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浙江岱山島這個百年魚市鑄就的繁華古街上,藏著不少「老字號」!

2024-03-16圖片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葆青

如果有機會去浙江舟山的岱山島,一定要去東沙古鎮的人民路走一走。

人民路位於東沙古鎮的中部,舊稱大橫街,因當時的主街呈南北走向而得名。西北起自山嘴頭路,東南終至和平路。舊時的東沙橫街包括大橫街和小橫街。解放後,大橫街改稱人民路,小橫街改稱為橫街。

東沙古鎮地處岱山島北岸,岱衢洋畔。自清康熙年間展復以來,因岱衢洋的豐富大黃魚資源而興盛,逐漸在清朝的中後期發展成為岱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也因漁業的資源的衰竭,成為只剩兒童和老人的沒落城鎮。進入21世紀以來,當地政府重拾歷史文化,重整老街資源,東沙古鎮在發展休閑旅遊中獲得了新生。曾經的橫街,現在的人民路,記錄了時代的變遷。

東沙解放路上的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

東沙鎮在清代稱為東沙角鎮,約形成於乾隆年間。當時的橫街頭,依山面海,交易繁忙。每逢汛期,漁船攏岸,出水的鮮魚,金鱗耀目,車載肩挑;豐收的漁民,滿臉喜悅,換銀沽酒,短短橫街擠滿了操著各種腔調賣魚和收貨的人群,形成了舟山群島著名的「橫街魚市」,是當時的「蓬萊十景」之一。清道光元年(1821)以恩貢中舉的泥峙朝北嶴人劉夢蘭曾作【橫街魚市】詩這樣描繪當時的盛況:「丁沽港口海船回,小市橫街趁晚開,狂脫蓑衣尋野店,挈魚換酒醉翁來。」曾在鹹豐初年因避亂寓居岱山宮門的清代金壇(今江蘇常州市金壇區)文人王希程也以「海濱生長足生涯,出水鮮鱗處處皆。才見喧闐朝市散,晚潮爭集又橫街」的詩句勾勒出了橫街魚市的熱鬧與繁華。

2011年1月被公布為浙江省文化保護單位的東沙老菜場

漁業的興起,也招徠了四方居民和百作工匠。康熙五十年(1711),大橫街頭開設了岱山第一家豬肉店——大有店。此後,隨著沿海各地漁民和商人的陸續湧入,遂人口驟增,居住密集,日久成市,成為海上大集。據年高健在的老人追憶,民國年間的大橫街兩側分列著藥店、綢布店、米店、糕鋪店、銀行、酒坊、木材稈、薪炭行、毛竹行、鐵器鋪和棕緝網繩店等70余家店鋪,生意甚是興隆。其中,著名的有「聚泰祥綢緞莊」「中國通商銀行定海支行」「嚴永順米店」「三陽泰南貨店」「鼎和園香幹店」「恒有酒坊」和「高元春糕餅店」等等。

與其他區域集市不同的是,每逢魚汛時期,由於客流過多,街上的綢緞莊和洋廣貨店停止營業,至漁汛過後,乃始開張。讓市於魚,也是民國【岱山鎮誌】所記載的橫街魚市一大奇俗。

聚泰祥綢緞莊舊址

聚泰祥綢緞莊原為清朝道光年間寧波陳姓商人開設的垂昌布店,民國初年因經營規模擴大,拆除原房後新建樓式商鋪,更名為聚泰祥綢緞莊。該建築系由寧波、上海的建築師設計,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風格,占地面積566平方米,前後總共有3進。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聚泰祥綢緞布莊改設為聚泰祥綢緞局,成為東沙綢緞行業管理機構的駐地,同時兼營批發業務。

「聚泰祥「匾額

日寇占領東沙期間,侵略軍駐岱山司令部設在漁鹽弄2號的義和公所內,將聚泰祥綢緞局占用為司令部的附屬用房和浙江省銀行岱山辦事處營業所,並將後院山坡上的金庫和水池改建為監獄和水牢。

聚泰祥綢緞莊的店堂

1950年5月18日東沙古漁鎮解放後,聚泰祥商鋪被中國人民銀行接收為人民銀行東沙鎮辦事駐地。八十年代以後,因房屋失修,銀行遷出。2003年4月東沙鎮政府籌資修繕聚泰祥商鋪,將之打造成為東沙古鎮重要的旅遊景點,聚泰祥商鋪也因此成為【徐福東渡傳奇】【東海客棧】【千山暮雪】【上海秘密戰】等10余部電視劇的取景和拍攝地。

魚市的興盛,也帶來金融業的發展。史料記載,宣統元年(1909),東沙角鎮已設有永成、永利、福潤、東升和大生等多家錢莊。1933年,中國銀行定海支行在大橫街頭的「義全藥店」分設岱山分處理。翌年5月20日,中國通商銀行定海支行在東沙角大橫街租賃民房設立中國通商銀行定海支行,經營存款、放款、匯兌和發行貨幣等業務,並受中央銀行委托,代收鹽稅,在當時繁華的東沙古鎮金融業中發揮了具大的作用。1939年5月,岱山淪陷,中國通商銀行被迫撤離。

中國通商銀行舊址

中國通商銀行舊址位於人民路23-27號,為建築面積426平方米的三合院,北面正屋和東西兩側為二層樓房,因為曾被當作銀庫,木質結構外都包有鐵皮。

人民路局部

這條路上還少不了酒坊!東沙的酒坊傳承了自宋代以來岱山酒坊的老底子文化,精心釀造,生意興隆。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東沙酒坊,首數大橫街盡頭的恒有酒坊和沙河口的王茂興酒坊。恒有酒坊開設於清乾隆六年(1741),是展復後岱山島上最早的酒坊之一。酒坊的老板姓劉,為鎮海澥浦人。舊時的恒有酒坊大門口書寫「恒酒飄香醉眾客,有坊名師釀佳釀」門聯,店堂內有曲尺櫃台,上方豎有一塊石碑,書寫有「太白遺風」四個大字和「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二行小字,後院作坊有釀酒大缸百余只,汲取炮台山腳下老虎井和大嶺墩下的井水釀造老酒,年產近三千噸。

人民路上的老商鋪

上海「八一三抗戰」以後,日本侵略軍多次騷擾、炮擊舟山群島的重要城鎮。其間,有三艘日艦於1939年2月21日14時入侵東沙角港,炮轟東沙鎮,縱火焚燒了停泊在港內的「瑞鴻」號等7艘商船,犯下了滔天罪行。

1949年,國民黨軍部隊節節敗退,東沙古鎮成為各地潰敗軍隊的避難場所。

1950年5月18日,岱山島解放。東沙古鎮和橫街魚市重獲新生,進入了全盛時期。寧波、臨海、奉化、象山和寧海等縣,都在橫街設立了漁業指揮部,全國各地客商紛至沓來。為紀念人民當家作主,當地民眾將大橫街改稱為人民路。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因為漁船捕撈強度失控以及海洋生態破壞等原因,近海水產資源迅速衰退,橫街不復昔日繁華。

東沙民居的「卍」字形窗花

九十年代以後,當地政府修復了橫街等古街道的石板路面,橫街上傳統商鋪和民居修繕一新,東沙古鎮走出一條發展旅遊事業的新路子。如今,橫街上古樸的石板路和殘存的老字號,以其獨有的歲月痕跡,無聲地向成千上萬的遊客訴說著漁區的興衰和魚市的變遷。

東沙民居的雙龍戲珠小額枋高浮雕

來源: 舟山民政

作者: 王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