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20多位民間藝術家歡聚一堂,只為了……

2024-01-29圖片

「秀才浜是不是出過秀才?」「潘家溇一戶姓潘的都沒有,怎麽叫這個名字?」「鶴鸛灘和伏蓋灘是一個地方嗎?」……

近日,在金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楓涇鎮新華村共同舉辦的采風采訪活動上,20多位民間藝術家歡聚一堂,共同梳理、挖掘地名背後的故事,為留住鄉愁記憶,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註智賦能。

新華村位於楓涇鎮中部,距楓涇古鎮僅1.5千米,村域內不僅留存有抗日戰爭遺跡,還有眾多有趣、稀奇的地名傳說和故事,自然鄉村景觀和人文資源豐富多彩。「楓涇古鎮在建立AAAAA級景區,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也在加緊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新華村離鎮區這麽近,如何更好地搭上這輛高質素發展快車就成了村裏的重要內容。」新華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宏明說。

帶著這些問題,村「兩委」經過琢磨,發現了村子的一些優勢,並瞄準了方向一步步加以實施。「一方面我們擦亮鄉村底色,積極開展‘潔美鄉村’建設,並依托社會資本,有意識地引入了一批民宿。另一方面,想透過楓涇古鎮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文化符號。」吳宏明說,既要留住鄉愁記憶,也要對外展示鄉村特色。

普遍性的鄉村文化挖掘並非難事,但想要具備一定的特色性卻需要深入思考。於是帶著特定的需求,吳宏明找到了從村裏走出去的文化名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故事委員會副主任、金山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郁林興。「當時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並且確定了挖掘地名文化這一方向。」郁林興說,對民間文藝家來說,透過采風采訪是積累創作素材,創作出優秀作品的重要途徑。對於新華村而言,有民間文藝家妙筆生花的作品,就夯實了傳統文化基礎,提升了他們對文化的認識和自信。「這是一個雙向共贏的過程。」

之所以選用地名作為「突破」口,采訪中,郁林興也道出了其中緣由,地名是地方歷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當地的自然風光、資源物產、文化習俗、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歷史,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和鮮明的地域特征,是鄉村振興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份,其獨特性不言而喻。

當天采風活動中,民間文藝家們深入鄉村,仔細觀察,與當地村民交流,現場收集材料。後續也會將鄉村文化和傳統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中,透過文藝的手段啟用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在動力。這其中不乏有中國故事界的「大咖」,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郁林興、毛一昌等。據悉,所有作品將於今年3月完稿,並經過稽核後組譯成冊,屆時該書將成為新華村向外推介展示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

「後續,我們將繼續做好鄉愁記憶這篇新華文章,依托特有的鄉村資源和人文環境,積極盤活閑置宅基地等‘沈睡資源’,發展體驗式民宿,讓更多人知道新華、了解新華。」吳宏明說。

記者 | 勾瑞

通訊員 | 俞翔

編輯 | 程佳域

責編 | 程佳域 幹鈺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