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華山三論之後,五絕成了井底之蛙,你看哪兩位高手讓他們自嘆不如

2023-12-09影視

【射雕英雄傳】與【神雕俠侶】被讀者合稱為「雙雕」,同時它們也是金庸最出圈的兩部作品,即便是沒有讀過金庸故事的人,也一定聽過郭靖與楊過這兩位主角的大名,這即是金庸故事的影響力。

不過郭靖和楊過是金庸花費了大量筆墨塑造的主角,他們的出彩是理所當然的,但讀過原著的人就一定知道一個事實,五絕高手的魅力更勝於兩位主角,至少筆者初讀這兩部作品時,就對五絕的興趣更濃一些。

金庸以華山論劍為契機,決選出了五絕高手,那五人的形象也顯得格外高大,不過五絕就是雙雕時代的天花板了嗎?

一、名為五絕的時代

說來遺憾,金庸並沒有將第一次華山論劍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他只是借周伯通之口提及了那段往事,不過僅僅只是寥寥數語卻足以讓讀者腦補出一場精彩的對決。

(北丐、東邪、南帝劇照)

畢竟他是這麽說的:「 那時是在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他們五人口中談論,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個人終於拜服我師哥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印象裏除了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外,金庸的故事裏幾乎沒有其他的高手對決有大戰七天七夜的情況,那是何等激烈的一場戰鬥?是車輪戰,還是東南西北四絕圍攻王重陽?書中沒有明說,卻讓人浮想聯翩。

無論如何,自那之後,武林便以五絕為尊,王重陽雖然早已仙逝,但東南西北四絕依舊是站在武林之巔的存在。

書中主角郭靖雖然成長速度極快,但在故事的行程中,他始終是不及東南西北四絕的,直至第二次華山論劍時,才在黃蓉制定的規則下擊敗了北丐與東邪,說是擊敗,倒不如說東北二絕是在陪太子讀書,一個是他嶽父,一個是他師父,不說放水,至少也沒有到拼死相鬥的程度,所以此時的郭靖還算不上是五絕之一。

(郭靖劇照)

直至第三次華山論劍時,郭靖才成為北俠,同時楊過也成了西狂。

可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強者了嗎?倒也未必,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前,金庸就寫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情節。

二、華山三論時的細節

第三次華山論劍發生在【神雕俠侶】末尾,事實上當時群雄匯聚華山並不是為了展開新一輪的華山論劍,他們此行的目的原本只是為了給洪七公掃墓而已,而此時卻出現了幾個妄人,讓他們想起了當年的華山論劍。

書中是這麽寫的:「只見人群中躍出六人,分作三對,各展兵刃,動起手來。數招一過,黃藥師、周伯通等無不啞然失笑,連一燈大師如此莊嚴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爾。又過片刻,黃藥師、周伯通、楊過、黃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來動手的這六人武功平庸之極,連與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遠遠不及,瞧來不過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從那裏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居然來東施效顰。」

(楊過劇照)

那六人對真正的五絕十分蔑視,老一輩尚且不在乎他們的看法,楊過卻看不下去了,他只是哈哈一笑,卻發出了震耳欲聾的長嘯,那六個妄人瞬間被嚇得丟盔棄甲,直接逃下了華山。

接著眾人才有了華山論劍的想法。

金庸寫這段故事的意圖是什麽?為何他要安排這麽六個妄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恰恰說明了當年五絕在華山論劍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對決,他們成為五絕,是因為他們只認識彼此,江湖何其大,天下何其大?他們怎麽知道這世間沒有其他高手?對於那些隱於暗處的高手而言,所謂的「五絕」又何嘗不是妄人?

這也是金庸故事的有趣之處,他筆下的武俠世界裏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神雕五絕之上,其實還有兩位值得被他們仰望的存在。

三、人外有人

若你是透過電視劇了解的【神雕俠侶】,那你多半不知道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金庸還安排了兩個重要的角色登場,即覺遠師徒。

眾人走下華山時,恰逢覺遠帶著小徒弟張君寶追擊瀟湘子與尹克西,這位張君寶也就是後來成為武當派祖師爺的張三豐,只是此時的他還是個楞頭青,在五絕高手面前不值一提,甚至遠遠不是瀟湘子與尹克西的對手,也正因為如此,楊過還指點了他三招,與他有了一段師徒之緣,不過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覺遠的實力。

(覺遠劇照)

覺遠作為張三豐的師父,自然是有幾分本領的,比如他初登場時,楊過就有這麽一番感慨。

原著道:「 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怎地武林中從未聽人說起有這樣一位人物?’

楊過是何等狂人,世間比他強的人可沒幾個,此時他卻格外敬佩覺遠,可見覺遠的內力在他之上,不過覺遠還不是最強的人,因為他與五絕一樣,不過是拾人牙慧之人,他的武功都是源自那本【九陽真經】,所以那真經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而【倚天屠龍記】中就提到了那位高手的經歷:「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鬥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於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的‘九陽真經’。」

(僧人劇照)

輕描淡寫間就能寫出一本比肩【九陰真經】的【九陽真經】,這位高人又有多強?著實難以想象。

所以五絕也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且不知金庸的世界觀裏還藏著多少高手,奈何金老已仙逝,讀者也只能自行腦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