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走進溪口蔣氏故居,我很好奇,這些民國老房子為什麽保存如此完好

2024-10-21圖片

都說「一座溪口鎮,半部民國史」,溪口從四明山腳下的一座普通小鎮,到「民國第一鎮」的歷史軌跡,也許走進了「蔣氏故居」可以得到詳細的解讀。

溪口剡溪邊景色

「蔣氏故居」是一組民國時期的建築群,每一座建築裏面都有詳細的史料展示,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千年溪口的人文歷史,民俗民風,更讓我們感受曾經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風雲,見證一個家族王朝的興衰。

溪口,東鄰武山,北接雪竇山,因穿鎮而過的剡溪而得名「溪口「,別稱武嶺。始建於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南宋起成為通往四明山和天台山腹地的一個要沖。

溪口蜿蜒的剡溪

穿過溪口銀鳳廣場,馬路對面有一座山,名武山,山不高,但就像一座屏風,橫亙在剡溪之畔。

武嶺門是出入溪口的必經之路,因建在武山之上,故名「武嶺」。高大巍峨的武嶺門是溪口的標誌性建築,門樓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氣勢雄偉,蔥郁的樹木與城門交相輝映。

在門樓正反面的門額上都題有「武嶺」二字,分別出自教育家於右任和蔣介石親筆所題。

武嶺門

步入武嶺門內,沿著三裏長街(現名武嶺路步行街),一邊是緩緩流淌的剡溪,一邊是鱗次櫛比的江南民居,古樸寧靜,有著濃濃的民國歷史韻味。

三裏長街上的老弄堂

而「蔣氏故居」建築群主要分布在此,這裏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出生、啟蒙、生活的地方。

蔣介石執掌大權後經常回來,並在此策劃了許多歷史事件,所以小小的溪口鎮,卻曾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風暴眼。

據史料記載,在解放軍解放寧波奉化前夕,毛主席專門給部隊發來電報:「在占領奉化時,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

所以雖經歷了歲月風雨的變遷,蔣氏故裏始終秋毫無犯,保存完整。現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三裏長街旁的休息亭

這裏主要有如下景點:

文昌閣, 地處武山南端,原本有個小庵堂,名武嶺庵,供奉文昌帝君。始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聚講雅集之地。

1924年清明蔣介石回鄉掃墓,見其行將傾倒,乃出資重修,建成武關式城門布局的三間兩層樓房。

文昌閣正門

蔣宋完婚後,蔣常攜宋美齡來此小住,文昌閣成了他們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送到溪口軟禁,最先落腳點就在文昌閣,後移送到雪竇山。1939年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把文昌閣夷為平地,此後始終是一片廢墟,1987年政府按原樣重建。

在文昌閣的旁邊有一水塔,當時溪口人生活用水都直接取自剡溪,而宋美齡很不習慣直接使用剡溪水,所以特意在文昌閣旁挖深井,建水塔,將地下水抽到水塔之上,成為了溪口鎮最早的自來水。

文昌閣旁的水塔

石階而上,還必須經過一座被樹木掩映的亭子,名之為「樂亭」,蔣介石作有【武嶺樂亭記】,以描述其勝景。

文昌閣下就是武嶺潭,潭深水碧,遊魚歷歷,俯瞰山色風光這邊獨好。

樂亭

小洋房, 建於1930年,與文昌閣有露天走廊相通,又稱剡溪小築或涵齋。1937年初夏,蔣經國從蘇聯歸來,偕夫人與長子居住於此。

小洋房

在一樓有一塊「以血洗血」的石碑,這是蔣經國生母毛福梅被日本人飛機轟炸而亡後,其回來奔喪,悲憤中寫下了這四個大字,並勒石成碑。

武嶺學校, 建立於1929年,是蔣介石遵照母親遺囑而創辦,首任校長是留日師範畢業生張明鎬,1932年後蔣介石親任校長。當時是仿效開放式法國鄉村教育模式,設有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現在裏面保留有11棟建築,溪口博物館和溪口民間博物館也設在裏面,主要展示了溪口風土人情、民俗民風、文物精品等等。

武嶺學校(溪口博物館)

旁邊中西合璧造型的大禮堂,當時主要用作蔣家舉辦壽宴、演戲以及招待民國高級官員的場所。

其實後來,蔣介石又分別建武嶺學校葛竹分校和東嶴分校,歲月變遷,舊址仍在,只是早已人去樓空。

武嶺學校內景觀

蔣氏宗祠, 包括新老兩所祠堂。老祠堂始建於清代中期,規模較小。為了安放「三房祖先靈位」,蔣介石重新建了一座更大、更氣派的新祠堂,專門供奉溪口蔣姓先祖,

新祠堂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建成後蔣親筆題寫了「忠孝傳家」牌匾,勸誡族人要以忠孝行事。

蔣氏宗祠

豐鎬房, 這是蔣氏祖宅,有大小房屋49余間。正堂供奉的是蔣氏家族靈位,後堂名為報本堂,是祭祖的地方。

豐鎬房(又名素居)

「報本堂」上的匾額由吳敬恒所書,兩邊柱上楹聯「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賢孫」,系蔣介石手跡。

報本堂

「豐鎬房」,取自西周文王、武王建都的「豐邑」、「鎬京」的第一個字,故稱為「豐鎬」。

蔣介石15歲時在豐鎬房娶了毛福梅,1910年蔣經國出生在這裏。

蔣家篤信佛教,吃素念佛,故這座宅子又取名「素居」。

豐鎬房建築

玉泰鹽鋪, 清同治十年(1871年)蔣介石祖父蔣玉表開設玉泰鹽鋪,店面3間,後置作坊,樓上居家。光緒十三年(1887年)蔣介石出生在這裏。

玉泰鹽鋪進門天井

門口的「玉泰鹽鋪原址」幾個字系蔣介石於1948年重修這個宅子時親筆所提。

玉泰鹽鋪正門

蔣母墓地, 位於溪口鎮西北白巖山魚麟嶴,規模很大,主要由墓道、墓穴和慈庵等組成。

沿階而上,可以一一看到這些景觀。蔣母墓穴前的石碑上寫著「蔣母之墓」四字,為孫中山所題。

蔣母之墓

在綠樹掩映下,有一排青磚灰瓦的平房,這裏便是當地俗稱的墓廬,取名慈庵。五開間平房,設有臥室、書房、客廳等,雖然陳設簡單,但功能齊全。

慈庵是蔣介石恪守傳統孝道的場所,也是他回鄉後入住次數和時間最長的地方。

1949年4月24日淩晨,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蔣介石在此度過了他在溪口的最後一個夜晚,第二天,便從象山港乘船永遠地離開了故土。

慈庵

遊覽小貼士:

(1)參觀「蔣氏故居」建築群需買聯票,不能單獨購票。這個聯票還包括杜鵑谷森林公園。

(2)溪口美食,如溪口千層餅、奉化魚丸和芋艿頭等,味道不錯。

(3)在溪口周邊還有雪竇寺、杜鵑谷森林公園、滕頭村、巖頭古村(毛福梅的故鄉)等景區,值得去一一探訪。

剡溪旁景觀

行走在溪口充滿民國風的老建築和風景秀美的山水之間,可謂青山有綠水而秀美,歷史因人物而精彩,感嘆:溪口古韻今猶在,一代梟雄黯消然。

想起在三裏長街中,立有一尊布袋和尚的銅像,袒胸露腹,肩挑布袋,咧嘴大笑,灑脫恣意的行走在人群之中。

剡溪旁布袋和尚銅像

人生短短幾十年,所有的功名利祿,終將在後人的笑談中成為歷史的過往。

註:布袋和尚名契此,奉化人,在雪竇寺弘法,被奉為彌勒菩薩的化身,雪竇山被尊為「彌勒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