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故事破碎,風格雜糅,【異人之下】成烏爾善口碑滑鐵盧?

2024-08-03影視

看完【異人之下】,本人一頭霧水, 兩個字:就這?

這一邊吹捧的是 熱血國漫、內地超英,雜糅流行元素,博采眾家之長;

另一邊狠批的是 破碎敘事、男凝擦邊、土味惡俗拼接,魔改一塌糊塗。

褒貶口碑激烈對峙的同時,豆瓣開分6.3,目前仍在持續滑落;上映六天票房才勉強過億,此刻也已是強弩之末。

究竟是開拓創新,或者是水土不服?烏爾善該不該對這部電影負責?

一切都需要細細盤起。

故事:支離破碎,難稱完整

對於【異人之下】這麽一部國漫開創性作品,可能需要先放下一些既定的評判標準,暫時也拋開個人的喜好感受,畢竟我們還沒怎麽見過如此生猛鮮活的國漫電影作品。

回到最基本的一個評判標準,有沒有講好一個完整有效的故事?

我的答案是:並沒有。

透過這部【異人之下】,幾乎可以確證,烏爾善是一個不擅長講故事的導演;他善於融合運用各種元素來增添影像的吸重力,但是他很難獨自完成一個原創的故事。

【封神第一部】的成功,在於本身已經有深入人心的角色設定和故事走向,烏爾善只需要在其中填充細節即可;

其實他的第一部 【刀見笑】 ,便是這樣一部「雜耍」的作品;與之對標的是前輩陳凱歌,在面對【霸王別姬】這樣的成熟故事可以添枝加葉,當自己去處理【無極】【道士下山】時,就顯得破碎失控了。

【異人之下】在敘事上最大的問題,便是多線索交錯的混亂和破碎;整體框架已經有原作漫畫提供,隱藏身份的 張楚嵐(胡先煦飾) 攜帶著 「炁體源流」 的寶藏;默默護佑的 馮寶寶(李宛妲飾) 肩負著從一而終的職責,如同唐僧和孫悟空的對應關系;

「炁體源流」引來異人各方的爭搶纏鬥,【異人之下】的大部份篇幅,都是異人們的逞兇鬥狠,招式與視效對應著漫威的超英群像;

但是超英電影的劇情一向為觀眾所詬病,【異人之下】就更顯破碎失控。

特別是爭搶段落,幾乎是看不到清晰的推進,全都是你打我、我打你一片混亂;張楚嵐、馮寶寶、 夏禾(娜然飾) 的情感推進更是一言難盡;直到最後,才依靠一枚嵌入腦門兒的藍色記憶光球,來瞬間將情感推動至高潮。

其中的諸多破碎和散漫,自然有演員本身的原因;胡先煦的表演零碎、臨時,缺乏彭昱暢那樣的持續內核,李宛妲飾演的馮寶寶則更像是一台方言AI機器娃娃,眼神茫然、語氣機械,偶爾竟讓人毛骨悚然(比如把楚嵐按進浴缸那一段)。

縱然如此,烏爾善依然難辭其咎,畢竟他才是該片的第一導演,還署名了第一編劇。而他自己都尚未將中間的劇情理順,以至於所有人要麽成為一張標簽,要麽成為一項工具。

失去故事的完整有序,自然就是一部爛片,這無需質疑。

類別:中外雜糅,水土不服

大致能夠理解【異人之下】的創作願景,便是打造國漫自己的超級英雄體系,其背景設定是獨特的道家文化,異人世界、特異能力,融合武術、禪佛、道家等元素,最終向全世界觀眾展示中國風古典美學,呈現深邃優雅的歷史文化和中國智慧。

所以,我們在【異人之下】看到被割裂開的兩個層面。底層是貼近傳統文化的元素:武術、修行、符箓、秘笈、鄉愁;以此營造出濃烈的國風元素,與男主角身上的「中國李寧」自然契合。

然而在視覺層面,又在努力向漫威的超英美學靠攏。

電光石火、大開大合,單體打鬥、土崩瓦解,都直接對標漫威大片的視效震撼;

馮寶寶、夏禾、風莎燕幾位年輕女性,無論環肥燕瘦,統一都是大開領,露出深邃的溝壑;要麽深V熱裙,要麽濕身透視;中間幾人跟楚嵐的互動,每一幕幾乎都在擊中青春期少年的情欲幻想。對其中「男凝視角」的批判,烏爾善團隊是決計不敢回嘴的。

就連直男本男,也在眼花繚亂之際,默默地疑惑,真的有這必要嗎?

其他的,部份異能力和招式,角色對白、動作,乃至於正反派的謀劃、對峙、決戰,也都在有意無意地學習漫威超英的風格。在多處場景,都能聯動【復仇者聯盟】【超凡蜘蛛人】【正義聯盟】或【神奇女俠】的角色及情節。

還是那句話,漫威都已經在國內市場式微,面臨著被厭棄、被嘲諷,口碑人氣雙雙下滑的現狀,我們為什麽還要去拙劣模仿呢?

如果烏爾善真的試圖打造專屬於中國的超級英雄體系,倒是真的可以從【封神榜】【西遊記】等古典作品中汲取力量。遠的有【功夫熊貓】對傳統文化的借鑒;近的有馬伯庸【太白金星有點煩】等當代作品,要獲得靈感,並不需要外求於漫威或DC的超英系統。

相反的是,如果拿著好萊塢電影生搬硬套,就像【異人之下】中的年輕女性和廢墟決戰,那只會讓人覺得尷尬生硬,毫無代入感,導致口碑崩塌,連拍續集都岌岌可危。

產業:大膽嘗試,允許試錯

當然,【異人之下】也有不可忽視的正面價值。

依靠這部國漫電影,烏爾善正在實作電影工業在某些層面的整合與檢驗。

比如由夏鵬負責的動漫線索部份,視覺特效部份,還有 【馬馬嘟嘟騎】、超級斬 等各式音樂元素的加入,都是在對相關資源和人才的整合。

當年的漫威宇宙之所以吸引著全球觀眾,本質上也是因為他們不僅在展現一部電影,也是在展現一個國家極為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

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已經在科幻電影領域,實作了一項又一項突破和創新;

烏爾善的【異人之下】也可以看做在國漫實改領域的重要嘗試。

嘗試就可能會失敗,不斷滑落的口碑和慘淡票房,也已經證明了烏爾善的嘗試算不上成功。

但是這樣的嘗試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為後來者踩坑、試藥;比如,下一部國漫大致就懂得不能生硬套用好萊塢的性感魅惑,而要更為本土化;

還有角色的台詞、招式應該更符合我們自己的美學風格和理解習慣(【唐朝詭事錄】便是優秀案例),而不能照搬好萊塢那種「簡單粗暴」的傻大膽模式,那與我們的文化大相徑庭,突然出現,只會令人感覺詫異且破碎。

【異人之下】還在提醒著我們,差距仍大,前路漫漫,國片從業者還需要砥礪奮進。只有在現有條件下的不斷精進,才能創作出真正代表國家的優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