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鄢懋卿巡鹽是嚴黨倒台的標誌性事件。
在巡鹽之前,改稻為桑已經失敗、鄭何身陷貪墨大案,連嚴閣老的首輔之位都搖搖欲墜,形勢異常嚴峻,嚴黨生死未蔔。
改稻為桑瀕臨破產,嚴嵩只好打出了最後的底牌——江淮巡鹽。
畢竟,官場之鬥、權謀之爭,鬥來鬥去逃不過一個錢字。只要嚴黨能夠為朱道長開源節流,像魔術師一樣憑空變出真金白銀,就誰也倒不了他們。
鄢懋卿巡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作為改稻為桑的平替,江淮巡鹽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是個零風險、高回報的專案。
既然五十萬匹的出口訂單無法完成,那麽鄢懋卿巡鹽、來一波快錢著實是個不錯的建議。
吊詭的是,形勢已經惡化到了這樣的田地,嚴世蕃、鄢懋卿們依然上下其手、大肆揩油。最終,巡鹽沒有拯救嚴黨,反倒為嚴家父子的覆滅按下了加速鍵。
明明已經刀架脖子上了,嚴世蕃、鄢懋卿為什麽還要像只進不出的貔貅一樣,舍不得吐出嘴中的肉呢?
答案藏在一處細節裏。
在劇中,鄢懋卿巡鹽的提議最早出現在第29集中。當時,鄭泌昌、何茂才的供詞到了北京,嘉靖帝對嚴黨失望之極。他雖然一直默許著嚴黨的貪腐,但是鄭何兩人的行為還是令人觸目驚心。
在這場禦前會議上,嚴黨輸得徹頭徹尾。為了鞏固地位、找回場子,嚴嵩在會後向嘉靖奏請了兩件事: 一是鄢懋卿南下巡鹽;二是抓捕通倭刁民齊大柱。
這兩件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其內在的邏輯。我曾在【堂堂首輔嚴嵩,為什麽偏偏和齊大柱過不去?】一文中說過,嚴嵩之所以煞費苦心地要抓齊大柱,目的不僅在於找回遺失的面子,更是為了測試嘉靖帝的態度。
以往的嘉靖,對嚴閣老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所以,嚴嵩父子才敢一手遮天、為所欲為。
如今,時代變了,嚴閣老化身為泥菩薩,自身尚且難保,更別說把持政局。因此,在缺失的安全感的驅使下,嚴閣老這才投擲齊大柱這個誘餌,借機試探嘉靖帝的態度。
嘉靖給的答案很是簡單—— 準奏 。千萬不要小看這兩個字,對於嚴嵩而言,這是定心丸、是保命符,是一切行動的指明燈、是未來黨爭的殺手鐧。
正是有了這個前提,鄢懋卿巡鹽後的一連串迷惑行為才能合理解釋。
鄢懋卿南下巡鹽,一共收繳了五百三十萬兩的稅銀。在這筆稅款還沒有入京之前,嚴黨已經給出了分配方案: 國庫二百三十萬兩,嚴家及鄢懋卿二百萬兩,嘉靖一百萬兩。
這方案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簡直是公平公正的模範。但是,嘉靖卻出離地憤怒了。明明是我的銀子,還要看你們的臉色,這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這劇情顛倒、角色互換的故事,一度讓嘉靖懷疑了人生——誰是主子誰是狗?嚴黨自己抓了西瓜,卻回頭只甩給嘉靖一粒芝麻,強烈的反差讓人無法接受。
嘉靖曾說過,「 一兩銀子,十二錢歸國庫,四錢歸他們,朕認了,十錢歸國庫,六錢歸他們,朕也認了,要是他們還想再多撈…… 」
人人的心裏都橫著一筆賬,嚴黨收入不能超過四成是嘉靖心裏劃定的紅線。如今,鄢懋卿巡鹽歸來,嚴黨入賬二百多萬兩,上交國庫二百三十萬兩,這1:1的分配難怪皇帝不答應,當場痛罵鄢懋卿冒青煙。
不過,站在嚴世蕃、鄢懋卿的角度,所有的故事都會豁然開朗。
嚴閣老已經借著齊大柱通倭事件試探了嘉靖的態度。測試結果顯示,皇帝一如既往地信任閣老,嚴家的首輔地位依然穩如死狗。
於是,在大廈將傾、嚴黨覆滅的前夜,你看到了這樣的嚴世蕃——該吃吃、該喝喝、該貪貪,鄭何那點小事別往心裏擱。
倒嚴的力量在暗中集聚,但嚴黨對此卻一無所知。嘉靖帝苦心營造的假象,還是騙過了嚴世蕃們。
在鄢懋卿巡鹽過後,嘉靖帝已經下定了倒嚴的決心。但是,為了穩住嚴黨、出其不意,他依然選擇茍的策略。
帝王心,海底針。嘉靖的心裏暗藏著小宇宙,嚴嵩也不會輕易相信就這樣軟著陸。
於是,嚴閣老再一次對嘉靖進行了心理測試。
有了之前的成功經驗,嚴閣老這次簡直是駕輕就熟。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嚴嵩再次奏請將齊大柱正法。
為了穩住嚴黨,嘉靖再次選擇了虛與委蛇,他痛快地答應了嚴嵩的請求。
這一次,嚴嵩又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只是,嚴閣老拆開皇帝給的禮盒,才發現其中暗藏著炸彈。嚴世蕃們對形勢出現了誤判,只能接受這樣的結局。
嚴黨,成於貪,毀於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