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饅頭臉和天然臉區別?看【迎風青春】曾黎【凡人歌】殷桃就知道了

2024-09-13影視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靈敏春風Jf

編輯丨靈敏春風Jf

近期,央視播出的幾部年代劇引發了不少討論。【山花爛漫時】因全劇演員"純素顏"出鏡獲贊,而【迎風的青春】卻因現代化布景和僵硬面部表情被吐槽。 這讓我不禁疑惑:年代劇到底該怎麽拍才算"真實"?是不是非得讓演員素顏出鏡才行?

素顏出鏡:年代感的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山花爛漫時】可以說是近期年代劇中的一股清流了。 劇中宋佳、曹曦文等演員全程素顏出鏡,皮膚狀態、眼袋、雀斑等細節都毫不遮掩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真實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但話說回來,素顏就一定等於真實嗎?我看未必。 畢竟那個年代的人也是會化妝的,只不過妝容相對簡單樸素罷了。完全不化妝反而顯得有點不自然,就像現在的我們出門也很少素顏示人吧。

再說了,演員本來就是靠臉吃飯的,讓他們完全素顏出鏡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尤其對於一些年紀稍大的女演員來說,素顏可能會讓她們顯得比角色年齡大很多。這樣一來,反而會影響角色的可信度。

整容風波:年代劇的一道繞不開的坎

說到演員的臉,就不得不提到整容這個敏感話題了。【迎風的青春】中,曾黎等演員因面部僵硬被批評影響演技發揮。說實話,看劇的時候我也有這種感覺,總覺得她們的表情不太自然,笑起來眼角都不動。

但轉念一想,現在的演員誰沒做過微整形呢? 尤其是在鏡頭前經常出現的演員,為了保持狀態,做點微調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整容後的臉確實很難還原到幾十年前的樣子。即便是素顏出鏡,那種僵硬感也是藏不住的。

這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不整容吧,可能會因為狀態不佳影響事業發展;整容了吧,又會影響年代劇的真實感。說白了,這是整個影視行業的通病,不是一兩部劇就能解決的問題。

道具布景:細節決定成敗

除了演員的顏值問題,年代劇的道具布景也是觀眾關註的焦點。【迎風的青春】就因為使用了不符合90年代背景的現代家具而被吐槽。比如劇中出現的沙發、茶幾等,明顯是現代風格,跟90年代的審美完全不搭。

這種"穿幫"現象其實在很多年代劇中都存在。 有時候是因為預算限制,沒法完全還原當時的場景;有時候則是劇組對歷史細節研究不夠,忽視了一些關鍵道具。

說實話,我覺得這方面的問題比演員顏值更影響觀感。 畢竟大家看年代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重溫那個時代的氛圍。如果連基本的生活場景都還原不了,那還怎麽帶觀眾穿越時空呢?

妝容發型:平衡美感與真實性的藝術

說到還原年代感,不得不提的就是妝容和發型了。最近播出的【凡人歌】中,殷桃飾演的月嫂角色就因為發型問題引發了一些討論。有人覺得她的發型太過精致,不符合普通月嫂的形象;也有人認為適當美化是可以接受的。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熱播的【山海情】。劇中黃軒飾演的馬得福,頭發永遠是油光鋥亮的背頭造型。雖然不太符合當時農村青年的形象,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說,年代劇的妝容發型設計,其實是在真實性和美感之間尋求平衡的藝術。 過於寫實可能會影響觀眾的審美體驗,但過度美化又會破壞年代感。如何把握這個度,考驗的是整個創作團隊的功力。

年代劇的未來:真實與藝術的博弈

回顧近幾年的年代劇,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趨勢:觀眾對真實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是演員的顏值、妝容發型,還是道具布景,只要有一點不符合歷史實際,都會被敏銳的觀眾發現並吐槽。

這種變化其實反映了觀眾的成熟。 我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懷舊情懷,而是希望透過更加真實的細節來重新認識那段歷史。這對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影視作品終究是藝術創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還原。 適當的藝術加工和美化,也是為了讓作品更具觀賞性和感染力。

所以,未來的年代劇創作,或許需要在真實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 既要尊重歷史,還原細節;又要保留藝術創作的空間,讓作品更有生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觀眾,傳遞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情懷。

你們覺得呢?年代劇到底應該怎麽拍?是不是非得讓演員素顏出鏡才算尊重歷史?歡迎大家來說說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