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菲律賓反潛艦擊沈潛艇!

2024-06-24軍事

當前,菲律賓海軍正在恢復反潛作戰能力,現有實力包括2艘現代化多用途護衛艦、2架AW-159反潛直升機,以及1艘美制海洋調查船。之所以說是恢復,是因為菲海軍曾經擁有反潛戰能力,並成功取得一次擊沈潛艇戰果。

關於菲律賓認為的擊沈戰果,公開資料較少,其主角是一艘美國戰後轉讓的可敬級級遠洋踩地雷艦:PS-33 RPS Samar。時代背景是,菲律賓對前殖民者投懷送抱,軍事圍剿菲共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

PS-33原名為AM-278,作為戰爭剩余物資於 1948年5月24日轉入菲律賓海軍,當時這艘艦在美軍僅服役了4年。PS-33艦長56.24米,艦寬10米,吃水2.97米,標準排水量650噸,滿載排水量945噸。動力為兩台柴油機,1,710匹馬力,速度15節,艦員104人。

主要武器包括:1門3英寸/ 50炮,6門厄利孔20毫米高炮,2座雙聯博福斯40毫米高炮;2座深水炸彈投擲器(K型炮),2座刺猬炸彈投放架。理論上,裝備了主流的聲吶與反潛武器,可以直接打擊2000米以內的潛艇,可作為反潛巡邏艦使用。

加之PC、PCE,總數達到20艘左右,讓菲律賓海軍具備了反潛作戰能力。1952年,在蘇比克灣舉行的美國海軍反潛作戰訓練中,PS-33號連續三個月榮獲最佳反潛艦稱號。

1952年11月,菲律賓當局不斷收到有關在奎松省拉蒙灣發現不明潛艇的報告。1952年11月 12日,菲律賓出動3艘巡邏艦前往指定區域:PS-31 位於卡西古蘭灣,PS-28 位於聖米格爾灣,PS-33 位於拉蒙灣。

1952 年11月13日,PS-33雷達發現兩艘不明船舶正在匯合,判別為水面狀態潛艇。為攔截潛艇,PS-33航行到兩艘不明潛艇之間,但在 2,000 碼(1海裏為2000碼)範圍內與潛艇失去接觸。幾分鐘後,PS-33聲納恢復接觸,指揮官LTSG Domingo Villamater PN下令投擲深水炸彈,但沒有聽到爆炸聲。

第二天,即1952年11月14 日淩晨5 點30分左右,PS-33的聲納再次與入侵者接觸,入侵者采取規避動作並駛向更深的水域。PS-33確定為潛艇,再次連續投下深水炸彈,最後一次投擲時間約為淩晨6點10分,這次深彈正常爆炸。

事件發生後,PS-33接受了蘇比克灣美國海軍人員以及美國聯合軍事顧問組 (JUSMAG) 的檢查和評估,結果確定深水炸彈是在潛艇上方投下,可能會損壞潛艇。這次事件被稱為「拉蒙灣」事件,是菲律賓海軍歷史上第一次進行反潛作戰。此後直到1955年,都沒有報告發現潛艇。

1955年9月6日,菲律賓巴坦群島警察收到報告,稱距離其海岸兩英裏的伊巴雅特島帕加納根居民發現 3 艘不明身份的潛艇。報告促使菲律賓海軍從拉烏尼翁省的波羅角派遣兩艘反潛巡邏艦,對該地區進行搜尋。

兩艘軍艦是Federico Martir PN 少校指揮的RPS Negros Occidental(PS-29)、Dioscoro Papa PN少校指揮的PS Leyte(PS-30),出動後立即對上述區域進行了檢查反潛,截至當天 24:00,均未報告任何聲納接觸。同時,上級機構向巴丹群島巡邏艦部隊進一步協調,確認報告的真實性,並向美國海軍確認上述地區是否有美國潛艇,美國回復:沒有美國潛艇。

這個時期,尤其是50年代中後期,菲律賓各地均有報告發現潛艇,包括南伊羅戈斯省的邦奧灣、塔威塔威灣、西布圖灣、北巴這段時間,巴拉望島和南巴拉望島、薩蘭加尼灣、拉蒙灣、通基爾和迪裏格灣。動機,被與當時的反政府行動聯系起來。

菲律賓認為,這些身份不明的潛艇和滲透者研究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潛艇戰役,因為上述地點是戰爭期間盟軍潛艇運送物資或讓盟軍情報局特工登陸的登陸點。現在,被套用於支持反對菲律賓當局的武裝力量。

1956年6月,拉蒙灣事件發生四年後,RPS Samar(PS-33)的指揮官已經換為LTSG Burgos Baluyot PN,他受命對民眾的又一起潛艇發現報告進行處置。

PS-33的目的地是民都洛島魯邦島,LT Baluyot 命令對巴拉望島卡拉緬附近海域進行聲納掃描。巴拉望島北部的卡拉棉群島,由科隆島、庫利昂島和布桑加島組成。然而,這些水域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目標。隨後,PS-33前往巴拉望島的阿拉塞利市,並派遣一支登陸隊與市政府官員協調有關該地區發現潛艇的報告的真實性,而該市官員和沿海居民卻否認有潛艇出現。

離開阿拉塞利後,PS-33沿著南行航線駛向杜馬蘭島。LT Baluyot再次下令進行聲納掃描,意外取得了接觸。戰鬥警報立即響起,從船頭到船尾的所有船員都處於戰鬥狀態。與之前的遭遇一樣,LT Baluyot 再次采取了標準作戰程式,透過水通機向其發出呼叫。在未收到任何水聲訊號的情況下,LT Baluyot 命令「投放深水炸彈」。投彈後,時間已是 1956年6月22 日午夜,但聲吶接觸再次中斷。

LT Baluyot保持了耐性,決定不離開該區域,而是繼續跟蹤其獵物。大多數軍官和船員推斷潛艇一定已經潛入深海,正在等待他們離開。1956年6月23日 05:18,聲納再次接觸之前的水下目標,但在5分鐘內遺失。

盡管失去接觸,PS-33 仍按一定模式持續投擲深水炸彈。聲納接觸在 05:30 左右恢復,並又投擲了3枚深水炸彈。在隨後的爆炸之後,PS-33駛離該區域,返回後發現,該海域海面有漂浮物和浮油。

PS-33接觸的是哪國潛艇,到底擊沈沒有?

漂浮物和浮油,是典型的擊沈結果。還有一種典型可能是:漂浮物是否是潛艇的應對手段,也無從印證。至於這艘潛艇的國籍,從未確定。時任菲律賓國防部長、後來成為總統的拉蒙·馬格賽賽對這些軍艦的指揮官表示贊賞,稱他們出色地阻止了叛軍獲得武器彈藥的補給。

反潛戰的難題,首先是發現,其次是辨別,再後是辨識。菲律賓海軍的第一資訊源是民眾報告,這個變量太多。辨別是分開魚群、沈船、水面艦船等,需要專業的聲吶兵。辨識是確認敵我、具體型號等,需要數據支撐。最大的問題是作戰流程,菲律賓都是將不明當作敵人,采取直接攻擊,這是極其風險的行為,可能導致潛艇反擊。

印尼潛艇部隊

例如,在PS-33在拉蒙灣事件的第一次攻擊,深彈沒有爆炸,但對於潛艇來說可以掌握全部過程,完全可以進行現場反擊,根本沒有機會讓PS-33進行第二次攻擊。所以,PS-33聲吶到底抓到的是什麽?對於菲律賓當局來說,抓到什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是什麽!

當時的亞洲,只有兩個國家擁有潛艇,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印尼,中國的潛艇還局限在黃海,地理距離最近的是印尼潛艇。對於菲律賓的擊沈記錄,沒有相關國家的資料作為印證,所謂孤證難立。在海軍史界,極少提及這起菲律賓認為的潛艇擊沈記錄。

比較奇怪的是,PS-33於1960年退役,僅僅服役了 12 年。作為比較,PS-28服役了71年,PS-29服役了62年,PS-30服役了30年(因為擱淺提前退役)。PS-31於1948 年7月加入菲律賓海軍,2021年3月1日退役,服役了73 年。

PS-33僅服役了 12 年,很不符合菲律賓老爺艦傳統,難不成深彈把自己震毀了?有資訊顯示其遭遇「不幸」,具體不詳。歡迎大家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