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爭議影片【色·戒】有必要那麽大尺度嗎?

2024-05-18影視

作者:劉宏宇

大十幾年前出品的【色·戒】,到現在,只要稍稍正式或者公開點兒的場合,但凡提到,都肯定還是那麽個口徑——香港電影。

這個地域歸類,倒也有挺充分的理據——導演是香港的,主要演員不是港台的就是外籍,連本來是內地人的女主角,不也後來成了香港人嗎……

知道的都知道,那是一部至少在內地頗有爭議的影片,以及,爭議的主要,是什麽。

無非就是在視覺呈現上很似邊緣的那幾段整個加起來幾分鐘的「大尺度」。

大十幾年前,影片剛問世的時候,就有無數來自各個層面、領域的紛繁質疑,歸結起來,大體可以總結成一個問題:有必要那麽大尺度嗎?!

這個提問本身,可以說就是個坑——只要不想被說成是低階趣味甚至被說更難聽、讓更多人聽了更難「混」的什麽,就只能給出否定的對答。至少,不能肯定地對曰:有必要!就是得要那麽大的尺度。

當然,如果真能看懂,且不想違心地說「不必那樣」、「沒那些烏七八糟的許還有救」、「難道不那個就不會拍了」等等,又實在不敢冒大不韙地正面硬剛標準答案,或特許以弱弱反問一句:有刪減過後的「凈版」啊,看了沒?看出啥別的不同了沒?

(一)真實背景故事和標題的深意

跟很多類似影視作品不盡相同,尤其跟內地正牌兒神劇們很是不同的是,【色·戒】這部電影,所依據的,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所表現出的,也足當得「遵照」二字,而不是只托了某個歷史片段的影子而做的通常會被用「藝術性」來形容的純粹的創作或說編造。

真實的故事中,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的原型認為,是汪偽漢奸政權核心特務機關「特工總部」的頭目、大漢奸丁默邨;湯唯飾演的被起了個再通俗不過名字的女主角,是隸屬「中統」(國民黨中央情報統計調查局)的「特選」女特工鄭平如(又作「鄭蘋如」或「鄭萍如」)。

丁默邨是處於全面抗戰中早期的當時國民黨陣營裏最牛的情報(特工)專家,相關能力和經驗,甚至都可以說,在當時整個國共大陣營裏,都難有出其右者。這家夥投靠了汪精衛,實際領銜汪偽政權的特務機構,一手建立臭名昭著也的確一度令人膽寒的「七十六號」(汪偽特工總部設於上海吉斯菲爾路76號地址、直接「業務介面」侵華日軍核心特務機關的特別專屬分部),氣勢洶洶、危害巨大,被國民黨抵抗勢力(重慶方面)視為重大敵人。

這個家夥,有個很要命的弱點——好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很招搖、很「講究」。當重慶方面決定對他「斬首」時,確立的最實效策略,就是色誘。就此,中統軍統兩大特務機關,都很下了一番功夫;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執行色誘任務的特工人選——丁默邨很好色,但又很「講究」,身為特務界巨梟,他又很多疑、防備嚴密;因此,色誘他的特工,就必須優先考慮兩方面因素:難查,和,對胃口。也就是,既得足夠「生」、不能讓手眼通天的「七十六號」和丁默邨本人查出絲毫疑點,還得是相貌氣質最能迎合他們依據大量或特許靠也或許不可靠的資料總結歸納出來的丁默邨對女性的偏愛。

就這兩點,對選人的中統軍統來說,就已然很夠喝一壺的了;至於可能選到的人相對刺殺任務在技術層面上其實更要緊的其他質素,不說顧不上,也肯定退到次要位置了。

所以,色誘而伺機刺殺的計劃,充當誘餌的女特工,很可能在其他方面,都不夠完美甚至「不行」;又所以,幾乎從計劃一開始形成時,被選中的那個「她」,就幾乎註定有去無回!

這種悲劇性的結局,大概率,被選中的女特工自己,也有所預料。故而,人選方面,除了上述兩個「硬指標」,還須得另一個更硬的指標,就是足夠堅定!

選來選去,終究難周全,最後多少不得已地選中了足夠有信念、抱定犧牲的鄭平如。

鄭平如只是中統特務體系下一名「外圍」,很「外」的那種,有說她是在執行色誘丁默邨任務失敗、被確定犧牲過後很久,才當作「哀榮」被賦予「正式身份」的。

一個連「組織」都不咋夠得著的生瓜蛋子,幾乎什麽訓練都沒受過,過往經歷也很簡單,對手倒是查不出毛病,她作為執行者,卻是純純送人頭的小白兔一枚!

結果,任務失敗。具體怎麽失敗的,或說敗在了哪個關鍵點上,其實,策劃行動的中統局,並沒確然查實。因為丁默邨多少受該事件牽連地很快被排擠、結束主位、不再顯得那麽禍害,他們,委派鄭平如的中統局及其所屬的陣營,也就沒再往清楚裏去繼續調查了。

那一場香艷的殺局,那一縷或許至今都還沒有歸處的芳魂,所帶來的唯一對那場殘酷而漫長的戰爭有用的東西,就是連不擇任何手段的國民黨特務體系都引以為戒的一條:美人計要慎用。這大概也就是電影名【色·戒】的由來——以色為攻,傷己卻未必傷敵,當戒之。

註意,是【色·戒】而不是【色戒】,「色」與「戒」之間,有個意味深長的分隔號,表達的是高度凝練的兩重意思,而不是、完全不是,似乎跟佛學有染的戒除色欲的意思!

(二)大尺度的「質」與「量」之別

應該承認,包括「港片」在內的眾多外部影視作品,都存在所謂「大尺度」的「問題」,其中不乏更為甚至只是為了博眼球而做的俗穢,更也有畫蛇添足、嘩眾取寵的敗筆;但從藝術體現的層面論,有些大尺度,還是有用的,其中也有相當一部份,不僅有用,還構成了作品的精要。當然,無論如何,任何大尺度,都首先須限定在只針對成年人的原則之內。

比如,以「穢筆」著稱於世的【金瓶梅】小說,其中的「穢筆」,建立在對故事及其揭示的深層次理念較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可以說,相當一部份,是有用的,甚至是不宜刪減的。之所以【金瓶梅】小說自數百年前問世至今,都飽受爭議,時常被列為禁書,與其說是因為有「穢筆」,倒毋寧說是因為其中有些「穢筆」不那麽必要,描述程度和篇幅,都顯「過度」。說白了,問題更是出在「量」的方面,而非「質」的方面。以其為基本的諸多版本影視呈現,也在尺度上各有不同;總體上,也大抵都是「量」的區別而幾乎涉及不到「質」。

大尺度及其「量」考量,不僅涉及「色」或說「色情」,還有另一個突出領域,就是「暴力」。關於此,知道「暴力美學」這個概念的話,就挺容易代入、理解。

典型舉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開之初,大舉引進了一批「西方」電影,其中最被奉為經典的驚險題材佳作,當數日本電影【追捕】。這部至今仍被大批人念念不忘的電影,當初之所以風靡神州大地,其中很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就是它帶來了之前中國觀眾真的是沒「見識」過的「暴力」色彩——跳樓及跳樓死亡現場、年輕女人橫屍家中死不瞑目、被藥物控制精神的受害者依指令用刀紮穿自己手掌、被黑熊抓傷的血淋淋……今天看來,似乎除了尺度的考量之外,還顯出了些許技術處理的時代局限性,可在當時,的確夠震撼。

據說,審查影片時,有相比今時更稱職的專家出面阻止了大振幅刪減,理由是那些有暴力色彩的鏡頭,有助於觀眾理解劇情,程度上,至少對大多數成年人,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相對應地,原片中本來就很個別的涉及「色」的鏡頭,就都被刪掉了;個中因由,除了或許對「色」更加警惕,就這部電影本身而言,也不排除即便全刪掉也不影響理解劇情的成分。

相對應地,同期,也曾意圖引進美國電影【教父】;確切說,是在【教父】和後來譯成「追捕」片名的【追捕】(原版片名是【你啊,渡過那憤怒的河吧】,取自影片依據的小說原作書名【渡過憤怒的河】)之間,有過取舍。之所以放棄或說擱置了【教父】,除了影片過長(三小時左右)、涉及更大社會人文差異(美國、意大利西西裏移民群體)、反面主體(完全從黑手黨家族角度講述)等「不適合」因素,暴力情節、畫面,在當時的考量中顯得「過度」而又難做恰當刪減,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

由上面這個其實算不得十分恰當的例子,可以看出,涉及影視作品的觀賞和理解,暴力也好,色情也罷,都未必是一刪一禁就可以「了之」那麽簡單,其呈現和取舍,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是密切關聯作品總體表達的;創作者和受眾,其實更宜於關註的,不是有或者沒有的「質」的區別,而更是關乎「量」的「表現程度」。

因而,沒什麽不好講的,作為表達「色誘」、美人計的題材,【色·戒】,有相關方面的大尺度呈現,不僅不足為奇,某種意義上,還頗顯必要;亦即,「色情」或者幹脆說是「黃色」的鏡頭、情節,於這部影片,「質」的方面,其存在和呈現,可以說沒什麽可爭議的;而在表現程度也就是「量」的層面上,依筆者個人淺見,也很難說過分、冗余、刻意。

(三)大尺度的遞進式層次表達繞射的人性

當然,上述個人觀點,僅依照一般觀眾可以看到的、據說是經過修剪的「觀眾完整版」。

有說,【色·戒】中的大尺度鏡頭,「毛片」要比「觀眾完整版」多出很多;相應,也有說,對於「毛片」中的那些所做的刪減、修葺,更是出於表達深度的考慮;這說法,有個至少筆者沒法見證的支撐理據,就是,被刪減的,頗有一部份,尺度反倒還小些。

在人與人所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關系、牽代中,xing關系或者說xing愛,無疑具有十分難以取代的地位與特征。隨著文明的發展,至少,在特征方面,又呈多重、復雜趨勢;【色·戒】電影反映的嚴重戰爭狀況下蘊含謀殺這樣圖謀的xing關系,就更復雜!

簡單粗略看去,整部影片,涉及到「那方面」的情節,有四組:

第一組是女主人公作為即將接受任務而又從無任何相關經驗的生瓜蛋子,必須式地,要接受「崗前培訓」;對方是可謂誌同道合的青年群體中近乎隨機指派的不那麽令她有好感更毋論親近感的小夥子。鏡頭表達很表面也很含蓄。對於以看懂故事為目的的觀眾而言,勉強算大尺度;對於更興奮於大尺度本身的觀眾而言,這一組,大概率都會被忽略掉。

第二組是刺殺物件易先生在隱約感觸到女主人公似有誘惑之意時,極粗暴地行強,表現出明顯的施虐傾向和露骨的淩辱意圖。

第三組是顯現色誘初步成功的過程——女方表現出恰如其分的張馳,把之前赤·裸·裸的xing,演變、推助到了接近xing愛的狀態。

第四組是易先生受到外界其他事情的較嚴重負面刺激後的發泄。因為前面的鋪墊,其發泄的方式,沒有了早前的粗暴,更難見淩辱色彩,倒反而頗受女方引導,讓女方覺得時機已到,數度想要執行刺殺任務,可終究沒找到恰當時機。

從情節推進的角度論,上述四組大尺度,都有著戲劇任務,而並非簡單的「加顏色」。

第一組,女主生澀、不情願,甚至抵觸,但為了任務,咬牙承受中,竟還有點兒「一板一眼」式的「踐學」意味,很精到地表達出為了心中理想作出最大犧牲的勇氣和人性中幾乎無法克服的怯懦和羞憤。她不是英雄,上過了這一課,更不會是英雄;可她知道自己想要、應該要去做的,是什麽;她願意堅持,並且至少要讓自己確信,能夠堅持!

第二組,表面看,是男方也就是刺殺物件的施虐、逞暴,而其實,事情的發生,更是女主人公設計的結果;問題僅僅在於,她或許沒充分預見到,竟會是那樣的痛苦、屈辱!她有點兒意外。有點兒而已。本來,她只想測試自己是否已對對方構成色情引誘;那點兒意外,讓她有了額外的收獲,就是對方在那件事上病態傾向的充分暴露。這個收獲,讓她基本判定,對方,要刺殺的物件,對她很是放松了防備,以及,可以怎樣地被調動乃至控制情緒。

第三組最復雜——在男方主動的前提下,女主從最初的欲拒還迎,到後來的刻意討好,再到最後由於生理因素而很難徹底完全排斥掉的一絲絲「動情」,很淋漓地展現出女性在那種情境和體驗中的復雜心理。最後耳語般讓男人給她一間專用於二人廝混的公寓,演員的拿捏,實在可堪一贊——既為任務的遞進埋下伏筆,也順便一口籲出或者說「排泄」掉她自知不該有然而又確實有且無處安放的那一絲絲「動情」!

相比較來看,第四組也是最後一組,表達更鮮明、更尖銳——女主覺得跟男人的關系已到火候,只為麻痹對方而迎合,數次看向槍械,並借助肢體動作尋找發難時機;但男人的反應,讓她發現自己可能過於樂觀了;為遮掩和進一步麻痹,她表現出了專註,繼而近乎不自禁地陷於「投入」。她因而極微妙地繞射出了自責心理;同時,很難察覺地,放棄任務的念頭,在靈魂的最深處,悄然萌發。

是的!至少,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影片中,女主最終向刺殺物件示警,並不只是因為得到了極富象征性同時也是相當貴重的鉆戒禮物,而是早在那次從伺機執行到最終放棄的過程裏,就已經開始「變心」了。

這麽解讀,是不是會覺得,影片中的大尺度,不那麽就適宜「摘除」了呢?換句話說,真都摘除了,會不會影響對故事的理解?退一步,會不會影響對故事的完整理解?

當然,或許,也有別的辦法,不用那些大尺度,而更依靠、只依靠,「一般常規」的方式,透過情節安排、對話(台詞)指引以及可能更容易被世俗所接受、認可的象征性技法,來取代、彌補覆蓋、摒棄那些大尺度所帶來的缺憾。不過,作為「色誘」為主線的故事,有些大尺度表現,表達會更直接、更感性;除去色情因素,所能給予觀眾的震撼,也更到位。

具體到上述四組大尺度,從總體的藝術表達來看,拋開「質」的爭議也就是要還是不要的分歧,僅就「量」也就是程度而論,觀眾完整版,很可以認為,已經做到最簡極凈了。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