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以色列正在滑入兩線作戰的深淵

2024-07-10軍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以軍入侵加沙已經快8個月了。誰都沒有料到加沙戰爭的長度有可能趕上第一次中東戰爭,更沒有想到以色列會走到承認無法消滅哈馬斯這一步。

這是以色列建國後最漫長的一場戰爭,也是最痛苦的一場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為獨立戰爭)也很漫長,前後打了10個月,但那時以色列在開疆拓土,戰爭是在對以色列有利的情況下被聯合國安理會叫停的。

現在,在2023年10月7日被哈馬斯突襲中被扣押的剩余120名以色列人員依然沒有營救出來,消滅哈馬斯的目標更是遙遙無期。安理會沒有叫停,但以色列越來越感覺打不下去了。

以色列的內部份歧

6月19日,以軍發言人哈加利準將在接受以色列電視13台采訪時坦言:「如果說我們要讓哈馬斯消失,那簡直就是在蒙蔽人們的雙眼。」

他還承認「我們不可能以軍事手段救出所有人質」。

最重要的是,哈加利承認了筆者在以軍還沒有打進加沙時就指出的:「哈馬斯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個黨派,它已經深入人心。誰認為我們可以消滅哈馬斯,誰就犯錯了。」哈加利還說道,「如果我們不提供替代方案,最終哈馬斯將繼續存在。」

資料圖:以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利IC Photo

替代方案是以色列國內對加沙問題政治解決方案的說法,與之相對的是內塔尼亞胡眼下還在極力推行的軍事解決和物理消滅方案。

內塔尼亞胡對哈加利的坦言暴跳如雷。內塔尼亞胡辦公室聲明,以內塔尼亞胡為首的政治和安全內閣把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政府能力定義為戰爭目標之一……以色列國防軍當然應該致力於實作這個(最終)目標。

雖然內塔尼亞胡辦公室沒有直接說,但解救所有人質是不言自明的直接目標。

【耶路撒冷郵報】同日援引以色列通訊部長什洛莫·卡爾希的話說,哈加利作為國防軍發言人,其言論反映出軍方高層「指揮意誌懈怠」。「我們有超級英雄般的勇士,而安全部門領導層配不上他們」。

以色列軍方回答道:以軍一直並將繼續為達成政府確定的目標而戰,哈加利是從意識形態、理念層面討論消滅哈馬斯,「他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任何其他解讀都是斷章取義」。換句話說,軍方將服從政治領導,但這不改變軍方認為戰爭已經打不贏的見解。

軍方在加沙的「戰術暫停」,從行動上表明了態度:繼續強攻已經失去意義,只會徒增以軍和平民的傷亡。對此,內塔尼亞胡強烈抨擊,甚至有訊息說,他對軍方戰術暫停的決定事先不知情。

「戰術暫停」所代表的分歧是意味深長的。按照西方文官領導、軍人主戰的軍政分離原則,戰爭的目的、發動或者停止戰爭由政治決定,軍人只有執行權。戰爭中的戰術安排由軍官決定,文官只有知會權。

但在以色列的軍政分歧中,軍方批評政府的戰爭目的不切實際,這有軍人幹政之嫌;政府在批評軍方戰術決定違背政治指導,也有文人幹軍之嫌。雙方都開創了現代西方軍政關系的先例。

以色列政界內部也發生深刻分歧。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本尼·甘茨於6月9日宣布結束緊急聯合政府。

2024年3月5日,本尼·甘茨在未得到內塔尼亞胡批準的情況下存取美國,圖為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右)會見本尼·甘茨。IC Photo

甘茨既是反對黨領袖,也是前總參謀長。他很清楚在戰時政治團結的重要性,所以放下歧見,應邀加入戰時內閣,共度時艱。但內塔尼亞胡一意孤行,執意劫持聯合政府,拒絕考慮替代方案,甘茨因此憤而結束。

內塔尼亞胡6月16日晚在安全內閣會議上宣布戰時內閣正式解散:「戰時內閣是應甘茨的要求與他達成聯合協定組建的。既然甘茨已經結束,戰時內閣就不再需要存在了。」

當地時間6月1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戰時內閣已經解散。IC Photo

實際上,軍方見解與甘茨一致:消滅哈馬斯不現實,加沙需要的是政治解決。但內塔尼亞胡堅持己見。

6月23日,內塔尼亞胡在接受以色列第14頻道存取時說到:他準備與哈馬斯達成「部份協定」,以便讓一些人質獲釋。但他強調,不會同意任何包括永久停火的協定。「我們的目標是解救遭綁架的所有人質,以及鏟除在加沙的哈馬斯政權。」

哈馬斯仍堅持以色列必須從加沙全部撤軍並永久停火,才會釋放所有人質,但以色列已經拒絕這些要求。

內塔尼亞胡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加沙戰後仍將由以色列軍管。以色列希望最終獲得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支持,繼續管理加沙的民政事務。但何時才能達到這個「最終」,目前自然是沒有任何時間表。

換句話說,內塔尼亞胡的態度是:不管可能與否,消滅哈馬斯的目標不變,加沙政治解決的替代方案根本不是選項。

【以色列時報】19日報道稱,面對越來越多的高調政治爭議,內塔尼亞胡呼籲:「我們在幾條戰線上都處於戰爭狀態,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艱難的決定。因此,我強烈要求所有聯盟夥伴控制情緒,應對挑戰。」他說:「現在不是打政治小算盤的時候,也不是因立法(指2023年修憲引起的憲政危機)而危及正在戰鬥的聯盟的時候。」

但內塔尼亞胡也知道。呼籲的作用是有限的。

戰線轉移,打真主黨

6月18日,以色列軍方宣布:攻打黎巴嫩的作戰計劃已獲批準。北方司令部司令戈爾丁和以軍作戰部長巴西烏克當天就黎巴嫩邊境局勢進行評估,並批準在黎巴嫩開展軍事行動的計劃。聲明說,以軍將加快提升前線部隊的戰備水平,但未透露作戰計劃細節。

加沙戰爭以來,真主黨一直在黎巴嫩—以色列邊境地區與以軍交火。6月17日,以軍在空襲中擊殺真主黨高級指揮官穆罕默德·穆斯塔法·阿尤布,真主黨隨即向以色列發動至今最大規模的火箭彈和無人機襲擊。6月18日,真主黨釋出影片,展示偵察無人機在海法等地拍攝的清晰畫面,展示情報和打擊能力。

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6月18日警告,真主黨威脅攻擊海法,「我們已非常接近改變針對真主黨和黎巴嫩遊戲規則的時刻」。他在社交媒體平台X(推特)發文稱:「在一場全面戰爭中,真主黨將被摧毀,黎巴嫩將受到重創。」 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已經赴華盛頓,與美國討論可能的黎巴嫩方向的戰爭行動。

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回擊道:真主黨無意與以色列全面戰爭,只是在支持哈馬斯。如果黎巴嫩戰爭再次爆發,以色列沒有地方是安全的。

美國對戰爭進一步擴大和伊朗可能的介入感到擔憂。對以色列而言,真主黨是比哈馬斯強大得多的對手,加沙戰爭擴大將進一步加深中東危機,最終影響整個世界。

以軍第一次戰而不勝的中東戰爭就是2006年與真主黨之間爆發的黎巴嫩戰爭。真主黨武裝打得很有章法,包括用反艦導彈重創海上的以色列旗艦「哈尼特」號護衛艦。以軍地面力量甚至沒有完成有效的穿插,戰爭打得不明不白,最後只好草草收兵。

在將近20年後,真主黨變得更加強大。與真主黨相比,哈馬斯的火箭彈在數量和質素上都是「小巫見大巫」,以色列有限的「鐵穹」反導彈系統將不堪重負,更多的火箭彈會從防空缺口湧入,對以色列內地造成不可承受的傷亡和損失。

當地時間6月5日,黎巴嫩真主黨聲稱使用制導武器摧毀了一套以軍「鐵穹」防空系統。圖為遇襲受損的「鐵穹」發射器。

真主黨還裝備了大量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飛彈、彈道導彈、重炮等先進裝備。外界普遍認為,真主黨已經擁有中高空防空導彈。加沙戰爭以來,以軍在黎巴嫩南部已經損失了至少5架MALE無人機。在中空(其實可達15000米)長航時運作的MALE無人機遠遠高於肩射防空導彈的射高,接連損失5架已經不能用機械故障解釋了。與此同時,美國在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地區也損失了3架MQ-9無人機(同為MALE)。真主黨和胡塞武裝都得到了伊朗的支持,伊朗曾展示了擊落美國RQ-4高空無人機(升限超過20000米)的實力。

真主黨武裝曾在慘烈的敘利亞內戰中飽經鍛煉,在大部隊攻堅和固守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作戰模式已不局限於「打了就跑」的遊擊隊作戰。

在以軍考慮打擊黎巴嫩的同時,加沙方面哈馬斯仍在積極抵抗。在加沙北方,以軍從未聲稱肅清北方哈馬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說,「哈馬斯在北方正在卷土重來」。

在加沙南方,以軍總參謀長哈萊維6月24日聲稱取得以軍已巨大成果,「我們顯然已經接近瓦解(哈馬斯)拉法旅……使它無法再作為一個作戰單位發揮作用。」 哈萊維還特別提到,以軍在控制加沙與埃及邊境的費城走廊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將切斷哈馬斯的武器渠道。

雖然以軍的聲明中捷報頻傳,但這也側面反映出,以軍在拉法沒能消滅哈馬斯,甚至沒能完全切斷埃及一側的武器渠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軍主力調往黎巴嫩方向,與組織更加縝密,經驗更加豐富,裝備更加精良的真主黨武裝作戰。以軍必將陷入兩線作戰而不能自拔,從而導致哈馬斯在加沙更大規模地卷土重來。

是覆寫歷史,還是復刻歷史?

以色列的精神中心在耶路撒冷,但經濟和政治中心在北方,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真正首都,海法則是最重要的港口,加利利海地區則是最重要的農業區。這也是以色列決不放棄戈蘭高地的原因。

長期以來,南方的哈馬斯和北方的真主黨一直是以色列的大敵。哈馬斯更加高調,真主黨更有實力。以色列其實始終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困局。

以色列的困境多少與一戰和二戰中的德國相似,德國在第二帝國時期面對東西夾擊制定了著名的施裏芬計劃:首先集中兵力迅速在西線打垮法國,然後回師東線打敗俄國。這是因為俄國體量更大,難以一擊奪命,只能在長期削弱中最終擊敗;而法國離德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更近,反過來也適合德軍在一鼓作氣中首先解決,迅速擊敗法國還有利於懾阻英國介入。

一戰中,由於這一計劃未能徹底實施,德軍最終以失敗告終。二戰中,德軍實行的依然是某種施裏芬計劃,同樣以失敗告終。

完整實行施裏芬計劃是否能改變一戰、二戰的戰局是經久不衰的學術話題,但施裏芬計劃的確成為了各國面對兩線作戰困局時的範本。以軍在歷次戰爭中也借鑒了施裏芬計劃。但由於地緣戰略的不同考慮,以軍的計劃與原版有所不同:首先擊敗實力更加強大但相對遙遠的埃及,然後回師擊敗實力較弱但近在咫尺的敘利亞和約旦。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軍主動實施「埃及優先、敘利亞其次、約旦最後」的戰略。擊潰實力最強大的埃軍,也就擊潰了阿拉伯聯軍的精神和實力支柱,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則是被動實施「埃及優先、敘利亞其次」這一戰略。敘軍在戈蘭高地的攻勢雖然兇猛,但後勁不足,以軍擋住第一波後,有信心固守高地。但在蘇伊士運河方向,強大埃軍渡過運河,而且把倉促馳援的以軍打了個頭破血流,以軍對埃軍是否會乘勝前進不摸底,只好重兵對峙。在這之後以軍決定先反向渡過蘇伊士運河、搞定埃及,再回師戈蘭高地,畢竟那裏的戰鬥已經穩定下來。

套用「埃及優先、敘利亞其次」模式的話,以軍應該首先打掉真主黨,然後對付哈馬斯。但在加沙戰爭中,以色列先被哈馬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以軍在反攻加沙時,一直擔憂背後不斷騷擾的真主黨。其實,就算真主黨按兵不動,以色列也可能有意在消滅哈馬斯後,找借口「一勞永逸」地解決真主黨問題。

真主黨對此很清楚,但又不想主動引火燒身,所以一直保持低烈度摩擦,既做足支援哈馬斯的姿態,又不過度吸引以軍的火力。

當地時間7月3日,作為對以軍襲擊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回應,黎巴嫩真主黨向位於戈蘭高地的以軍發射了100枚「喀秋莎」火箭彈。

現在,以色列已經深深卷入戰爭,短期內,哈馬斯難以被消滅,但也不至於大舉反攻,進一步擴大戰爭是對以色列而言是「債多了不愁」,眼下反而成了消滅真主黨的「最後視窗」。

二戰中希特勒在不列顛之戰後也有相似的想法。當時德國控制了整個西歐,英國在短期內不大可能威脅歐洲大陸。

德軍剛從勝利走向勝利,裝備得到考驗,經驗和士氣處於頂峰;希特勒認為這是擊敗心腹大患蘇聯的最後視窗,決定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一旦蘇聯被擊敗,再回頭收拾英國就氣定神閑了。

但之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與二戰時的德軍不同,以軍在加沙絕對談不上什麽勝利勢頭,反而真主黨的狀態比任何時候都好。內塔尼亞胡也許不能重寫歷史,但可能在時勢迫使下賭一賭國運。

以戰止戰?以色列能做到嗎

10月7日哈馬斯突襲對以色列、阿拉伯和其余世界具有很不相同的影響。

對於阿拉伯世界,哈馬斯的勇敢重燃了「從河流到海洋」的信心。

對於以色列而言,已經不存在談判解決的可能性了。如果說在10月7日之前以色列國內對兩國方案還有分歧,這之後分歧淡出了,誰都從哈馬斯的敢死突擊中看到了永不妥協,或許這種難得的一致是內塔尼亞胡一賭國運的底氣。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人們認定兩國方案是唯一出路,連美國也開始半認真地擁抱兩國方案了。

據報道,內塔尼亞胡政府在秘密通報中,向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的猶太人承諾,正在制定將西岸定居點永久化的政策,主要是將西岸定居點從軍管變為民管。也就是說,西岸將像東耶路撒冷一樣,正式納入以色列國土,徹底排除兩國方案。

2024年7月3日,以色列宣布沒收約12平方公裏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歸以色列所有。 IC Photo

然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沖突不是以色列上下思想一致就能解決的。這已經成為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民族意誌的對決。以色列建國之初,猶太人展現了堅強的民族意誌。在加沙戰爭中,加沙人同樣展現了堅強的民族意誌。兩個民族意誌的對撞會造成什麽山崩地裂,全世界在擔憂和焦慮中等待。

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哈馬斯的長期準備使得以軍進攻加沙舉步維艱,真主黨的長期準備將使得以軍對黎巴嫩的進攻更加艱難。況且黎巴嫩南方相比加沙,要寬闊得多,也更加便於真主黨透過敘利亞得到武器和物資支援。

最令以色列和美國擔心的可能是伊朗的介入。伊朗不與黎巴嫩或者以色列接壤,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這只是番號,實力遠遠超過一個旅,可以看作革命衛隊的海外兵團)早就在黎巴嫩和敘利亞活動了,有相當的可能性會直接介入戰爭。

哈馬斯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個政治組織,這是哈馬斯在加沙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

真主黨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個政治組織。黎巴嫩是「失敗國家」之一,貝魯特政府形同虛設。但真主黨在黎巴嫩南方成為事實上的政府,管理得井井有條。真主黨在黎巴嫩南方深入人心,其沒有在黎巴嫩大選中獲得更大的權力,主要是因為黎巴嫩獨特的政治分治架構。

以軍承認在加沙不可能消滅哈馬斯,承認在黎巴嫩南方不可能消滅真主黨只是時間問題。並且對以色列而言,這兩個矛盾都不能政治解決。以軍或許在內心也認識到黎巴嫩南方是另一場不可能贏得的戰爭,只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任何戰爭都是為了最終的「不戰」。對於以色列來說,加沙戰爭是為了迫使哈馬斯不再具有對以色列突襲的能力,戰爭擴大到黎巴嫩南部則是為了防止真主黨制造更加慘烈的10月7日哈馬斯式的突襲。

但哈馬斯不可能被消滅,真主黨更不可能被消滅,這意味著以色列不可能透過戰爭實作「不戰」,也意味著兩線作戰可能成為「永遠的戰爭」。而「永遠的戰爭」對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更不用說國土狹小、資源有限的以色列。8個月的戰爭狀態已經讓以色列吃不消了。

這是把美國拖進來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依然從敘利亞,從阿富汗狼狽地逃跑了,誰能說美國就不會從中東狼狽地逃跑呢?事實上,內塔尼亞胡已經在抱怨美國扣留部份援助以色列的武器彈藥了。

美國可以逃回美洲,但以色列無處可逃,也許以色列人最後能依賴的,只剩「天選之民」的信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