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經典角色重新開機頻頻「翻車」,該如何拯救原著粉心目中的「白月光」?

2024-09-05影視

縱觀暑期檔電影市場,【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堪稱名副其實的「挨罵擔當」,靠著觀眾對劇情、妝造、演員演技的全方位吐槽逆向出圈,其中林黛玉的飾演者張渺怡因為外形與原著相去甚遠,吸引了絕大部份火力,社交平台中「一黛不如一黛」的說法甚囂塵上。

無獨有偶,在剛剛上線的網劇【藏海花】中,張魯一版的「吳邪」因為視覺年齡不太符合原著時間線,也引發了一部份粉絲的不滿。

「黛玉變醜」、「吳邪變老」,經典角色重新開機開發對於影視內容的創作者來說,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想要擺脫越拍越差的困境,光有一顆敢於挑戰的心是不行的,端正態度,謹慎規避掉改編路上的大坑小坑才是關鍵。

既要外形貼臉原著描寫,又要演技觸達角色靈魂

容易產出耳熟能詳的經典人物形象的所謂經典IP,我們大致上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第一類:以「四大名著」為代表,成書時間久遠的古典文學名著。第二類:以金庸、張愛玲、瓊瑤作品為代表的近現代通俗文學。第三類:以【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為代表,具有一定國民度的互聯網文學。

IP改編,向來是提高影視生產確定性的重要手段,更不要說歷久彌新,粉絲無數的經典IP,它的故事絕對經得起大眾的審視和琢磨,人物也足夠有厚度、有魅力。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當創作者準備組盤翻拍經典的時候,首先必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如何找到合適的主角扮演者。

既然是經典,那必然已經有拉滿時間濾鏡的版本「珠玉在前」,新演員再度翻拍,面對的不僅僅是與原著字斟句酌的比較,還有和前輩們精彩演繹的比較。或許,這種「競賽」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不公平的,但縱觀近年來的影視市場,重塑經典角色的「翻車」概率之高,也不能全都怪觀眾們先入為主,不夠包容。

總結這些「翻車」版本的問題,無外乎有兩個。1、演員外形與原著描述差異太大,不夠貼合。2、不理解角色內核,演技失準,導致塑造出來的人物偏差嚴重。

一個角色想要翻拍成功,重中之重肯定是找到外形與氣質本來就相契合的演員,以扮演新版林黛玉的張渺怡為例,她是典型的小家碧玉長相,青春可愛有余,精致靈氣不足,這樣的演員放在現偶甜寵劇裏或許是恰當的,但要飾演既有詩人氣質,又弱柳扶風、貌若天仙的林黛玉,就顯得差距太大了,自然會招致「紅學」愛好者們的強烈不滿。

【藏海花】中的吳邪也有同樣的問題,從開播後的反饋來看,「盜筆粉」普遍認為該劇在劇情還原原著這一點上做的不錯,敘事節奏也沒有問題。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哪怕把畫面柔光拉滿,張魯一也不太像原著時間線上只有30出頭,被胖子稱為「清新脫俗小郎君,出水芙蓉弱冠人」的吳邪,再出神入化的演技也沒辦法填平年齡上的距離。

還有把【第一爐香】變成【第一爐鋼】的馬思純和彭於晏,把仙氣飄飄的小龍女變成「小籠包」的陳妍希等等等等……

另外,經典IP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文本足夠復雜,具備廣泛的釋義性,想要完全理解人物是有一定的門檻的,這又為演員的創作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回顧新版林黛玉的「翻車」,除了外形上相去甚遠,演員演技稚嫩,單薄的知識結構無法理解原著故事的高度,根本沒有吃透角色的來龍去脈,也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問題。從路演現場,有人問張渺怡:「當黛玉攜巨額財產從揚州奔喪歸來,卻聽聞表哥表嫂要算計這筆遺產,你會怎麽做?」,她竟然回答:「我會先把它們花光」,就可見一二。

這種現象並非個例,馬思純當年在出演【第一爐香】之前也有轉錯張愛玲語錄的烏龍事件,對人物過於表層化的理解,讓她最終把葛薇龍塑造成了為愛癡狂的疼痛少女。

出演經典性價比低,選角被迫向下相容

既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有些選角與原著完全「不搭噶」,為什麽制片方和導演還要堅定這些「錯誤」的選擇呢?

其實,對大部份於演員來說,經典角色非但不會讓他們趨之若鶩,甚至還會退避三舍,在內娛話題先行、流量為王的浮躁大環境裏,接下一個內核豐富的經典角色,意味著需要費時費力的投入時間去琢磨、去沈澱,還不一定能收獲一個好的結果,有之前深入人心的版本作比較,拿到無功無過的評價都已經很難得,大概率是要被網友一幀幀挑刺,口誅筆伐的。

由此可見,翻拍經典角色投入高,性價比卻很低,有時候遠不如一部仙俠古偶,或者是原創現實主義題材對演員的熱度起到的加持作用大,大家會怎麽選擇當然不言自明。所以,對制作方來說,遍尋合適之人不得,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放低標準,向下相容了,有時候看上去不那麽合適的選擇其實也是無奈為之。

以張渺怡版「黛玉」和張魯一版「吳邪」為例,林黛玉這麽經典的文化符號,再加上有陳曉旭版珠玉在前,大概率誰來演都是要挨罵的,除了資質一般、沒有選擇的新人,估計也很少有演員願意來趟這趟「渾水」。

而【藏海花】中的「吳邪」,在經歷了十年的冒險與籌謀之後,已經不復20出頭時的天真爛漫,變得更加的成熟、堅韌。高顏值、年齡合適的小鮮肉能否演出這份厚重與復雜,只能畫一個問號,張魯一這個選擇雖然在外形上有一點距離,起碼能保住演技的下線。

烏爾善為了【封神】提前開設了為期長達半年的「沈浸式訓練營」,親自海選,從0開始培訓新人,就是為了規避這種經典人物選角難的困境。

「魔改」不一定是壞事,關鍵看改什麽?怎麽改?

那麽,經典人物「改弦更張」再度與觀眾見面,除了聽天由命、躺平任嘲,就完全沒有比肩前作、各自精彩的可能性了嗎?這倒也未必。

從題材與內容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大部份經典IP,早已經在觀眾心裏有了演員契合度極高,完美還原原著的經典版本,如果還是按照這個套路,任你再怎麽1:1復刻,都是拾人牙慧,還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既然前作難以超越,還不如放寬眼界、棋行險招,在原著故事與人設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編,做自己賽道的第一名。不過這種操作猶如在鋼絲繩上跳舞,一旦失敗,很容易招致更加激烈的吐槽。

制作方如果想要從「魔改」角色的賽道突出重圍,有三個容易踩坑的點要格外註意。

第一,一定要謹慎選擇IP的題材。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內容離現實較遠的魔幻神話題材作品,大家對「戲說」與「二創」的接受度往往很高,甚至呼喚越大膽越好。反觀那些與現實相關性更強的IP,由於風格所限,突然腦洞大開,過於顛覆作品本身氣質的改編就很難讓使用者適應。

例如【西遊記】,1995年,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完全推翻了原著內核,以極具時代風格的解構征服了觀眾,至尊寶一角直到今天仍是華語影史中舉足輕重的經典人物。還有最近爆火的遊戲【黑神話:悟空】,這種對原著的「暗黑化」改編,大家也都接受的十分良好。

第二,要做符合時代審美的「昇華式」改編,而不是拉低了原著格調的「下沈式」改編。以【第一爐香】和【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為例,這兩部影片比之原著,都經歷了明顯的內核下沈,【第一爐香】將少女葛薇龍在欲望的誘惑下清醒的墮落,逐漸走進命運深淵的故事,改編成了愛而不得的「青春傷痛文學」,影版【紅樓夢】則將這部「曠古奇書」改編成了類似宅鬥古偶,被封建家庭迫害的林妹妹與惡毒女二寶釵搶男人的故事。

這種「縮寫直接縮掉精華」的重構方式,讓作品在下沈市場論抓馬比不過極盡狗血能事的短劇,還把追求品質與格調的原著粉冒犯了個徹底,最終尷尬的落了個兩頭不討好。

相對成功的重構改編,當屬去年夏天大熱的【封神】,紂王對權力的欲求被赤裸裸的擺在了台面上,新版妲己終於不需要再為男人「背鍋」,顛覆了過往「紅顏禍水」的傳統設定,這種「昇華式」的改編迎合了當下大部份女性受眾的審美,在電影上映後收獲了大量的好評。

第三,在大刀闊斧「魔改」前,創作者應當註意參考書粉或網友有價值的意見,畢竟電影和電視劇都是C端的消費產品,要想有人買單,提前做好目標受眾的調研很重要,例如,在B站與經典IP相關的熱門二創剪輯中,片方或許就有機會找到有關選角和人物重構的靈感。

總而言之,現在的觀眾已經越來越不好糊弄,想要經典人物在新時代觸達更多受眾,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從業者必須擺脫把影視作品當做「快消品」的浮躁心態,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與合適的演員人選,不如幹脆不改編,或者另辟蹊徑開發動畫版也不失為是一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