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也就在吳三桂棄用康熙年號建立大周政權(轄湖南、廣東半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陜西南部小部份和甘肅南部小部份)自稱周王不久,康熙帝立即將吳三桂的世子 吳應熊 還有吳三桂的孫子 吳世琳 處死,以震懾其他藩王。
「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余幼子及公主俱免死幽禁」。
當時的吳三桂正在飲酒,他正沈浸在對未來的美好規劃中。當聽到兒子被殺時,吳三桂頓時臉色大變,渾身發抖,酒杯從手中滑落,摔到地上被打得粉碎!喪子、喪孫之痛,使他痛徹心扉,忍不住老淚縱橫,長嘆一聲,說:「今日真是騎虎啊!」當即「魂迷意亂,氣阻神昏」。
一、吳三桂造反前曾派人解救吳應熊
吳三桂有兩個兒子,長子吳應熊。次子吳應麒,不過他已過繼給吳三桂的哥哥。
吳應熊是吳三桂的妻子張氏所生,他一表人才,重情重義,是吳三桂的世子,以後是要世襲吳三桂的親王爵位的。
因吳三桂兵權在握,曾在山海關前的一念之差,決定了清軍的入關之路,清廷封吳三桂為「平西王」,管轄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權傾西南大地。
吳三桂的勢力長期以來都為皇帝所忌憚。朝廷方面權衡利弊,由孝莊太後主婚,將皇太極的第十四女、13歲的 碩恪純長公主 下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這樣一來吳應熊就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成為清廷的人質。
這場政治婚姻,表面上看是為了表彰吳三桂的功勞,實際上是為了威懾並束縛吳三桂,吳應熊的留京等於給吳三桂戴了個緊箍咒。
8年後,順治帝駕崩了,多爾袞也死過11年了,6歲的康熙帝繼位。就在康熙繼位的第一年,吳三桂就送上一份大禮,他將南明永歷帝朱由榔殺死於昆明。清廷晉封吳三桂為親王,並命貴州省亦屬管轄。吳三桂遂久鎮雲貴。
之前都是多爾袞和順治帝和吳三桂打交道。自從他們兩個不在後,康熙和吳三桂之間互不信任。天高皇帝遠,吳三桂在邊遠之地猶如土皇帝,又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很瀟灑。
在康熙帝19歲時,決定削藩,削三個漢族藩,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也就是說,康熙帝要把以前明朝投降過來的漢族藩王都給削了,剝奪他們的軍權、財權等一切權利,把他們削的片甲不留,如若再不聽話就將他們轟成炮灰永絕後患。
康熙首先撤了尚可喜的藩王位,吳三桂心裏七上八下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他自然知道下一個遭殃的就是他了,就算他不反也不會有好結局。
康熙殺鰲拜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他會允許吳三桂這樣的人物活著?就算讓他活著也是暫時的,早晚得清算,說不定會交給雲南百姓,做他們的刀下鬼。再說,吳三桂當時有能力和清廷一決高下,他為什麽不反?吳三桂不反就徹底成為刀板上的魚肉,就算他不反,他身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也不會同意,他的二兒子吳應麒驍勇善戰更加支持他造反。
從各方面來說吳三桂不反也得反。
這點也在康熙帝的意料之中。康熙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
由於吳三桂坐鎮雲南已有十四年之久,兵多將廣在軍事上積累了雄厚的實力,更是對周圍的地形了如指掌,在反叛之初,叛軍勢如破竹,連下貴州全省,繼而挺進湖南。
吳三桂的叛亂,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在各地引起了連鎖反應。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二藩同樣手握重兵,見吳三桂起事,紛紛揭竿而起,與吳三桂遙相呼應。
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陜西之王輔臣,河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一時之間,形勢對吳三桂相當有利。
此時的吳應熊和建寧公主已結婚21年,建寧公主先後為吳應熊生育了五個孩子,長子吳世璠,次子吳世琳,夫妻感情深厚。
吳三桂考慮到自己在京城的子孫後代,在起兵前夕,特別交代密使偷偷去京城,將兒子吳應熊及孫子接出來,可令他萬萬沒想到是,在宮中待了20多年的吳應熊很留戀那裏,他放不下妻子,說什麽也不肯回昆明,他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康熙看在建寧公主的面子上不會那麽絕情。他把康熙帝「將提前削藩之策」告知吳三桂,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了京師。
二、、康熙帝不顧姑姑的哀求,處死她的丈夫和兒子
康熙帝馬上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進行撤藩事宜。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吳三桂的反叛引起了康熙的高度警覺。為了杜絕吳三桂和吳應熊的裏應外合,他立刻將吳應熊拘禁投入大牢。朝中納蘭明珠等一些大臣,紛紛請求將吳應熊和吳世琳處死,以絕後患。
吳應熊夫妻二人十分恩愛,建寧公主苦苦哀求侄子康熙帝,求他放過吳應熊及兒子,康熙帝看在姑姑的面子上不忍心殺吳應熊,但為大局考慮,不得不殺。就這樣,吳應熊和兒子吳世霖被殘忍處死。建寧公主悲痛欲絕,後悔那晚沒有讓吳應熊及兒子早點逃出京師。
三、吳三桂的反擊
吳三桂聽聞子孫慘遭毒手的噩耗,他心如刀絞,失望、痛心、憤恨一齊湧向心頭,幾乎窒息昏厥,他後悔將康熙想的太膚淺了,他以為康熙會顧及其子與清廷的關系而不致傷害,20多年來吳應熊對清廷忠心耿耿,是康熙帝親封的少傅兼太子太傅,「初得湖南還望生得其子。」吳三桂曾以為,加上他的勢力足以讓康熙帝投鼠忌器,不會輕易對吳家下手。可誰知看似榮耀無限,實則步步驚心。
如今子孫都被殺死,他才意識到康熙遠非他想的那般低能,現實以最殘酷的方式告訴他,在權力的遊戲中,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康熙帝,這位看似溫文爾雅的年輕帝王,實則心深似海,手段狠辣,遠非他所能揣度。
吳三桂懊悔不已,但已成騎虎之勢,只好硬著頭皮拼下去,為了子孫的血不白流也要拼下去。
他的孫子吳世璠被解救到雲南後,康熙帝緊鑼密鼓對其搜捕,他下令包圍「斬草除根」, 吳三桂起兵時,讓吳世璠留居雲南。
可是,吳三桂的叛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隨著戰事的深入,清廷逐漸穩住了陣腳,開始調集全國之力進行平叛。康熙帝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他一方面派遣重兵圍剿叛軍,另一方面則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進行離間吳三桂與其他叛軍之間的關系。接著,王輔臣投降,耿精忠反正,尚之信歸順清廷……
吳三桂做著垂死掙紮。
四、吳三桂稱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衡州衡山之巔,雲霧繚繞之中,吳三桂為了鼓舞士氣,在此設壇,舉行稱帝大典,國號為周,年號昭武,以衡州為「定天府」。他望著人間美景,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皇權無上榮耀的渴望與向往。吳三桂從降清封王到反清復明,到登基稱帝,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深刻地影響著歷史的行程。
為了鞏固新政權,吳三桂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與軍事部署。他吳應熊的生母張氏為皇後,立吳應熊的唯一活下來的兒子孫吳世璠為皇太孫。同時,他重用親信,讓女婿郭壯圖、方光琛等,為大學士,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權力網絡。
在軍事上,他設立雲南五軍府兵馬司,改留守六曹為六部,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與排程。此外,他還晉封胡國柱、吳應麒等人為大將軍,王公良、巴養元等人為將軍,並賜予他們國公、郡公、侯、伯等爵位,以激勵士氣,穩固軍心。
正在舉行稱帝儀式時間,突然風雨大作,吳三桂的登基典禮短暫而倉促,成為吳三桂一生的遺憾。
吳三桂雖然完成了稱帝的夢想,吳三桂的叛軍雖然勇猛善戰,但終究難抵康熙所派的大軍的圍剿。加上吳三桂的內部各將領之間因利益紛爭而暗流湧動,戰鬥力急劇下降,另外民心向背,使吳三桂的「周」國的統治搖搖欲墜。再加上吳三桂本人年事已高,這位昔日曾馳騁疆場、威風凜凜的平西王對於局勢的掌控已不盡如意。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得了不治之癥「中風噎嗝」、「下痢」, 即便是宮中太醫傾盡所能,用盡奇珍異藥,也終究無力回天。吳三桂自知將不久於人世,趕緊讓心腹大臣,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吳三桂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就病死了。
為了穩定大局防止軍心渙散,叛軍對吳三桂秘不發喪。
五、吳世璠的即位
總理軍務 吳國貴 ,派吳三桂部將胡心水之子 胡國柱 回雲南,迎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
當吳三桂的心腹將領胡國柱到達雲南要接回吳世璠時,卻遭到吳三桂的女婿郭壯圖的反對。郭壯圖的女兒嫁給了吳世璠,衛樸的女兒也嫁給了吳世璠,他要幫女兒與衛樸之女爭皇後位,因而堅決不讓吳世璠去衡州。
無論胡國柱怎麽勸說,壯圖就是不聽,胡國柱氣急大哭,在城外東郊來回徘徊許多天,痛哭流涕,郭壯圖絲毫不為所動。
胡國柱只好回去,用棉裹吳三桂遺體,秘密運往常德,再輾轉送回貴州、雲南。吳世璠沒有去衡州,只迎至貴陽,並在此即帝位,以貴陽府貢院為其行在,定明年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給其祖父上尊號「太祖高皇帝」,父吳應熊為「孝恭皇帝」。
當吳世璠召顧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雲南時,只有曹申吉聽調應命,其余皆托故不到。
更為不祥的是,吳世璠即位之日,天象異常,為女兒爭到皇後位的胡國柱在築壇代祭時遭遇「陰風疾起,燈燭皆滅」的詭異景象。這一幕,被後世史學家視為天意難違、吳氏氣數已盡的象征。
六、面對清軍的進攻打,逃跑加窩裏鬥
吳世璠雖匆匆繼位,但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難以獨撐大局。經過一系列的變故,吳軍軍心渙散,面對清軍的攻城,堅守嶽州的吳三桂的侄子 吳應期 棄城逃跑,清軍蜂擁渡江如入無人之境,吳軍全線潰退。吳應期、胡國柱、王緒等一溜煙逃到辰州。
吳應期從湖南逃到貴州,去朝見逃到昆明的吳世璠,把一切責任推到方光琛身上,內部互相傾軋。
隨從吳世璠從貴陽逃回雲南的吳應期,有了叛變之心。他一路上招集散逃兵士,沒有去昆明,而是在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駐紮。他打算繼續集結逃散的吳軍,然後回昆明搞宮廷政變,廢黜吳世璠,取而代之。
吳應期的反常舉動引起郭壯圖的註意,他識破了吳應期的險惡用心,馬上派遣吳將線率軍前去,用計策騙過吳應期,當場用繩子勒死了他。接著郭壯圖又把吳應期的兩個兒子吳世琚和吳世珵一並勒死。
吳應期父子一死,吳氏政權完全被郭壯圖掌控。才16歲的吳世璠,面對內部傾軋,骨肉相殘;面對吳氏政權逐步削弱,人心的渙散,根本無所適從,整個吳氏集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清兵圍城半年多,吳世璠盼望馬寶等人的救援早已化為泡影,但他們仍不願投降。清軍向城內射出一封封招降書,吳世璠拒絕投降。城內已斷糧食,守城將領也無心作戰,打算早降。
余從龍、吳成鰲偷偷投降清軍,將城中軍情出賣。吳將線、吳國柱、吳世吉、原任都統何進忠、林天擎等密謀,準備發動兵變,欲逮捕吳世璠、郭壯圖獻給清軍。
七、吳氏政權的滅亡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16歲的吳世璠陷入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絕境,他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裝,登臨大殿,他的眼中沒有恐懼,只有決絕與解脫,他舉刀自刎,一刀未死,又朝喉管抹了一刀,血流如註,一頭栽倒在血泊之中。
他的皇後郭氏也展現出了令人動容的忠貞與決絕,她沒有選擇茍且偷生,上吊自殺。宮中從死的達百余人,有的是自幼陪伴吳世璠長大的貼身侍衛,有的是對皇室充滿敬仰與忠誠的宮女……
也就在同一年,建寧公主所生的其他幼子,還有吳應熊的所有庶子,也被康熙帝一並處死。39歲的建寧公主徹底被擊垮,她失去了丈夫的依靠,時隔7年她聽聞她牽腸掛肚的長子自刎、又一次親眼目睹幼子的慘死,心中的痛苦和絕望可想而知。
吳將線砍下吳世璠的頭顱,帶兵丁闖入郭壯圖家,殺死郭壯圖心腹郭得勝。郭壯圖和兒子郭宗汾皆揮劍自刎。
接著吳將線等將官開啟昆明城門,向清軍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北京。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結束,康熙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康熙對吳三桂恨之入骨,死後也沒有放過他。1682年正月,他下令將死去4年之久的吳三桂剖棺戮屍,付之一炬揚其灰,以警告那些不忠不孝的臣子,並將吳世璠的首級交刑部懸掛城門示眾,將吳三桂的女婿夏國相淩遲處死。
慫恿吳三桂起兵並為其謀劃的 方光琛 和他的侄子 方學範 、兒子 方學潛 被擒獲後立即處死。馬寶雖然投降,但他罪大惡極,而且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投降的,不能饒恕,康熙下令,將馬寶押赴到京,淩遲處死。
建寧公主成了清朝最悲慘的公主,作為無子無夫的孤寡老人,在深宮中淒涼度日,夫妻永不能再見,母子永不能相逢,最終抑郁而終。
總結:
吳三桂投降了清軍,為清軍賣命差點認滿清為祖宗,他親手將南明永歷帝勒死在十字坡,還 殺害了朱由榔的兒子以及眷屬,共計25人。他 為滿清奮鬥了大半生後,又 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走向反叛之路,導致他最愛的兒子吳應熊被殺,當得知自己失去了可以倚重的兒子時 吳三桂心如刀絞,臉色大變,雙手顫抖,他深知,自己已失去了最寶貴的依靠和寄托。
吳三桂兒孫的被殺,導致後繼無能人,最終家破藩撤。 可憐建寧公主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孤獨活了30年抑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