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海軍防空導彈系統「黃蜂-M」(「黃蜂-MA」,「黃蜂-MA-2」)。

2024-07-18軍事

歷經二戰,針對艦隊與艦艇防空,已經不是有無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有效防禦的問題。90年代,當一眾鄰居都已經擁有各類防空系統時,而我們卻停步不前。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如今我們的艦隊也煥然一新。當然,回顧這一階段,我們起步的基礎還是從學習借鑒得來。而如今的老大哥,他們的防空系統似乎不太盡如人意。不能說這些系統不起作用,也不能說這些東西是個擺設。只能說,如何有效利用系統是關鍵。今天帶大家回顧,前蘇聯時期艦艇點防系統「黃蜂/ 壁虎 」系統。

海軍防空導彈系統「黃蜂-M」建立與服役的歷史

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得益於技術進步,已經能夠制造出相對較小的目標探測站和緊湊的防空導彈,這些導彈適合安裝在自行底盤上。因此,蘇聯部長會議於 1960 年 10 月 27 日做出第 1157-487 號決議,決定為陸軍(「黃蜂」防空導彈系統)和海軍(「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開發兩種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的改型。

戰鬥狀態下的「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

北約將「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的代號定為 SA-N-4A,代號 Gecko(壁虎)。

「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旨在打擊空中和海上目標,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以安裝在排水量為 500 噸及以上的艦船上。「黃蜂」系統(包括目標探測站和導引頭)的主要開發單位是蘇聯無線電電子研究所 20 所(НИИ-20 ГКРЭ),主要設計師為弗尼亞明·帕夫洛維奇·葉弗列莫夫(Вениамин Павлович Ефремов)。KB-82 負責為防空導彈系統設計火箭,НИИ-24 負責火箭的彈頭,而無線電引信由НИИ-571(第571科學研究所)負責。

「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火箭的推進裝置由 ОКБ-81 設計,艦載發射裝置 СМ-126 由 ЦКБ-34 設計,但根據 1963 年 11 月 20 日的命令,發射裝置的工作移交給了 ЦКБ-7(現為烏一家國有國防工業公司),主要設計師為赫拉姆佐夫(機翻),發射裝置代號為 ЗИФ-122。自 1964 年 8 月起,OKB-2 ГКАТ 被指定為火箭設計的主要執行單位,主要設計師為彼得·德米泰利耶維奇·格魯申(Петр Дмитриевич Грушин)。最初計劃采用導彈自導模式,但最終選擇了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方案。隨著這種選擇,導彈的重量、長度和口徑也有所增加。

這是「黃蜂」防空導彈系統的陸基版本。

「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在導彈9M33上與陸軍的「黃蜂」系統完全通用,而在控制系統上有70%的通用性。海軍版「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能夠使用自身雷達獨立探測目標,並配備2枚準備發射的導彈,而陸基版本最初有4枚(後來增加到6枚)。

「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的首次測試於1967年在試驗艦「OS-33」號(前26-bis型「伏羅希洛夫」號巡洋艦)上進行。測試一直持續到1971年,最終在「MPK-147」號1124型艦上完成。

從1973年起,「黃蜂-M」防空導彈系統被蘇聯海軍正式列裝(陸基防空導彈系統於1971年10月4日列裝)。

該系統至今仍在服役,並作為以下艦艇的武器系統使用或曾使用過:1134B型大型反潛艦,1135型、1135-1型、1159型護衛艦,1143型航空母艦,1144型核動力巡洋艦,1164型巡洋艦(1174型大型登陸艦,1234型小型導彈艦,1124型小型反潛艦,1833型指揮控制艦,68-У1型和68-У2型指揮巡洋艦。

「Оса-М」搭載的是9М33型防空導彈,是一種防空導彈系統,以下是其主要特征:

國家

蘇聯

類別

短程防空導彈系統

發射日期

1971年

彈藥重量

導彈的重量為128公斤,其中彈頭分重15公斤,長度為3158毫米,直徑為206毫米,導彈的翼展為650毫米。

重量

發射裝置空載重量為6850公斤。

射速

每次射擊後需要16-21秒的重新裝填時間,每分鐘最多可進行2次射擊。

射程

射程為從地面5米到高達4公裏,最大射程可達15公裏。

初始速度

導彈的初始速度為500米/秒。

彈藥裝備

9M33防空導彈

「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在「黃蜂-M」海軍版本中,發射架上只有2枚導彈,而陸軍版本的導彈數量為4-6枚,這是為什麽呢?實際上,海軍「Оса-M」的彈藥儲備量要多得多,這一切都源於「Оса-M」系統的特殊結構。

在「非工作」狀態下,「Оса-M」防空導彈系統的發射架收納在一個稱為「杯子」的特殊儲存艙——船甲板下的彈藥庫中。發射架在收納狀態下垂直放置,當從行軍狀態轉入戰鬥狀態時,發射架立即升起,並配備兩枚準備發射的防空導彈。導彈在彈藥庫中被放置在四個旋轉的轉盤中,每個轉盤裝有5枚導彈。

在發射第一枚導彈後,轉盤自動旋轉,將下一枚導彈移至裝填線位置。發射第二枚導彈後,發射架自動轉為垂直狀態,升降部份快速下降到彈藥庫,並在轉盤上裝上另外兩枚導彈(整個操作大約需要20秒)。

ZIF-122艦載發射裝置的示意圖中,右側的艦艇艙內可以看到4個每個裝有5枚9M33導彈的轉盤。

用於發射的防空導彈是9M33導彈,它是一種單級的雙模式固體燃料發動機導彈。導彈的主要元件包括:

無線電控制器材(指令無線電模組)

無線電信標(訊號應答器)

自動駕駛儀

無線電引信

機載電源

彈頭

保險執行機構

這些部件都位於導彈的前部。9M33導彈的尾部包括:

發動機

指令無線電模組和機載應答器的天線

用於透過電視光學瞄準器跟蹤導彈的曳光彈

為了自主發現目標,系統中包括了4R-33雷達(2套),能夠在高達4000米的高度和25-30公裏的距離(在更高的高度可達50公裏)內發現目標。

將目標發現和釘選跟蹤模式結合到一個系統中,使系統的反應時間縮短了6-8秒。ZRK「Оса-М」防空導彈系統還能夠接收艦載雷達的指示。

9M33防空導彈(ЗРК Оса и Оса-М)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9M33防空導彈在離開發射架並完成無人控制的初始飛行階段後,透過導彈視覺跟蹤站捕捉目標並進行導向,直至擊中目標。發射架采用指令控制方法,能夠針對高空、低空和海上目標進行飛行控制。

當導彈接近目標時,會發送訊號以引爆導彈的無線電引信並解除最後一級保險。無線電引信開始發射電磁脈沖,當訊號從目標反射回來時,在特定高度上導彈的彈頭將在距目標不超過15米的位置引爆。

如果導彈未擊中目標,將自動進行自毀或在擊中水面後自動解體。對於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的使用限制包括:橫搖角±15°、俯仰角+5°、風速限制20米/秒。

找一找,它在什麽位置。

黃蜂-М」空中防禦導彈系統的升級

黃蜂-М — 原始版本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目標最低飛行高度為50米。於1973年開始服役,也有數據顯示同時於1971年10月4日與」黃蜂」導彈系統一同服役。

黃蜂-МА — 1975年開始進行」黃蜂-МА」系統的升級,使其能夠打擊最低飛行高度為25米的目標。1979年,「Оса-МА」系統被蘇聯海軍正式采納。

黃蜂-МА-2 — 1980年代初期,進行了第二次升級,稱為」黃蜂-МА-2」系統。現在,該防空導彈系統能夠打擊飛行高度為5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