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國士兵只帶150發子彈上戰場,只夠連射一分鐘,打光了怎麽辦?

2024-10-06軍事

沒有子彈的步槍是什麽?就是一根燒火棍,一塊連磚頭都不如的廢鐵,一個在作戰時都不如木棍的武器。

缺少了子彈,步槍便缺少了靈魂。

同樣的步槍也是步兵在戰場上最主要的火力輸出單元, 是步兵在戰場上賴以生存和進攻的基礎。

按照常人思維來講,這種東西應該多多益善,哪有進攻到一半臨時補充彈藥的道理?

但實際上, 每個士兵所能夠負擔的彈藥量十分有限。

以中國軍隊制式裝備來看,每名士兵單名標配彈藥在150發 ,也就是說除了在槍上安裝的彈夾,每日最多額外配備四個彈夾。

有網友不解: 這點子彈量是不是太少了?只夠連射一分鐘,打光了怎麽辦呢?

一、中國彈藥配備量的由來

現如今中國武器個人攜彈量的數據由來, 其實是根據多年以來中國戰爭總結而來的經驗。

建國之後,中國依托於蘇聯提供的重工業體系,中國迅速建立起了軍工業自上而下的一套體系。

由此此前子彈不足的尷尬境況迅速的被擺脫, 中國也終於體會到了個人攜彈量充足的幸福。

現在中國軍隊的攜彈量標準, 其實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根據經驗總結而來。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迅速的革新了自己的武器裝備,在原有五六沖的基礎上研發出了81杠步槍。

在現代戰爭中,突擊步槍證明了其火力兇猛是戰場上的個人必備,不過其兇猛的火力也對子彈數量提出了要求。

也即: 如何在個人帶單量,個人負重,火力輸出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要知道,士兵在作戰時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為此必須攜帶大量的其他裝備,以此來實作自己的透過性。

經常攜帶的就有雨衣、水壺、繩索、鐵鍬等個人裝備,而攜帶的進攻性武器除了步槍之外, 手榴彈、無人機、個人夜視裝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想而知,每一個裝備都有不俗的重量。

雖然中國的士兵可以透過不斷的訓練來增加自己的負重, 然而人體的負重量終究是有限的。

通常來講,為了保證個人的持續作戰能力, 單人負重大概在28kg左右。

在現階段工藝制造技術沒有全面突破的情況下, 繩索、無人機、手榴彈等裝備無法降低重量。

那麽就只能透過控制子彈數量來實作個人負重量的降低。

一般來講, 單枚步槍彈的重量在12~18g左右,150枚子彈最少也要達到1800g

平均每增加1公斤的彈藥攜帶量,士兵作戰能力就會下降10%。

不過這裏指的是常規作戰情況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作戰可以拋棄一些用不到的個人裝備,這時還可以多帶一些子彈。

二、武器本身有限制

在常人的觀念中,150發子彈和200發子彈的區別並不大,因為在常人眼中,現代武器就應該是一直突突突的使用。

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的觀念中突擊步槍就應該是抱著一直火力輸出 ,以此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但實際上如果你是一名士兵,在真實作戰場景中如果真的這麽做, 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班長的大嘴巴子伺候:妥妥的敗家子兒!

以中國的制式裝備95式步槍來看, 該武器的設計射速,平均在每分鐘600~650發左右。

30發一個的彈夾,95式步槍只需要三秒的時間就能夠打空。

難不成三秒鐘把火力輸出完畢,然後乖乖的等死不成? 即便是戰場新兵都不會這麽做!

讓士兵抱起來一直火力輸出,那是機槍的戰場定位 ,步槍武器設計之初便是30發彈夾容量。

通常情況下,即便現在武器能夠進行連續射擊, 在絕大多數作戰的情況下,也大多將步槍設定為單發或者三連發。

這樣火力輸出的作戰模式,與二戰時期的栓動步槍基本類似。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 單點或者三連發在戰場中的實際殺傷,甚至要高於一直火力輸出。

在普通自動步槍火力持續輸出時,由於設計本身的限制,突擊步槍的槍管上吊會十分嚴重。

也就是說,在火力全面輸出的情況下打出是一個傘面, 持續輸出越久,子彈的散布情況越嚴重。

在巷戰的時候一秒鐘就能決定士兵的生死,而是在狹窄環境之下,三連發的火力持續性就已經能夠對敵方進行火力壓制。

突擊步槍的槍管也不允許火力持續輸出這種作戰模式。

即便是以突擊步槍演變而來的班用輕機槍, 後者擁有著更重的槍管,更穩定的彈道,在常規作戰時也大多采用點射而非連續射擊。

這是因為中國95式槍族槍管是固定的, 一旦槍管被打壞整槍只能報廢 ,不像其他國家可以更換槍管。

以中國95式突擊步槍設計壽命來看, 一根槍管只能滿足10000~15000發的射擊壽命。

折合時間來看,連續射擊兩到三個小時,整支步槍便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

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為95式步槍在上世紀設計之初 考慮的是大規模作戰情況下作為前提。

由此,對於武器本身的成本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95式步槍作為消耗品,其戰場的使用時間相比較起西方同類別武器,就會大打折扣。

三、個人作戰定位的轉變

其實普通民眾之所以會對子彈提出如此高的苛刻要求, 主要是因為普通民眾的作戰理念還停留在二戰時期。

在二戰時期以及之後的相當長的時間裏,士兵一直作為基本的進攻單元和防守單元而在戰場上存在著。

即便在後期裝甲車,坦克加入戰場,在群眾的眼中也被認為這是對於步兵進攻力量的補充。

的確,雖然自二戰時期演化出了裝甲突擊力量, 但是在漫長戰場線上的進攻戰和防禦工作,主要依舊是靠著士兵來完成。

不過這一切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發生了轉變。 海灣戰爭打醒了世界,尤其是中國。

彼時伊拉克的軍事裝備比中國要有過之而無及,當時國內各種軍事訪談欄目均認為伊拉克能和美國進行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

但實際結果, 卻是美國對伊拉克的一場摧枯拉朽。

美軍上來先進行電磁壓制,之後根據衛星雷達等尋找敵方軍事設施,采用導彈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幾次打擊下來,伊拉克軍隊便沒有了還手之力。

那麽,一些雷達和衛星無法發現的作戰單元,美軍是如何知道並且進行火力打擊的?

答案在於他們武裝到牙齒的士兵。

美軍是全球第一支做到資訊化的部隊, 每一個士兵都有通訊裝備,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時聯系到上級。

所以此時美軍的士兵以及之後其余國家的士兵, 其定位本身已經從火力的進攻單元變成了一個資訊平台。

士兵存在的重要意義已經從火力進攻,轉變成了偵查防禦。

其進攻任務, 已經被裝甲車、坦克、導彈、轟炸機、直升機全面替代。

這些裝備上的兇猛火力,哪裏是士兵手中一支小小的步槍所能夠替代的呢?

所以在真實的戰場上, 150發的子彈對於士兵來說不僅不會不夠,反而還有所盈余。

而且在真正的作戰環境中, 士兵甚至不會在一個點一直點射。

如果一個士兵長時間在一個點位上進行火力輸出, 極有可能被對方的火力單元所盯防,很快便會招來敵方的狙擊手和RPG。

所以現在士兵作戰一般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試想,士兵究竟有多少體力才能夠打幾槍,跑到另外一個位置再打幾槍呢?

而且尋常步槍的連續打完幾個彈夾之後,槍管就會變得十分滾燙 ,部份木質槍托的槍支甚至會起火。

所以除去在緊急情況下必須進行全自動火力壓制的極端情況之外,大部份不會如此自毀長城。

在未來的戰爭中, 越來越多的先進裝備會下放到士兵的作戰單元中。

以現階段中國最基礎的作戰單位班位例,已經有部份以個人導彈、火箭筒、狙擊榴彈同時裝備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 整個班就只有一把突擊步槍,你敢信嗎?

可以說此時的突擊步槍作用只在於護衛整個班不受到近距離的偷襲,具備一定的防衛能力。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 糾結子彈的數量又有什麽意義呢?

結語

此前有網友在網絡上針對中國只搭載150枚子彈這件事提出苛責,認為中國不如國外。

但是專業的事情永遠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還是不要用自己一知半解的興趣來挑戰別人的專業。

小小的子彈搭載數量,都是一門大學問。

的確,今日中國人民支持解放軍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的事情,但是還是要擦亮雙眼,不要被有心人利用,進而質疑人民子弟兵。

提出這樣的質疑,出發點是好的, 只是還沒有跟上現代迅速發展的軍事理念 ,作為愛國群眾,缺的這一門課還是應該盡早補上。

參考資料:

大狙炮 2023-06-06 中國士兵只帶150發子彈上戰場,只夠連射一分鐘,打光了怎麽辦?

諸葛說事兒2024-02-28解放軍士兵一人才帶150發子彈?真的夠用嗎?只有新兵才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