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AI換臉換出恐怖谷效應」,這新晉國產爛片把演員和觀眾都禍害了

2024-07-21影視


給最後一塊,妄想獨立於大數據時代的自留地,多一點不要錢的支持和關懷。


也給自己多一點,演算法之外的自由時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Vista看天下

作者:糊粥

新上映的電影【傳說】,靠著兩位「成龍」跨越時間的同屏互動,賺足了情懷與熱度。


為了在大銀幕上看到27歲的成龍大哥,一批批網友沖進電影院,使得點映期間,【傳說】表現得還算不錯。截至7月7日,點映和預售的總票房已突破3000萬。


然而隨著影片正式上映,觀眾群體不斷增長,對影片中ai技術的吐槽也越來越多。



對【傳說】持否定態度的網友,最先批評的就是ai換臉令人尷尬。


@夏蟲不語冰

就算是能get到【傳說】的觀眾,在表揚電影之前,也不得不承認ai換臉太過出戲。



大家怎麽也沒想到,成龍這張臉也有被ai禍害的一天。


【傳說】和其姐妹篇【神話】一樣,都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


劇情上,也是換湯不換藥,采用古今雙線並列的手法。


現代線上,飾演考古教授的成龍,透過一枚古老的玉佩,夢回漢匈大戰,覺醒了前世記憶。

古代線上,飾演少年將領的年輕版成龍,遇上出逃的公主娜紮,兩人一見鐘情。


為了讓這段實際年齡差高達40歲的戀愛談得合情合理,【傳說】用ai還原了27歲的成龍,再將這個臉安在了武替演員鄭業成的頭上。


@淘票票電影


訊息一出,ai換臉技術、還原年輕成龍就成了電影最大的一個賣點。


觀眾們或出於好奇,或出於情懷,紛紛買票入場。


有人直呼「成龍年輕時原來這麽帥」,沈睡的記憶被輕輕喚醒。


@碼字少女

只是評論區的大夥不買賬,有的說「真人比ai帥」,有的說「這根本不是本人」,有的更是直言「像是別人在cos成龍」。


而隨著劇情推進,大家更是覺出了許多不對勁。


這張充斥著「科技與狠活」的面孔,無論是表情,還是眼神,都違和感拉滿。


情緒平淡、有眼無神、僵硬別扭……吐槽的聲音逐漸淹沒最初的驚喜,為【傳說】奠定了爛片的基調。


比如被人用劍壓著掙紮時,馬上就要小命不保,本應咬緊牙關的表情,效果卻像露齒一笑。雲淡風輕地,好像下一秒一句「你幹嘛」就會脫口而出。



號稱「真刀真槍」的打鬥場面,頓時變成了矯揉造作、花拳繡腿的兒戲。



比如受傷倒地時的特寫,面部表情本應猙獰,卻應眼神飄忽,神色安詳,讓人一秒出戲,在影院裏憋不住笑出了聲。



再比如古代線上,當出生入死的兄弟張藝興為救自己犧牲時,本應悲痛欲絕卻嘴角瘋狂上揚,定睛一看五官還有點歪。


雙眼更是盯著虛空的一點,完全沒放在懷裏咽氣的角色身上。


張藝興:兄弟,我在底下呢,看準了再哭唄!


甚至連臉型都保留著替身演員鄭業成的模樣,方臉寬鼻變成了秀氣的v字臉。


兩相對比之下,p圖痕跡顯而易見,與短影片裏梗圖批次生產的技術水平不相上下。



更別提全程面部如深度磨皮過般柔和平滑,使得主角與其他角色在一起出現時,看上去根本不在一個圖層。


古代戰場上所有人都灰頭土臉,皮膚紋路細膩可見,只有ai成龍的五官光可鑒人,宛如古偶劇的角色誤打誤撞闖進了歷史紀錄片。


Ai換臉「硬傷」明顯,特效粗糙,違和感拉滿。


本應驚艷四座的技術效果山體滑坡,大眾滿滿的期待頓時變為深深的失望。


更何況,電影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被ai成龍占據,這樣的重要角色在所有近景與特寫中幾乎毫無表情,嚴重影響觀感。宛如把觀眾騙進來後,進行一場視覺淩遲。


既想掙夠成龍與高科技的話題度,又要一位七旬老人上演愛情喜劇。無法在情懷流量與影片觀感中做好取舍,結果就是兩頭皆輸。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恐怖谷暴擊之下,不少觀眾全程如坐針氈,尷尬得恨不得直接離席。


Ai換臉,到底是情懷,還是詐騙?


這不是國產影視作品第一次在AI上翻車了。


2020年播出的古偶劇【三千鴉殺】,或許是很多人首次在電視劇裏看到ai換臉。


其中一個角色「青青」的演員因造成了不良公眾影響,被換臉成了另一位演員。


重拍的成本太過高昂,ai換臉事出有因,但眼睛雪亮的觀眾可不買賬。


或許是因為技術力太低,劇中這位角色眼神飄忽,看上去又奇怪又詭異,像是整容失敗還要努力生活。


其中一個名場面就是,「青青大人」在一眾少女面前大步登場。隨著身子的動作,面部也跟著異形般模糊扭曲,把觀眾嚇了一大跳。


然而即使是「五官都要從臉上跑出來」的程度,被換臉的演員卻仍然敬業地表演「威嚴的一瞥」,目光掃過之處五官正常的群演紛紛低頭示弱,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在憋笑。


@隨便起的名字


2023年播出的電視劇【風雨送春歸】,也是因為相似原因,劇方在被壓五年後,不得已讓於震ai換臉頂替。


眼看著濃眉大眼的抗戰一哥,搖身一變成了眉清目秀的小鮮肉,配音也不倫不類,讓網友直呼別扭。


有熟悉於震的網友指出他身材縮水,頭身比失常,像「一個小矮個頂著於震的大長臉」。


一會像原演員,一會像於震,甚至一會因為AI融合得不好已經不像本人了,被觀眾評價反而神似黃軒,讓一些網友不適到直接棄劇。



這兩部還算「不得已而為之」,許多網友們吐槽主動選用AI、技術卻不夠過硬的【傳說】像菜而不知的自我狂歡。


在宣傳時美其名曰「將新技術融入電影」,實際上,身子是別人替的,臉是ai捏的,這讓為成龍為情懷而來的觀眾感到自己被愚弄,直呼「掛羊頭賣狗肉」。


由此有網友擔心,長此以往是否明星們就算躺著不動,也能接活拍戲,賺到普通人這輩子也賺不夠的錢了。



然而,國產影視作品並非全都與ai相性不合。


【流浪地球2】中,片方就運用了ai換臉和配音技術,為觀眾帶來了更好更真實的觀影體驗。


例如,劇組人員為了還原演員吳京和劉德華年輕時候的模樣,利用deepfake技術,讓ai辨識過往的影片素材,並不斷訓練模型。


經過五百多萬次叠代後,最終實作了演員面部年輕化,從而讓演員重回20多歲,還顯得真實生動。



而李雪健老師因為動過咽喉癌手術,聲帶受損,發聲的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樣。


在【流浪地球2】的一個預告中,用的就是李雪健的原音。而電影中,用的則是經過AI修復的聲音,將李雪健老師的聲音,盡量修復至手術之前。



這些改動,既真實又自然,很多觀眾如果沒有事先知曉,在觀影中根本發現不出ai參與的痕跡。而在了解背後的奧秘後,又不禁驚艷於高技術力的錦上添花。


歸根結底,用好ai技術並非難如登天。部份國產影視作品在這裏碰壁,還是一個「菜就多練,輸不起就別玩」的問題。


在Netflix出品的電影【愛爾蘭人】中,為了實作演員的年輕化,工作室「工業光魔」開發了專門的軟件和拍攝模式。


工作人員借助ai篩選了演員們過去表演作品中的數千幅影像,並以此參考為演員建立年輕時的數碼形象,最終讓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提名。


來源:b站@非正常事物研究中心


在HBO的電視劇【布道家庭】中,工作室也透過一款利用AI分析面部運動的自訂軟件,助力演員面部的轉換,在短短數周之內就讓男主角看上去年輕了30歲。


【布道家庭】海報


一邊是利用ai技術深度學習演員年輕時的面部特征,不斷訓練模型,再結合動作捕捉等器材,逐幀逐幀地進行標記、渲染和轉換,甚至專門為此打造全新的軟件和技術模式;


另一邊卻在ai換臉上沒下足功夫,視覺效果的處理更是適得其反,像是廉價的一鍵p圖。


與這些成功案例相比,無論是【傳說】還是【三千鴉殺】和【風雨送春歸】,在技術上都顯得太過粗糙草率。


只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想要糊弄過關沒那麽容易。就算被宣傳的噱頭騙進了電影院,影片真正投入了多少,技術打磨得夠不夠,一個鏡頭就能暴露無遺。


打著情懷和新鮮感的旗號叫賣,實則想低成本撈錢的行為不再會被買賬。


有力挺【傳說】的網友反駁:不能太過於糾結ai帶來的出戲,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優點。更何況這次電影搭載ai的試驗,也提供了一種ai運用的可能性,值得鼓勵。


然而,上述成功先例已經告訴我們,ai與影視結合的賽道上已有無數優秀的選手,能力不足應該打磨技術,投入不夠就別誇下海口,而不是讓無辜的觀眾當小白鼠,最後落得個票房和輿論的雙輸。


創新很好,嘗試很好,但要是太過辣眼睛,還是別端給大家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