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國家兒童電視日|童年「白月光」都怎麽誕生的?

2023-12-09影視

197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 將國際兒童廣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 )定在每年12月 。旨在喚起人們對兒童的關懷、關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3年世界兒童日主題。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說起以兒童為主的電視或電台節目,第一時間,一定會想起童年時,守在電視機旁看過的那些動畫片。

中國動畫【葫蘆娃】七兄弟。來源/中國動畫【葫蘆娃】截圖

這些童年記憶都是怎麽誕生的,大家知道嗎?

從「封神」到「鬧海」

【哪咤鬧海】(1979)賽璐珞片。該片與【大鬧天宮】並稱中國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是第一部參展康城電影節的動畫片,也是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根據需要曾制作有寬銀幕與一般銀幕兩種影片格式

1978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決定推出一部動畫電影長片,作為次年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片,廠裏在眾多題材中最終選定拍攝【三打白骨精】。年初攝影組成立,廠長特偉親自擔任導演,還投入當時廠內所有動畫片主力。不過,制作剛開始沒多久便因題材與同時期許多文藝作品「撞題」等原因便暫定不拍。原有題材擱置後,面對人員已經投入、創作周期再次縮短的情形,王樹忱早已寫好的【哪咤鬧海】劇本便獲得了這個寶貴契機,被拿出來作為當年的重點獻禮片。

盡管臨時「改題」,但上美影並未馬虎,仍然將廠內主力全部投入其中,僅導演就有三人,分別是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常署名為阿達) 。這三人是20世紀80年代上美影的中堅力量,王樹忱、徐景達均為上美影「三劍客」之一(另一為詹同) ,前者後來執導了【天書奇譚】,後者的代表作則是【三個和尚】。嚴定憲也是多面手,他曾在【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將軍】【大鬧天宮】等片中擔任動畫設計,後來還聯合執導了【金猴降妖】【舒克和Beta】【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動畫佳作。這樣的導演組堪稱「豪華」,據嚴定憲回憶,當時三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王樹忱是編劇,片中署名王往,還負責整體把控,嚴定憲自己則負責動畫設計,阿達主要負責整體藝術風格、場景與攝影。

【哪咤鬧海】美術總設計張仃(左一)、導演王樹忱(左二)在山東海邊寫生場景。按照上美影傳統,一般在動畫片拍攝前都會到地方采風,該片主創主要前往山東青島、煙台、蓬萊等地收集素材

除了因為有現成的劇本可以立即啟動專案外,哪咤這個題材本身也有足夠的吸重力和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動畫剛經歷過一段漫長的停滯期,在此前一段時間裏對神話題材幾乎避而不談,這次獻禮無疑是個寶貴機會,可以開啟中國文化的寶庫,掏出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等「珍珠寶貝」,讓大家欣賞鑒別。而【哪咤鬧海】這段故事正是取材自明代神話歷史小說【封神演義】,它以小孩為主角,又是一個「人、神、鬼、獸同台,關、海、天、洞都有」的奇光異彩的神話世界,可謂老少鹹宜。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場面大、人物多的題材,恰好適合做景象廣闊的寬銀幕動畫片,而這正是中國動畫還未曾嘗試過的領域。

1978年5月,由3名導演、40余名動畫人員、3名攝影及眾多技術、輔助人員組成的【哪咤鬧海】攝制組正式成立,此時距離正式上映僅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原著【封神演義】是一部思想內容駁雜的神話小說,其作品中人神妖魔各有立場,仙家教眾各助一方,夾雜著商周鬥爭的政治背景,天命劫數幾乎貫穿全書。有關哪咤的主要情節多寫於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中,原著中哪咤本是乾元山金光洞中奇寶「靈珠子」,被太乙真人帶到凡間,投胎轉世到陳塘關李靖家中,其出生到鬧海再到化身蓮花都是命由天定,為的是日後助周滅商。這段故事不乏富有積極內涵的片段,但整體上仍保留了大量因果報應一類的陳腐糟粕。因此「怎樣保持神話色彩,又不至於宣揚那些消極的東西」,便成為改編首要解決的問題。

【哪咤鬧海】人物設定圖。張仃設計之初就強調民族特色,多從敦煌、永樂宮壁畫以及民間年畫、版畫中取材,細節處有許多符合片中人物設定的巧思

最終劇本選定「鬧海」這一最具有積極內涵的主題,保留原著中由其引起的一系列矛盾沖突與相關情節作為骨架,以哪咤與龍王的矛盾作為主線。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出世」「鬧海」「自刎」「再生」「復仇」五段大戲,以此為綱對原著進行「提純凈化」,而那些商周鬥爭背景、宗派矛盾、因果報應如哪咤還魂托夢、李靖火燒行宮、塔鎮哪咤等與主線無關的情節都被統統刪掉,讓劇中矛盾更加集中,刪繁就簡反而可以強調主題。同時針對主線,劇本也進行了合理覆寫與延伸。例如原著中,哪咤與龍王間的鬥爭矛盾寫得較為簡略,尤其是哪咤「鬧」海的理由更是顯得「草率」,他無意中用混天綾攪動海水洗澡卻撼動龍宮,卻仗著法寶以及「應運而生」「下凡歷劫」的身世出言不遜,打死夜叉和敖丙後更有恃無恐,說「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若真是這樣的哪咤,又怎能得到觀眾的喜愛與共情呢?因此,劇中就花了不少篇幅加強對龍王殘忍霸道的刻畫,影片伊始便是控訴龍王討要童男童女、水淹陳塘等逞兇畫面。而對哪咤的改造則是讓其在動畫片中變得講理,有了這樣的反差,也無形中強化了善良戰勝邪惡的主題。此外,劇中還重點重塑了李靖這一角色,原著中他既膽小怕事,又有著迂腐冷酷的一面,對待哪咤更是毫不留情。但在劇中,哪咤恰恰需要一個有些人情味的父親,這不僅更合理,也強化了哪咤面臨選擇的兩難。為此,主創就連哪咤在面對父親舉劍斬殺時,該如何呼喊都進行過討論,一次是讓哪咤喊「李總兵」,有幾次則直呼「李靖」,多番試驗才定為「爹爹」,也更合乎人物關系。

從這一段細節就能看出,【哪咤鬧海】的改編經過了反復的推敲與錘煉,並始終圍繞著動畫片的表達特點來進行,正如王樹忱所言,此次上美影「力求拍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片。人有神力,神有人氣。假戲真做,煞有其事。有情有理,以情感人」。

哪咤「出世」

1978年夏,按照上美影的傳統,【哪咤鬧海】的主創以及美術總設計張仃一同前往山東青島、煙台、蓬萊、石島等地收集素材。除了觀察海浪形態體驗海邊生活外,主創人員前往蓬萊閣采風,這座始建於宋代的建築臨海建於崖壁之上,沿著城墻而下便是明代海防水城,雄渾的古建築與煙波浩渺的自然景觀結合,讓大家印象深刻,動畫中陳塘關相關場景便是參考它而來。此外,青島水族館、海洋研究所也為描繪海底世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動畫師尤其對許多耳熟能詳的海洋動物的運動規律與軌跡最感興趣,進行了大量速寫,成就了動畫片中活靈活現的海底世界。

【哪咤鬧海】劇照。動畫片從原著龐雜的情節中選定「鬧海」作為片中主題,以哪咤與龍王的矛盾鬥爭作為主線,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出世」「鬧海」「自刎」「再生」「復仇」五段大戲

從山東一回來,攝制組就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工作中,最先需要敲定的是片中的人物造型。總設計師張仃在設計之初就強調「一定要有民族特色」,他從敦煌、永樂宮的壁畫和民間年畫、版畫中汲取靈感,以青、綠、紅、白、黑等傳統色為全片定調。李靖的形象被描摹得濃眉大眼、昂首挺闊,頗有古時武將風範,卻是武官文扮,突出其日常生活的一面。東海龍王則有壁畫的影子,一副帝王裝扮,青綠色調凸顯其詭詐冷酷的一面。還有龍太子敖丙,是人獸結合,造型威武似天王卻滑稽地騎在一只海馬上……整個定稿過程中最大的分歧還是在哪咤的造型設計上。張仃對山東海邊黑瘦精靈的孩子們印象深刻,因此將哪咤設計得黑瘦矯健,主創們卻認為哪咤既是總兵的公子,「不一定非要往勞動人民的孩子上面套」,而且白白胖胖的從銀幕效果看也會更好,幾經改稿就連哪咤頭上的發結從馬鞍形改為圓形,以便動畫不同角度的運動都能照顧到,可謂細致。

王樹忱與攝影師段孝萱在攝影台前討論【哪咤鬧海】的拍攝方案。可以看到攝影機鏡頭向地面垂直並且可以移動,架上可以放置賽璐珞,底部一般放置繪景

此外,場景設計也是動畫中營造壯美奇絕的神話氛圍之關鍵,雄偉的陳塘關、縹緲的仙境、深沈無邊的大海等重要場景的設計不亞於人物造型。尤其對構建神話故事中的房屋、地板、家具等虛構中的實體,如何做到融情於景且不違和,主創們「有意把景物的時代依據推得遠一些」,設計上參考唐宋時代的房屋、內室、道具,又保留了席地而坐的習慣。再比如龍宮中的地板雖然顏色暗淡,但攝影師用波紋鏤刻透空的手法輔以變色變光讓其緩緩閃動,增添了富麗的氛圍。為了表現片中大量的海浪、波濤、旋渦,黃煒等人特地找來南宋畫家馬遠大量關於水的畫作以供參考,從小浪研究到巨浪,再琢磨如何將其豐富的水造型動畫化。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借鑒始終貫穿於整片的創作過程中。片中龍王上天庭告狀並與哪咤爭鬥的武打場景是由【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與哪咤、二郎神打鬥的武戲創作者浦家祥完成,為更好展現龍的打鬥動作,他特地到上海博物館收集各種龍圖案素材,並參考民間舞龍進行創作。哪咤復活的情節中,在蓮花座上一組不斷閃現的或立或臥或坐的姿態,也是借鑒於佛教雕塑以及敦煌藝術的各種造像。

王樹忱在現場為配音小演員們講戲。【哪咤鬧海】的配音陣容也很「豪華」,為哪咤配音的梁正暉當時年僅11歲,還有畢克配音李靖,邱嶽峰配東海龍王,富潤生配太乙真人等

前期美術設計工作收尾後,王樹忱、嚴定憲與阿達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500多個鏡頭的分鏡草稿,並將其印制分發到各位主創手中進行原動畫繪制。與此同時,負責配樂的金復載也已展開工作。不同於以往,此次【哪咤鬧海】大量采用了先期音樂,即「音樂先根據分鏡頭劇本寫出,鏡頭原動畫繪畫的所有格數都建立在音樂的基礎上」。這也是中國動畫長片首次采用大篇幅先期音樂進行創作。對此,最好的體現就在「李靖撫琴」的片段,金復載譜曲後,特別邀請古琴演奏家龔一親到上美影演奏琴曲,現場有6位動畫師圍繞著龔一而坐,從不同角度速寫記錄其彈奏每個音節的指法,再由動畫設計師馬克宣完成這一段表演動作及原畫繪制,最後才呈現出片中李靖姿態、神情、指法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經典片段。不過,相較於大部份動畫片來說,【哪咤鬧海】有種凝重悲愴的質感,創作時又不能忘記動畫神奇天真的氛圍。因此選用什麽樂器,又如何進行搭配,也是考驗。恰好就在同年5月,戰國早期的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隨州出土,帶給金復載靈感,他與錄音師侯申康、剪輯師肖淮海商量,可以去采集一些編鐘的聲音,錄制出單音音效後,再後期合成樂曲。由於中國當時還未復制編鐘,因此今天我們在【哪咤鬧海】的片頭以及片中不時聽到莊重又略帶神秘的音色正是來自幾千年前的回響。

盡管有編鐘「助陣」,片中「哪咤自刎」的情節仍然讓金復載覺得難辦,該如何在動畫片裏表現悲劇呢?當他還在為此絞盡腦汁時,原畫師常光希在創作這段重頭戲時也感到艱澀異常,「要排除一些暴力、視覺上血腥的東西。反正這一劍總是要下去的,問題是怎麽下」。特效設計楊素英考慮的則是「哪咤自刎之前寶劍就要閃光,但不是整個劍都閃光,什麽地方閃,閃多長時間」。最終當素材都交到剪輯師肖淮海手中時,他反復觀看,覺得緊張氛圍的烘托與角色情緒的鋪墊還不夠,但當時已來不及補拍素材,於是他調整了鏡頭順序與節奏。最終呈現出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之一,哪咤自刎前猶豫不決時,有關龍王肆虐畫面猶如走馬燈一般不斷閃現,並與主角配角情緒反應的畫面反復交疊,哪咤內心焦灼、憤懣、悲傷的情緒隨著管弦樂愈加急促地推進而不斷累積。到了自刎那一刻,常光希對此的處理是讓哪咤背過身去,鮮血緩緩沿著劍鋒滴落,頭發忽然炸起。原畫組組長林文肖很贊同前兩個動作的處理,唯獨對「頭發炸起」有點疑義,這很容易讓觀眾誤以為是失誤,倒不如讓頭發隨風飄動再緩緩落下。金復載則讓音樂在哪咤自刎轉身的一剎那驟停,此時肖淮海插入李靖、梅花鹿、家將等人震驚的畫面,當觀眾還沈浸於無聲的悲傷時,天空上方傳來龍王的威嚇之聲,接著哪咤含淚的面孔隨著一段急促的琵琶樂聲出現,二胡悲傷的弦樂隨之而起,哪咤慢慢閉上淚眼,身軀從高台飄落……

【哪咤鬧海】劇照。片中最經典的一段劇情就是「哪咤自刎」,這一片段從配樂到剪輯再到動畫設計都經過多次打磨修改,將情感與氛圍烘托到極致

這段配合堪稱完美,也正是有這樣的齊心協力,1979年8月,【哪咤鬧海】攝制完成後,它鮮明的民族風格、奇絕悲愴的故事情節以及神奇壯闊的動畫場景,無不讓當時的觀眾為之感到耳目一新,更讓哪咤這一脫胎於傳統經典的神話人物以全新的面貌,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的記憶中,並成為幾乎與孫悟空不相上下的文化符號。

中國動畫的「百花齊放」

與此同時,上美影還有一批創作者仍然深耕傳統文化領域,尤其在對【西遊記】的改編上,不斷尋找素材,並依舊保持了很高的創作水準。例如1981年由嚴定憲執導的動畫片【人參果】,便是取材自唐僧一行在萬壽山五莊觀吃人參果的故事。這部動畫片盡管在情節上難比之前的【大鬧天宮】,尤其是孫悟空在這部動畫裏也少了叛逆,多了順從,但仍然不可否認的是動畫本身呈現出來的畫風娟秀夢幻、線條柔美、色調鮮艷明亮、造型古樸簡約等優點。該片造型設計正是上美影「三劍客」之一的詹同,他同時還是拍攝於1985年的動畫片【金猴降妖】的造型設計。後者正是基於當年被擱置的【三打白骨精】拍攝而成,由特偉、嚴定憲、林文肖聯合執導,許多老動畫人參與該片創作,片中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繪景畫風都蘊含著獨特的東方美學,音樂創作又具現代感,尤其是片中一些橋段利用舞蹈動作、人物神情以及場景設計與音效創造出的幽暗、神秘的氛圍,展現了極高的制作水準,因此【金猴降妖】也可看作是「中國學派」的總結之作。

【人參果】(1981)劇照。該片由嚴定憲執導,並由上美影「三劍客」之一的詹同負責造型設計,整部片畫風娟秀夢幻、線條柔美,展現了「中國學派」動畫制作的高水準

【三個和尚】(1980)劇照。該片將古老諺語用現代的方式詮釋,不僅榮獲中國首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還於1982年獲得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代表著中國動畫另一種風格的成就

1956年,時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特偉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的號召,一批動畫人仍需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探索中國獨有的動畫之路,之後從【大鬧天宮】到【哪咤鬧海】【天書奇譚】再到【金猴降妖】【三個和尚】等佳作的相繼出現,正說明中國動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們不僅向未來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更成為後來一代代動畫人探索前路的肩膀,迎接未來的必將是中國動畫的「百花齊放」。

參考文獻:

楊曉林等【動畫大師王樹忱、阿達與詹同】

閻善春【回望動畫電影〈哪咤鬧海〉】

王樹忱【〈哪咤鬧海〉的劇本改編和銀幕體現】

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入海擒龍——攝制〈哪咤鬧海〉的藝術小結】

孫立軍【中國動畫史】;傅廣超【想你時你在鬧海】

【〈天書奇譚〉「蛋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