛送上昵稱「爾濱」。

由於哈爾濱最近的爆火,讓全國人民了解了這座北方冰城。

我們看到了「爾濱」的浪漫和如今的繁華,你可曾見過90多年前哈爾濱的樣子,這些老照片如一扇穿越時光的大門,帶我們透過那些歲月沈澱的影像去了解曾經的哈爾濱。

【東亞印畫輯】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曾對中國「狼子野心」的見證,也正是因為這本畫冊,我們得以見到久遠的歷史,這些關於哈爾濱的老照片都是出自這本【東亞印畫輯】。

拍攝於1934年的哈爾濱中央大街:曾經的中央大街也是繁華至極,來往的人群中也不乏外國人的身影,街道整潔幹凈,兩旁的建築極具異域風情。

拍攝於1925年的松花江冰面上:照片中松花江上厚厚的冰雪覆蓋,已分不清是江面還是路面,百姓吃水只能從冰面費力的鑿出孔來挑水。

拍攝於1924年的哈爾濱老火車站:站前進站出站的旅客絡繹不絕,還有等待裝執行李的車輛,構成了一幅繁忙的景象。

哈爾濱火車站始建於清朝光緒25年(1899年),作為中東鐵路上的一等大站,哈爾濱火車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見證。它的存在,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歷史底蘊,讓人感受到這座火車站所承載的豐富故事。

拍攝於1924年的哈爾濱城區:筆直的街道,整齊的洋樓,雖然時隔百年,照片中依然可以看出當時的哈爾濱街道、建築都是比較超前的。

拍攝於1925年哈爾濱街頭的外國乞丐:一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街邊乞討,戴帽子的大男孩似乎是剛討到了食物回來。

拍攝於1934年的萬國洋行:萬國洋行建於1922年,店鋪的招牌很多是日文、俄文等,街上也都穿梭著不少的外國人,不難看出當時這裏一定是時尚潮流的熱門場所。

拍攝於1941年聖尼古拉教堂: 尖頂的設計使得整座教堂顯得宏偉而富有俄羅斯東正教傳統的神秘感,除了其建築和藝術價值,聖尼古拉教堂還承載了許多歷史故事。

拍攝於1941年的哈樂濱街頭:有著「東方巴黎」之稱的哈樂濱,街頭隨處可見外國人,尤其以俄國人和日本人居多。

拍攝於1941年的哈樂濱街道:在當時來說,這綠化和交通絕對稱的上拔尖的了,路上行駛的馬車、電車、汽車,一點也不顯的街道擁擠。

拍攝於1934年哈爾濱的一公園:小格橋流水,假山、觀景台,無疑是閑暇時的好去處。

拍攝於1934年的極樂寺:這座寺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23年,它是東北地區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和三聖殿等建築不僅體現了極高的建築工藝水平,更以富有文化底蘊的雕刻和裝飾,展示了佛教寺院的莊嚴。

拍攝於1924年的馬車夫:身穿大棉襖,皮膚黝黑的馬車夫,邊趕路一邊和旁邊走過來的俄國人攀談,後面的小男孩一身穿著看起來顯的特別精神。

拍攝於1934年的松花江碼頭:遠處的鐵路橫跨松花江面,夏日的松花江上格外的繁忙,乘船遊玩的,打漁的,還有載著貨物行駛在江面的......

拍攝於1924年的生活在哈爾濱的波蘭人:長期居住於哈爾濱的波蘭人似乎早已習慣這裏的生活方式,照片中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安寧,女主人在院子裏餵雞,兩頭牛在旁邊等待著主人的投餵。

拍攝於1925年的冰球場:哈爾濱冬季極寒的天氣,給室外冰球場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幾名冰球運動員正在激烈的對戰。

拍攝於1934年的聖·佐菲雅教堂: 聖·佐菲雅教堂的興建始於1907年三月,最初是為了滿足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需要而興建。然而,在1923年,教堂經歷了一次全新的重建,由俄國建築師科亞西科夫操刀設計。這次改建受到了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啟發,引入了俄羅斯獨有的帳篷頂和洋蔥頭造型,經過長達9年的工程,於1932年終於宏偉落成,成為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

拍攝於1934年哈爾濱街頭賣狗的婦人:長椅上坐著一位系著頭巾的婦人,正在售賣一群狗,旁邊圍觀的少年們似乎是在討價還價,亦或是在逗弄著這些狗。

拍攝於1925年的哈爾濱遊樂場:用木頭搭建的冰雪滑滑梯,看起來很好玩的樣子,在那時候的遊樂場就極具哈爾濱特色了,難怪如今的哈爾濱能火的一塌糊塗。

拍攝於1934年的傅家甸街道:眼前熙熙攘攘的傅家甸街頭一片繁忙,人來人往,誰能想到它曾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澤地。然而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這片土地變得日益繁華。

看完這些老照片,我們不禁感慨,時代的飛速發展造就了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生活。如今,這座松花江畔的冰雪之城正熠熠生輝,用它最火熱的懷抱去擁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