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兵器】雜誌2009年01月刊,本次轉載時經重新二次內容完善及編輯、補充整理部份插圖,以與同好共同分享。個人認為【兵器】雜誌是一本專業、客觀的軍事雜誌,推薦持續訂閱,豐富自身的軍事及政治知識。在將家中【兵器】數碼化保存過程中,轉載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章,主要是想讓讀者以另一種比較獨特的視角審視曾經的事物和觀點。
「海豹」遭遇不測
2008年11月8日,多災多難的俄羅斯海軍潛艇部隊再遭不幸,其阿庫拉-2級攻擊型核潛艇「海豹」號在日本海靠俄羅斯一側進行海上測試時發生事故。由於艏魚雷艙的滅火系統意外啟動,致使艙內20多人死亡,21人受傷。所幸潛艇反應堆未受到大的破壞。因艇上未搭載任何魚雷和導彈,因此這次事故沒有像8年前的「庫爾斯克」號事故那樣不可收拾。在緊急上浮、進行必要的自救搶修之後,「海豹」號返回了港口。
971型攻擊核潛艇,北約代號:阿庫拉級,是蘇聯/俄羅斯第三代/第四代多用途攻擊核潛艇。
此次事故造成2名大尉、1名少尉死亡,另有17名隨艇出航進行測試的船廠工程師、技工死亡。出航時艇上人員高達208名,而該艇的額定乘員數不足百名,也就是說人員超載了兩倍多。而艇艏魚雷艙由於未裝載魚雷,而用於超載人員居住,因此事故發生時,本該只有幾個士兵值班的魚雷艙內有數十名工程人員正在休息,使傷亡人數大增。
近日,俄羅斯相關調查機構釋出報告稱,「海豹」號的事故系人為誤操作引起,肇事者是「海豹」號上的一名水兵。11月8日他未經準許、且無任何理由就啟動了艇上的緊急滅火系統,從而造成了這一巨大的災難。俄總檢察院偵查委員會軍事偵查局已對事故進行立案偵查。這名肇事水兵提供了認錯的證明材料。就這樣,「海豹」號事故使俄羅斯核潛艇事故史上又增添了沈重的一筆。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於2000年8月12日在巴倫支海發生爆炸後沈沒,圖為被打撈上岸的潛艇殘骸。
氟利昂的悲劇
「海豹」號事故的原因是艇上的滅火系統意外啟動,將大量氟利昂註入艏魚雷艙,從而使艙內的乘員中毒死亡。氟利昂是一種常溫下極易揮發的液體,大部份冰箱、空調壓縮機中的工作物質就是氟利昂。氟利昂也是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元兇之一。但「海豹」號的事故讓人們看到了氟利昂作為殺人兇手的另一面。
由於氟利昂化學性質穩定,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因此也被用作船舶和密閉重要建築內部的緊急滅火物質。自動滅火系統啟動後,向密閉的艙室內大量噴射氟利昂。迅速氣化的氟利昂使艙室中的氧氣相對含量迅速降低,從而起到滅火作用。
但吸入大量氟利昂氣體後;人就會迅速窒息,即使能逃離充斥氟利昂的艙室,也會因氟利昂中毒而引發諸多相當痛苦的後遺癥。因此氟利昂滅火系統一般只用於特殊建築、船舶等地方,且在安裝位置和啟動條件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核潛艇上使用氟利昂滅火系統始於上世紀60年代,至今各國的核潛艇仍在采用。核潛艇上一般均安裝有2~3套滅火系統。氟利昂是最後的滅火手段。在潛艇艙室出現火情後,首先啟動的是噴水滅火系統。在水霧無法阻止火勢後,立即疏散艙內可能在繼續滅火的艇員,關閉艙室的出入口和通風口,啟動氟利昂滅火系統。
準備下水的「海豹」號潛艇
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視察俄太平洋艦隊時曾登上「海豹」號參觀
氟利昂滅火系統效率較高,但也會將著火艙室變成一個殺人的煉獄,因此各國的損管操作規範中均對氟利昂滅火系統的使用有嚴格的規定。一般要求必須確保艙內人員安全撤出,或已確認艙內人員全部遇難、無生還可能,才能啟動氟利昂滅火系統。當然如果該艙室的火勢可能引發淪陷全艇的大爆炸時,即便艙內還有幸存者,艇指揮官也要下達啟動氟利昂滅火系統的命令。
「庫爾斯克」後遺癥?
2000年「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爆炸沈沒,俄羅斯海軍在深受打擊的同時開始改進潛艇的安全規範和損管措施,並在加強現役潛艇的消防措施的同時改進了正在建造的幾艘新型核潛艇。最近服役的「尤裏·多爾戈魯基」號安裝的滅火系統數量超過了以往服役的任何一型核潛艇,各艙室滅火系統中氟利昂滅火劑的儲存量幾乎是「庫爾斯克」號的3倍。「海豹」號在2004年進行了修改設計,同樣增加了滅火劑的噴射量。
2005年歷經艱辛打撈出水的俄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殘骸。艇艏已經整個被炸掉,足見當時爆炸成力有多麽猛烈
在硬件改造的同時,軍方對潛艇事故也加大了預防力度,采取的手段包括:安裝更為先進的探測系統,采用新的損管操作規範,在潛艇發現火情或危險狀況時,能盡快采取滅火措施。而這些預防手段導致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潛艇損管系統的動用許可權被降低了。在出現火情時,可能並不需要指揮官下令,滅火系統就被當值的軍官或軍士啟動。
此次「海豹」號的事故盡管從表面上看是水兵的誤操作,但從中也體現了俄核潛艇滅火系統的管理許可權設定方面的不合理之處。從目前的事故分析報告看,僅僅是一名水兵由於某種原因錯誤地扳動了一個手閘,氟利昂滅火劑就開始在艙內噴射,而滅火系統的啟動竟然不需要上級的確認或授權,也沒有艙內火情偵察系統提供的數據解鎖。看來俄海軍或許是被「庫爾斯克」的沈沒搞得有些神經過敏了,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誰更「受傷」?
「海豹」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完工的兩艘攻擊型核潛艇之一,其建造始於蘇聯時代,1990年備料,1993年開始船台施工。但開工不久,進入「休克」的俄羅斯無力繼續建造,就把它放在了船台上。1999年其建造工程才重新啟動,但也是造造停停,進度極為緩慢。
直到2004年,印度有意從俄羅斯租借一艘較先進的核潛艇,「海豹」號這才時來運轉。在印度支付的6億美元租借費用到帳後,「海豹」號的建造工程立即提速,於2006年年底下水、2008年年初進行海上測試,原計劃2009~2010年交付印度海軍。「海豹」號也有了一個印度名字——「查克拉」號。可以說此次「海豹」號事故不僅是俄羅斯海軍的悲劇,對於對核潛艇夢寐以求的印度海軍也是一個沈重的打擊。
2008年年初準備進行試航的「海豹」號潛艇。此時印度已經派員參與其各項試航專案的工作。
作為阿庫拉-2級中最新的一艘,「海豹」號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之一。即使放到全世界範圍內比較,「海豹」號的效能也是處在第一方陣的。印度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讓俄羅斯同意租借。這對印度海軍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海豹」號與印度以往租借的蘇聯核潛艇不同。它將駐紮在印度本國港口而不是一直待在俄羅斯海域、僅僅用於培訓印度潛艇官兵,因此進入印度洋的「海豹」號將使印度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建立起對鄰國海軍的絕對戰略威懾。
圖示:印度以前從蘇聯租借的老「查克拉」號核潛艇不許離開蘇方水域,因此印海軍艦艇如需與該艇進行合練,還要遠涉重洋來到北半球。圖為印度海軍「維蘭特」號航母與「查克拉」號核潛艇進行海上聯合演習。
此次事故使俄方人員傷亡慘重,對於印度來說也同樣是一件壞事。盡管「海豹」號在事故中似乎並未受到大的破壞,事後依靠自己的動力返航回港。但事故之後,潛艇必須進行全面檢修,以確認其他系統是否受到了破壞。
同時事故中暴露出滅火系統使用上的問題,必須進行修改——這不僅僅是重新修訂操作規範的問題。滅火系統與潛艇指揮控制系統的硬件連線,滅火系統與火情探測系統的布置,都要進行改造。這就意味著「海豹」號交付印度海軍的時間將會延後至少半年。此外,這些檢修和改造的費用很可能也需要印度海軍埋單。
俄軍士兵在遇難軍官的葬禮上舉行鳴槍儀式,以告慰死者及其親屬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