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然反應過來,轟-20的最終答案,和西方想的完全不一樣?
美媒稱在最近十年時間裏,中國在新一代軍用飛機研發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裏程碑級的成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解放軍的殲-20戰鬥機,該機服役僅8年,就在裝備數量上突破200架大關,年產量也超過了100架。這讓外界普遍認為殲-20的最終產量將超過1000架,達到可以與F-35產量一較高下的水平。
【解放軍的殲-20戰鬥機機群】
與此同時,被坊間稱為殲-35的解放軍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其專案進展也是十分迅速。隨著福建艦測試的穩步推進,距離中國同時列裝兩種隱身機的日子已經近在眼前了。
毋庸置疑,殲-35的加入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的隱身機裝備規模。再考慮到中國世界第一工業規模帶來的產能優勢,我們在未來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隱身機裝備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外交官】談論中國在軍機研發領域的成就】
當然比起殲-20、殲-35這些戰鬥機,【外交官】顯然對另一型隱身軍機的現狀更加關心,那就是被外界稱為轟-20的國產隱身戰略轟炸機。
因為從2016年9月時任中國空軍司令首次在采訪中暗示轟-20的存在,到24年3月兩會期間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在采訪中否認新一代轟炸機存在「技術瓶頸」。有關轟-20的話題已經在網上流傳了8年時間,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任何一條可靠信源披露有關該機的具體資訊。
【國產殲-35戰鬥機想象圖】
而且不要忘了,16年9月是解放軍首次暗示轟-20的時間,並不是轟-20這一概念被提出的時間。
如果繼續往前追溯的話,我們甚至可以發現從殲-20首飛後的2011年開始,外界就已經有對中國隱身戰略轟炸機的討論了。
畢竟在殲-20曝光前,外界認為妨礙中國研制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最大阻礙就是隱身塗料與隱身氣動外形的相關設計。但殲-20的亮相標誌著中國在這些領域並不存在技術問題,而這也意味著國產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研發理應水到渠成才對。
【飛翼構型轟-20轟炸機想象圖】
所以【外交官】認為,轟-20並不是沒有開始研制或是在研制期間遇到了需要攻關的技術難題,而是在研制過程中,解放軍對於轟-20的需求出現了明顯變化,導致設計單位不得不推倒重來。
說白了就是,在有關轟-20的傳言剛開始在外界流傳時,人們幾乎一致認為轟-20會采用和美國B-2隱身戰略轟炸機一樣的飛翼布局。但現在,一些傳言聲稱轟-20並不是中國版的B-2,而是采用了另一種氣動構型,所以會和外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至於這一構型是什麽?【外交官】當然不知道,外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甚至連轟-20修改設計這個說法本身,也是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佐證的。
不過在總結一下解放軍對於轟-6轟炸機的升級改造後,「轟-20曾在設計過程中推倒重來」倒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
【疑似轟-20轟炸機的氣動模型】
因為只要回顧一下B-2轟炸機的研制歷史,我們就不難發現B-2之所以會強調隱身,是由於冷戰時期美國空軍在設計B-2時,希望該機能夠在蘇聯境內持續活動,斬首蘇軍的高價值目標。
畢竟當時的遠端制導武器的效能還不穩定,偵察能力也不如今天。臨空轟炸是針對時敏目標效率最高的打擊手段,而B-2就是執行這類任務的刺客。
但現在不一樣了,遍布全球的衛星偵察網絡與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讓千裏斬首時敏目標從幻想變成了現實。以至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架掛載了空射高超音速導彈的轟-6N轟炸機在打擊1000公裏外的某一目標時,其打擊效率要比B-2高隱身突防轟炸高出不止一個層級。
【轟-6N發射高超音速導彈想象圖】
很顯然,技術的進步讓轟炸機的自身效能與武器效能都不再是決定一場打擊任務效率的核心因素,飛機與武器組合在一起的綜合效能才是。B-2有B-2的問題,轟-6N有轟-6N的問題,而單純地讓轟-20模仿B-2,無疑會讓解放軍重蹈B-2覆轍,並不符合解放軍禦敵於千裏之外的作戰理念。
因此,如果轟-20的最初設計真的像不少人猜測的那樣,是中國版的B-2轟炸機。那麽在國產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服役後,解放軍對於轟-20的需求勢必會加入「能夠發射空射高超音速導彈」這一條,會導致設計推倒重來也就不意外了。
畢竟B-2轟炸機的長度在21米左右,推測彈艙長度更是只有不到7米。而哪怕是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鷹擊-21空射彈道導彈都已經有9米長,國產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更是長達13米。
【轟-6K轟炸機發射鷹擊-21空射彈道導彈】
在這種情況下,讓轟-20一邊滿足掛彈需求,一邊繼續采用類似B-2的飛翼構型,那麽該機的整體尺寸會達到一個相當誇張的水平,根本不具備量產可行性。
所以僅從氣動構型的角度上來看,轟-20確實有可能經歷過一次推倒重來。但修改後的成品是個什麽樣子,那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在航空工業技術上達到了與美國相當的水平。轟-20作為一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轟炸機,不管變成什麽樣子,都必然會滿足解放軍的戰略需求,給中美博弈帶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