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香港電影從巔峰到沒落,轉折點竟是3000萬,和周星馳的一部爛片

2024-07-18影視

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語電影是屬於香港影壇的天下 ,各種經典電影如雨後春筍般綻放,各路影帝影後也是層出不窮、眾星璀璨。

很多人談起那個時候的香港,總是會將其稱作「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畢竟在那個時代,好萊塢還沒有火遍全球,大陸電影更是還處於探索階段,香港電影自然難逢敵手。

無論是動作片、犯罪片、武俠片還是僵屍片,香港電影留給華語影壇的經典,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系列的先河。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電影卻逐漸走向低迷,到如今早已形成一派沒落的景象 ,只有劉德華、古天樂、劉青雲等香港老牌演員,憑借著犯罪動作大片,還在苦苦堅持。

曾經有人將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歸咎於大陸電影稽核的力度越來越嚴苛,導致很多香港電影的經典元素,都無法繼續呈現在熒幕當中。

但這一觀點顯然是無稽之談,畢竟前幾個月讓台灣電影再次煥發生機的【周處除三害】,這種「邪道電影」都能在大陸上映,顯然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還得從其他方向談起。

有著「鬼才」和「爛片王」之稱,口碑兩極分化嚴重的香港著名 導演王晶,曾經在一檔談話類節目上,非常清晰地道破了香港電影沒落的真相,而轉折點竟然是從周星馳開始

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所以被稱作「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以及香港明星,不僅火遍港台大陸,甚至火遍亞洲,還火到了歐美國家。

成龍就是憑借香港電影打出的名氣,闖進了美國好萊塢,然後一步一步走到如今,成為了世界公認的「功夫巨星」。

香港電影最鼎盛的巔峰時期,就是成龍、周潤發、周星馳這「雙周一成」最為活躍的年代 ,那時候香港電影的票房基本上都是這三人扛大梁。

而除了這「雙周一成」,那時候的香港影壇也可謂是百花齊放,男星有著四大天王、洪金寶、張國榮、張家輝、劉青雲等等,女星更是有著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朱茵等等。

那時候在香港影壇活躍的明星,放到現在,每個單拎出來都有著無數的粉絲喜歡崇拜,每個都是那樣獨一無二、令人記憶深刻。

這些演員在一眾香港導演的排程之下,拍攝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作品,在香港電影沒落的今天,依舊被大家一次又一次地拿出來重溫回味。

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背後,卻同時充滿了黑暗與骯臟。

那時候香港電影背後的資本,幾乎清一色都「涉黑」,明星們越出名,拍攝的電影就越多,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有多敬業,而是被「大佬們」逼著拍戲賺錢。

所以最為經典的香港電影,細節其實不能細究,追求的就是一個效率,如今一部電影需要拍攝半年才能完成,那時候香港電影十幾天就能拍完。

在這種「高效」之下,才會催生出了數量如此龐大的香港影片,其中不乏有著經典之作,但「爛片」同樣不少。

如今但凡叫得出名字來的香港影星,當初多多少少都演過不少爛片,這也是老牌香港影星晚期作品大多數都是爛片的原因,因為他們其實根本就沒有養成鑒別和挑選劇本的能力。

所以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本質,其實就是在重壓之下,在數量當中誕生質素的結果。

從周星馳開始沒落

曾經在一檔談話類節目當中,香港著名導演王晶,就談到過「香港電影為什麽會失敗」這個話題。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王晶並不是電影拍得最好的那個,但一定是最受「大佬們」喜歡的那個,因為他拍電影的速度快得嚇人,當然這也是重壓之下鍛煉出來的能力。

從1981年擔任電影導演開始,直到21世紀初,香港電影逐漸迎來沒落,在這20年內,王晶拍攝了近70部電影,平均一年就能拍出3到4部,著實是駭人聽聞。

所以由他來談論香港電影為何走向沒落的原因,還是有著極大可信度的,畢竟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出現,就有著他一部份的功勞。

他在節目裏談到,香港電影之所以沒落,是因為在1993年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就是台灣資本聯合抵制香港電影,開始引進美國大片,香港電影失去了最大出口市場,於是便迎來了崩盤,然後就是走向沒落的局面。

這是因為 當年香港和台灣的電影市場繫結得太過嚴重,香港電影非常依賴台灣資本以及市場,基本上都是台灣資本出錢,香港負責拍攝,然後台灣再買過去

這一套產業鏈早就定死了,表面看上去非常「和諧」,但實際上 香港電影過於依賴且單一依賴台灣市場,一旦台灣市場出現變動,香港電影將會迎來滅頂之災

而爆發的導火索,就是1993年由杜琪峰執導、周星馳主演的【濟公】。

在【濟公】問世之前,周星馳已經憑借【賭俠】系列、【逃學威龍】系列、【鹿鼎記】等作品,從「星仔」變成了「星爺」, 1992年更是被稱作「周星馳年」

用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待,周星馳有過許多經典之作,但也有過不少引來爭議的作品,【大話西遊】當年導致周星馳的公司破產倒閉,如今卻成為了無數人奉若瑰寶的「神作」。

可1993年拍攝並上映的這一部【濟公】,卻直到如今,都是周星馳一眾作品當中,口碑最差、最難以令人接受的作品。

但當時因為剛過完「周星馳年」,所有人都將周星馳的名字,看做了電影票房的保障,因此 台灣片商花費了3000萬買下了周星馳的【濟公】,結果虧得血本無歸

台灣片商感覺自己當了「冤大頭」,意識到這些年給香港的錢似乎有些多了,於是決定聯合起來,將購買香港電影的錢定一個最高限制。

香港片商賺不到大錢,自然不樂意了,於是想出了不拍片來威脅台灣片商,沒想到台灣片商直接引進了美國大片,導致香港電影市場瞬間崩潰。

後來又因為有了電影頻道,再加上盜版猖獗,往往剛上院線沒幾天的電影,過兩天就在電影頻道或者盜版錄像帶裏出現。

因為這些原因,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而失去了台灣這個最大資本和市場的香港電影,制作成本也越來越低,最終真正走向了沒落。

結語

雖然香港電影從黃金時代到沒落的轉折點,是因為周星馳的【濟公】而起,但主要原因卻不在於周星馳。

畢竟哪個明星沒有拍過幾部爛片?只是因為當時周星馳名氣太大,剛好成為了那根導火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香港電影,實在過於單一依賴台灣市場,終究會出現受制於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