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NBA

NBA詞典 | 持球核心:現代籃球的角色革命

2024-09-09NBA

歡迎來到「NBA詞典」欄目。自1986年CCTV首次轉播NBA以來,NBA在中國的傳播已接近30年。隨著互聯網文化的崛起,NBA不僅普及了許多專業籃球術語,還衍生出大量「NBA黑話」。這些黑話沒有明確的定義,本欄目將透過專業知識,嘗試解讀這些詞語。

與當代社會的「原子化」趨勢相反,籃球場上的球員角色卻在「集權化」。越來越多的明星球員突破了傳統球場位置的限制,能夠勝任多種球場角色,成為球隊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我們用許多詞匯形容這些球員:超巨、單核、持球核心。尤其是「持球核心」這一概念,已在近十年廣為流傳。

「持球核心」的概念與另一個術語息息相關:0號位。民間流傳說法稱,0號位一詞由評論員蘇群首次提出,用來形容那些無法用傳統位置定義的球員。這類球員通常具備全能的技術,突破了傳統籃球位置的範疇,可以在場上勝任多種角色。

在0號位概念提出時,最能代表這一概念的球員是彼時在火箭打出名堂的哈登,後續又出現了韋斯布祿和利拿特之流的球員,而2018年選秀大會上因為簽位互換被聯系起來的當錫和楊則成為新生代中這類球員的標桿。

最初,0號位指的是兼具傳統1號位傳控和2號位得分的後衛球員,但隨著越來越多體型更大的前鋒持球手出現,這一說法逐漸被更具普適性的「持球核心」所取代。如今,無論後衛、前鋒,甚至內線球員中都出現了符合「持球核心」定義的傑出球員,反映出當代籃球理念的快速發展。

持球核心字面意義上並不難理解:持球表示這些球員在大多數時候能夠掌控球權,透過得分和傳球引領球隊進攻;核心則表明這些球員在球隊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重要性遠超其他球員。

與普通核心球員相比,持球核心強調這類球員在進攻端的主導作用,他們不僅負責得分,還要兼顧傳球。以上賽季的謝亞歷山大和愛德華茲為例,前者比後者更像持球核心。

持球核心通常是球隊中承擔最多進攻任務、得分產量最高的球員。與傳控優先的持球手相比,他們的得分內容更強;與得分優先的持球手相比,他們更能兼顧得分和傳控,將個人進攻與團隊串聯有機結合。以上賽季的杜蘭特、哈登和當錫為例,當錫是典型的持球核心,杜蘭特更像得分型持球手,而哈登則更接近傳控型持球手。

盡管從字面上理解「持球核心」並不困難,這類術語從場面出發,用相對簡單的提法描述了球員具體做了什麽。但在討論一名球員是不是持球核心時,我們依舊需要數據的參考與佐證,以盡可能準確地區分不同角色的球員。

在討論進攻角色時,使用率(Usage Rate, USG%)和助攻率(Assist Percentage, AST%)是較為流行的衡量指標。前者用於衡量一名球員在場時球隊進攻回合中,參與進攻(出手、罰球或失誤)的比例,顯示了球員在球隊進攻中的使用頻率。後者則表示球員在場時,他的助攻在全隊進球中的占比,表明了球員在球隊進攻中作為組織者的貢獻。一般來說,高使用率+高助攻率的球員,大概率符合持球核心的定義。

以2023-24賽季常規賽為例,在所有符合數據采集標準的球員中,使用率和助攻率的中位數分別是16.6%和12%。如果以使用率和助攻率均排名聯盟前10%為標準,上賽季共有18名球員符合持球核心的定義:

在這些球員中,當錫、亞歷山大、賓遜和利拿特等符合球迷對持球核心的傳統印象——大量使用擋拆的核心後衛。恩比德、約基奇、阿德托昆博和占士則是其中的「異類」:

恩比德和約基奇是名單中唯二的中鋒,他們參與球隊組織的方式有所不同。恩比德更多透過上線手遞手和肘區策應參與組織,進攻多以面框終結;約基奇的組織方式則更為多樣,上線手遞手、肘區策應、低位發起無所不能,甚至還能像後衛一樣持球打擋拆,更擅長用低位完成終結。

占士和字母哥的情況類似,他們都是以快攻見長的持球型前鋒,光靠推轉換就能積累大量出手機會。兩人參與進攻組織的方式也很相似,利用突破創造機會是他們的標誌之一。

著名專家凱文-佩爾頓發明了「真實回合占有率」(True Usage Rate,又稱總占有率)的數據,用來更準確地衡量球星的中心程度。

真實回合占有率由得分占有率、組織占有率和失誤占有率三個部份組成,計算公式為真實投籃出手數(出手數+0.44*罰球數)+潛在助攻數+罰球助攻數+失誤數的和除以這名球員在場時的總機會數。相比使用率+助攻率,真實回合占有率更獎勵那些傳球好的球員,將那些傳給隊友但沒形成直接助攻的傳球計算在內,並用追蹤數據更精確地衡量球員在場的機會數。

上賽季,真實回合占有率排名前十的球員為當錫、恩比德、鮑爾、楊、哈利布頓、字母哥、約基奇、亞歷山大、根寧咸和賓遜。

雖然持球核心的概念在近十年才風靡,但這類球員並非新生事物。拿殊被認為是現代籃球持球核心的先驅,艾佛遜、韋德和阿連拿斯也可被視為持球大核。再往前追溯,韋斯、奧斯卡-羅拔森和伊賽亞-杜文等巨星的比賽中也處處顯現出持球核心的特征。

持球核心的興起正是在近十年。據佩爾頓統計,2004-05賽季聯盟中僅有5名球員真實回合占有率超過45%,到2015-16賽季,這一數碼已經增加到17名,翻了兩倍多。這一風潮不僅推動了聯盟建隊模式的轉型,也推動了籃球培養理念的更新。

有趣的是,剛剛奪冠的塞爾特人中,真實回合占有率最高的是塔圖姆(41.6%),在近十年奪冠球隊中,塔圖姆的這一數據僅高於19年速龍的李安納(39.4%)。這或許為聯盟提供了一個新的建隊思路。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