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豆瓣9.5,無數人要求重映,40年前的國產天花板還回得來嗎?

2024-08-27影視

近年來,國產戰爭片越拍越多,

【芳華】【八佰】【戰狼】【長津湖】……還有今年的【誌願軍】,

大投資,上技術,

眼見著硬件越來越強,可講故事的水平,卻在下滑,

象君今天想介紹的這部,是不少人心中的「中國戰爭電影天花板」——

【高山下的花環】。

以19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為大背景,

謝晉導演,李存葆原著,

演出陣容炸裂,當時的「鮮奶油小生」唐國強,文藝青年倪大紅,老戲骨呂曉禾,

豆瓣9.5,優於99%同類別作品,

故事有些久遠,請慢慢聽。

一封等不來的升遷令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四川廣元某軍區,來了個新人,

新任指導員趙蒙生,妥妥的城裏公子哥,

大家喝水用搪瓷茶缸,他用粉色保溫杯,

大家抽的是粗糙卷煙,他的抽屜裏藏著紅色大中華,

大家洗澡往河裏一跳,他香皂、雪花膏整整齊齊一套,

大家吃食堂的鐵鍋菜熱饅頭,他躲在房間悄悄開小竈,

在大家的眼中,公子哥的做派貼滿了「吃不了苦」四個大字,

負重拉練沒走一半,身上的包裹都給了年紀小的警衛員,

士兵們看在眼裏,私下議論:

「來了快一個月,連咱們連多少人都還不清楚呢。」

在趙蒙生的眼中,這部隊的日子可真難熬,

若不是母親一句「曲線晉升」的安排,他也許永遠到不了這個地方,

每日在郵局張望,就盼一紙調令,好讓他順利回城。

連長梁三喜,排長靳開來,是土生土長的山裏娃,

穿的土,說話土,閑來無事念叨的,無非「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一人生大事。

趙蒙生講究,就連回憶裏的場景,都是和老婆在家中起舞。

兩者間有著不可縮短的差距,也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當某一個關鍵節點出現的那一刻,一切矛盾都消失了,

那就是,戰爭。

中越自衛反擊戰,在梁三喜準備動身回家探親的前一刻,打響了槍聲。

此刻,個人的身份、背景已不再重要,他們身上共同背負著一個責任:

中國軍人,保家衛國。

上了戰場,都是兵

可好巧不巧,提拔趙蒙生的調令來了,就在部隊向前線開拔的同一天,

向來好脾氣的梁三喜,隱忍再三,全面爆發,也成就了影片的名台詞:

「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被勸留的趙蒙生,對戰爭的恐懼更為強烈且具象,

「哐哧」的綠皮火車,昏暗閉塞的車廂,以及難下口的飯菜,

這一切,都離他曾經的生活,太遠。

而他不知,城裏的母親動用了最後的關系脈絡,

當時的雷軍長,受恩於她,是她當年將雷軍長從沂蒙山裏背出來,撿了一條命,

不曾想,踢了塊鐵板, 戰爭面前,天大的人情都得放一邊

軍長在動員大會上,當眾斥責,不留情面:

「我的千軍萬馬將要去殺敵、拼命、流血,可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神通廣大的貴婦人,有本事從千裏之外把電話打到我的前沿指揮所,

在這種關鍵時刻,我的電話分分秒秒,千金難買,她的電話要我把她的兒子調回後方,把我的指揮所當成交易所了。

我要她兒子,第一個去炸碉堡!」

台下的趙蒙生,羞憤與懼怕交加,

軍中的言論更是讓他徹底擡不起頭,

既然沒了退路,那就寧當炸死的英雄,也不當縮頭的狗熊,

奔赴戰場的前一晚,士兵們挨個剃了頭,白酒一碰,決心都在碗裏,


「幹了這一杯,烈士陵園見。」

而戰場的殘酷,遠遠超出趙蒙生的想象,犧牲接二連三到來,

靳開來為解決全連飲水的問題,頂著違紀的風險,帶人去砍甘蔗,

回來的路上,踩中敵方地雷,

殘存著一口氣,倒在戰友的懷裏,嘴裏仍念叨著,讓大家吃甘蔗。

那個北京來的「小戰士」,加入部隊當天,就說過,

「我要當元帥!」

可就在攻克敵人高地時,因炮彈過期,不幸犧牲。

連長梁三喜,在攻克敵人高地後,遭遇敵軍暗堡攻擊,

為了保護趙蒙生,胸口中彈,一句話都來不及交代,

戰場上的死亡,來得很快,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也是在這一刻,徹底激起了趙蒙生的鬥誌,

他舉著手榴彈,不顧勸阻沖進敵人洞穴,

終於,完成了一場軍人的蛻變。

戰爭結束了,而故事仍在繼續,

出了戰場,是紀律,是人情,是活著的人日子還得過下去,

遠在老家的烈士家屬,紛紛趕來,一包裹的遺物,一塊大小不等的勛章,一筆撫恤金,是烈士留給家人的所有。

在送別宴上,梁三喜的老母親掏出還未捂熱的撫恤金,以及家中賣豬的錢,整整齊齊620元,

原來,梁三喜在開拔前,就已寄信向家人交代,如若犧牲,父親早年治病的錢一定要還,

老百姓做人的簡單道理,人死,賬不能壞。

那名鏡頭不甚多的「北京小戰士」,身份終於披露,正是雷軍長的獨子,

作為一名高幹子弟,他曾多次在報紙上發表軍事論文,懷著一顆上陣殺敵的赤子之心。

當然,也有人什麽都留不下,

砍甘蔗的靳開來,被認定違反軍紀,無功勛無褒獎。

這一情節的設定,猶如一把冰冷的剪刀,撕碎結尾的溫情,

以現實的不公,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

最終,這些人無論身份,無論功勛,

在戰爭中閉上了雙眼,在高山的花環下長眠。

高山下的花環

電影上映後,包攬各大獎項,創下彼時1700萬票房的高紀錄,

這份成功,離不開多方的努力,

原作小說,結合了作者李存葆7個月的親身經歷,

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曾深入雲南前線,與戰士們同吃同住,筆錄事實。

從戰鬥方案,到人物故事,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要數那些細碎的人情來往,

老百姓給傷員送吃的,戰士給百姓留軍大衣,這些真實的生活細節,都被他融化在小說裏,

由此,構建了如此真摯動人的情節。

看過電影的觀眾也許註意到,影片開頭標註「得到某軍區的支持」,

這是謝晉導演為確保影片真實,而做的巨大努力,

影片中的群演,皆為實實在在的軍人,

戰鬥中出現的武器,也都是真實的裝備。

都說,爛片各有各的千奇百怪,而好片則是一樣的真實,

影片的真實還體現在矛盾沖突上,例如高幹子女升調,軍功不被認定,劣質彈藥害死戰士,敵方食用中國大米等尖銳問題,

以至於當時的審片人員,在刪減情節上,犯了老大難。

而謝晉咬牙堅持,執意不肯刪減,

在他看來, 戰士們的形象固然是光輝的,但人性的真實,也是電影的靈魂一筆

最終,在大量走訪調查的材料支撐下,這144分鐘的影片得以在影院上映。

好的電影,不需要行銷,不需要推廣,它擺在熒幕上,觀眾自有判斷,

電影上映後,不僅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在社會層面更是起到了正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戰爭中犧牲將士的撫恤金,因為電影上映,而有了提高。

正如電影結尾,趙蒙生對靳開來兒子說的那句台詞:

「說真話,做實事兒,中國人都像他那樣,我們國家的事情,就好辦了。」

這部9.5分的國產經典,敢說真話,敢直面代價,

40年前尚且如此,40年後的中國電影,何至於此?(JOY)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