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第三次印巴戰爭時,美國為何密約中國出兵?事後才懂當年有多兇險

2024-05-07軍事

文|老閆侃史

編輯|老閆侃史

歷史上的印度,從來就沒有成為過有聲有色的大國,但即便這樣,絲毫不影響印度試圖稱霸的夢想,為了能制造輿論, 印度甚至在外界多次稱是「南亞小霸王」。

但問題是,印度不管是從地理上,還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具備成為世界第一等強國的實力。

尤其是上個世紀的幾次印巴戰爭,印度就應該清楚,一個穩定,不稱霸的印度,才是中美等強國的關註點所在。

1947年,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體系正式宣布離開,但與此同時,狡猾多詐的英國政客們,卻做出了這樣的一個選擇, 那就是將原本英屬殖民的印度,徹底分割為兩塊行政土地,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看到的「印巴分治」。

對於印度來說,他們一直想要對標美蘇這樣的世界第一流強國, 在美蘇爭霸時期,兩方都對於印度極盡拉攏, 而這樣一來,就給印度一種錯覺,那就是誰想要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那麽就必須要有印度的月台。

1962年之前,印度總理尼赫魯從來都沒有想到,在青藏高原上,他們會對中國形成碾壓的姿態,再加上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背後一直攛掇,這樣一來,尼赫魯盲目的自信心,就開始膨脹。

而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的,則是印度在面對中國自衛反擊戰時的一潰千裏,如果不是當初的中國因為自身原因而選擇了適可而止, 那麽印度所面臨的後果,就是難以想象的了。

此戰過後, 印度也徹底想明白了,自己不是中國的對手,尼赫魯因為此事下台以後,他的繼任者們就不再選擇選邊站,而是開始求一種平衡。

事實上,1947年印巴分治的第一年,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的突然發難,讓印度撈取了不少的好處。

1965年印巴發生第二次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美蘇的戰略物資支援,在一定程度上,所謂的印巴第二次戰爭,其實本質上就是美蘇的代理人戰爭。

因為在1962年剛剛在中國面前吃了大虧,所以3年後的第二次印巴戰爭,讓印度攢足了勁頭。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再次獲得了全勝,這一次印度對與巴基斯坦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完成了多達五分之三的實際占領。

或許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或許是印度覺得自身的實力已經足夠能讓巴基斯坦臣服了,於是在短短6年之後,印度就開始發起了對於巴基斯坦的突襲。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美國和英國,對於印度已經是十分的不滿,原因就是當年英國選擇印巴分治,目的就是要印度和巴基斯坦能相互制衡,這樣才符合美國和英國對於南亞的利益管控。

但已經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印度,根本就不再管這些了。再加上蘇聯在背後一直扶持印度,讓美國就更是不滿了,如果印度持續發展壯大,成為南亞版的蘇聯,那美國可就徹底被動了。

眼看正在成為死棋,一直在背後坐莊的美國坐不住了,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後沒多久,基辛格就選擇秘密訪華,雖然表面上是為中美關系尋求升溫的可能,但是卻也是希望中國能出手,在一定程度上給印度進行掣肘,最起碼是不能讓印度真的徹底吞下巴基斯坦。

基辛格甚至這樣表示: 「如果中國認為印度次大陸的局勢對自身安全是種威脅,如果要采取行動保衛其安全,美國將反對其他國家幹預中國的事。」

當時巴基斯坦是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這一次戰爭過後,東巴基斯坦成為孟加拉國,而巴基斯坦最終也會作為一個合法的政權被保留下來。

當時中國對於美國的條件,選擇了以「條件不夠」來作為拒絕的條件。當然,今天的巴基斯坦之所以能被稱為是「巴鐵」, 絕不是沒有原因的。當年正是在我們的幫助下,巴基斯坦才能夠免遭滅國的危險。

而印度,至今仍然未擺脫自己作為棋子的命運。

如果當年我們真的相信了美國的說法,那麽我們與印度之間,只會發生不斷地戰爭,更不要談所謂的和平發展了,畢竟安穩,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得第一保障性要素。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