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題材翻新、爆款頻出的激烈競爭中,如何創作出 既能引起全國觀眾共鳴且具有鮮明粵文化特色的時代精 品?在電視劇孕育過程裏,身處其中的創作者是怎樣立 足各自的角色定位,開掘最好的藝術呈現方式,還原風雲激變年代裏粵文化綿長堅韌的創新發展? 【珠江人家】的金牌創作團隊接受本報專訪,暢談靈感迸發的難忘瞬間,揭開電視劇創作的隱秘故事。
編劇柳樺
寫人類共通的情感,是我的追求
記者:劇中三粵都是挺專業的領域,老師在創作中如何做到深入每一個行業?
柳樺:廣東台、廣東衛視和廣視傳媒給安排了很好 的采風采訪,跟各行業的專家老師請教,很有幫助,同時我還準備了近兩百本三粵以及文史、風俗方面的書籍 資料,都深入地啃下來了,這是一個笨功夫,但是很有效。
記者:老師到廣東采風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什麽?
柳樺:幾乎每一天都有收獲,比如我們采訪順德的廚師學院,人家的名廚當場做了一道菜,很簡單的一道炸魚骨頭,但是名廚的氣度非常好,菜的味道也非常好, 我對陳衛這樣的大廚應該有的氣質狀態就有了感覺。
記者:您提到過您比較習慣於「沈浸式」寫作,在創作【珠江人家】的時候,您是如何「沈浸」的?
柳樺:沈浸式寫作,可能更像是給自己一個儀式, 容易沈浸在我要寫的故事中,我那段時間聽粵語歌,看影片、電影也是粵語的,出門吃飯也要求去粵菜館子, 我還專門買了【廣東話正音字典】,這些都是為了告訴自己,要好好寫哦。
記者:【珠江人家】的劇情很紮實,既有個人成長又有家國命運,還要體現嶺南文化,創作過程中,如何解決 劇情過密這個問題的呢?
柳樺:現在觀眾接受資訊的能力很強,需要大資訊量才能滿足,而我們要寫的三粵文化,說實話是博大精深,每一項都可以單獨做一個戲,所以我總覺得掛一漏萬,不會嫌多,至於把家國情懷、個人成長以及行業信 息融合好,這是我接這個戲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記者:【珠江人家】裏面的人物角色個性鮮明,劇情曲折離奇,每一個細節都相當有特色,你是如何構建這些人物和情節的呢?
柳樺:基本原則是高滿堂老師定下來的,寫一家三 兄妹,分別代表三粵的一條線,而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給每個人物添加三粵文化的細節,人物性格盡量獨特, 並且制造出他們每個人面臨選擇的困境,這些元素有序 疊加,就推動他們向我想要的方向前進了。
記者:對於【珠江人家】這樣一個嶺南文化非常濃的電視劇,你們前期是如何考量南北觀眾接受程度的?
柳樺:這部戲面向的是全國觀眾,我希望讓更多的 人透過這部戲對嶺南人有所了解,所以我寫的嶺南人, 是我感受到的、認知到的嶺南人,我覺得他們很堅強又很靈活,所以才能海納百川,敢為天下先,硬與沖是我 理解的他們骨子裏的性格,也是我佩服和欣賞的。
記者:柳老師過往的作品,年代劇、正劇、革命劇居多,通常認為這類劇的受眾年齡層偏大,您怎麽看這種觀點?
柳樺:我微博裏一直存著一條私信,是幾年前寫完 【秋收起義】後,一個很年輕的女性觀眾發來的,她說她根本不愛看年代劇革命劇,但卻被秋收起義感動了, 哭了。這件事給我的認知,就是只要你寫的能夠打動人 心,是不太受題材限制的,可能從題材上年輕觀眾不會 關註,但輔以宣傳、口碑的傳播,他們也會被吸引。我還寫過一個【國家孩子】的戲,更是一個年輕人不會感 興趣的題材,但是播出之後哭得哇哇的,不乏年輕人。 所以,寫人類共通的情感,是我的追求。
記者:粵產電視劇曾取得過很大的成就,【珠江人 家】應該又開啟了一個新的高峰,未來粵產電視劇要走向更廣闊的未來、產生更多時代經典,從編劇的角度來看, 您覺得應該從什麽方向努力?
柳樺:我覺得廣東真是一個題材富礦,向古代可以寫南越王、寫林則徐,向近代可以寫廣交會,這片土地 就是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寫這裏的人的故事,會寫不 完——我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就已經生出了幾個題材, 雖然不是我們【珠江人家】能用上的,我還是單獨存起來,以後可以寫。這次寫了一個廣東題材,積累了大量 資料和情感,很期待能看到粵產劇越來越好,也希望能繼續為它添磚加瓦。
文 / 栗子 圖 / 廣東衛視
來源: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