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美國陸軍軍服詳解,經典野戰風衣再現

2024-09-23軍事

簡介

二戰美國陸軍使用過制服包括常服和野戰服。

美國陸軍常服包括在溫帶氣候下身穿的橄欖色羊毛冬季常服和在熱帶氣候下身穿的卡其色棉布夏季常服。冬季和夏季常服在美國本土的相應季節身穿。二戰期間,歐洲戰場(西北歐)被視為全年溫帶地區,而太平洋戰區則是全年熱帶地區。在地中海戰區,美國士兵同時身穿兩種季節常服。

下圖從左到右:陸軍準將傑西·奧頓(Jesse Auton),駐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陸軍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駐歐洲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陸軍中將卡爾·斯帕茨(Carl Andrew Spaatz),歐洲和太平洋第8航空隊司令陸軍中將占士-杜立特(James Doolittle),第8航空隊第2 轟炸機師師長陸軍中將威廉·凱普納(Donald M. Blakeslee),陸軍上校當勞·比歷克斯利(Donald M. Blakeslee)。

圖中艾森豪威爾身穿的是艾森豪威爾夾克,斯帕茨身穿的是歐洲戰區(European Theatre of Operation)夾克;這是歐洲戰區司令部根據英國作戰服修改的野戰夾克,也是艾森豪威爾夾克的原型;其他軍官都身穿M1939軍官常服。

美國陸軍野戰服包括M1941野戰夾克,M1943野戰夾克,艾森豪威爾夾克,HBT勤務服和M1942跳傘服。

士兵冬季常服

1941年入伍士兵的冬季常服為一件毛嗶嘰制作的M1939常服(M1939 service coat),顏色為第33號暗橄欖色(OD 33)。常服為翻領,衣門襟四枚紐扣,有四個帶袋蓋的胸袋和胯袋,各有一枚紐扣。還配有羊毛長褲和長袖襯衫,顏色為OD 32。從1941年開始,為了節約皮革,皮革腰帶不再標準裝備配發,所以常服上的腰帶托鉤也取消了。但許多士兵還是在常服上安裝托鉤,並私下購買皮革腰帶。所以在1941年後很長時間,還是能看到常服搭配皮革腰帶。

長袖襯衫有兩個貼袋,沒有肩帶,材質為卡其色羊毛絨或棉布,顏色為OD 32。兩種材質的襯衫都可以穿在常服內,但不穿常服時,棉襯衫不能作為外衣和羊毛長褲搭配穿著。最初襯衫設計是立領,就像普通正裝襯衫一樣。1941年襯衫經過重新設計,野戰時不系領帶衣領也能平放。1944年襯衫和長褲的顏色改為OD 33。

卡其色羊毛絨襯衫

1943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士兵冬季常服

1941年冬季常服的領帶是黑色羊毛領帶,夏季常服是卡其色棉布領帶。1942年2月一種顏色為OD 3的馬海毛領帶取代之前兩種領帶,1942年8月采用卡其色棉毛混紡領帶。當襯衫作為外衣穿著時,領帶被塞在襯衫第一和第二枚紐扣之間。

黑色領帶和卡其色領帶

全部改為卡其色領帶

夏季常服

士兵的夏季常服包括卡其色棉布襯衫和夏季長褲。從1930年代開始,陸軍不再為夏季常服配發外套。卡其色襯衫最初既可以作夏季野戰服,也可以當做夏季禮服,從1942年開始,卡其色襯衫基本被人字斜紋布(HBT)勤務服取代。

軍帽

1941年底規定士兵不再配發大檐帽,此後只有冬季佩戴的橄欖色船帽或夏季佩戴的卡其色船帽才是士兵的規定軍帽。

士兵冬季大檐帽

士兵夏季大檐帽

1917年美國陸軍第一次登陸法國時,佩戴的是M1912大檐帽,但他們很快發現大檐帽並不適應戰場條件。很快美軍根據法國人當時佩戴的軍帽樣式,設計了一種簡單的長方形船帽,並在1917年采用,這種船帽被稱為「海外帽(overseas)」,因為只發放給在歐洲服役的美軍。船帽在1919年停用,但又逐漸恢復在少數單位佩戴。二戰爆發後,船帽又開始在全軍範圍內佩戴。船帽正式名為「衛戍帽(garrison cap)」。

船帽由橄欖色或卡其色棉布制成,左前方佩戴特別單位徽章(distinctive unit insignia),不過1943年後根據政府訂單生產的新特別部隊徽章都暫停生產。船帽上邊緣為彩色滾邊色繩,不同顏色搭配代表不同兵種。

憲兵冬季船帽

裝甲部隊的夏季船帽

美國陸軍部份滾邊色

軍官常服

1941年軍官冬季常服包括一件羊毛織物軍服,顏色為OD 51,OD 51是一種帶褐色的深橄欖綠色。軍官冬季常服為衣門襟四枚紐扣,有四個帶袋蓋的胸袋和胯袋,各有一枚紐扣。軍官冬季常服胸袋和士兵冬季常服的不一樣,軍官胸袋帶有工字褶,而且袋蓋下邊緣為兩個弧形。

軍官冬季常服最初配一條赤褐色山姆·布朗式皮革腰帶,直到1942年才替換為和常服顏色相同的布腰帶。軍官身穿冬季常服時,可以選擇身穿和常服顏色面料一樣的長褲;也可以選擇和常服顏色形成鮮明對比的帶淺粉色調的褐灰色長褲,該顏色為OD 54,這套組合被稱為「粉色和綠色」。軍官還有權身穿更加耐用的OD 33的士兵冬季常服,但不能和OD 51或灰褐色制服混穿。

陸軍航空兵軍官的常服,襯衫,長褲和皮鞋

軍官襯衫和士兵襯衫所不同,肩膀配有帶鈕扣固定的肩帶。軍官還有更多襯衫顏色和材質可供選擇。1941年襯衫包括棉質或熱帶精紡羊毛卡其色襯衫,可以同夏季或冬季常服搭配穿著。顏色為OD 33 或OD 51的羊毛襯衫可以和冬季常服搭配穿著。1944年還批準了和長褲相匹配OD 54襯衫。軍官和士兵一樣,冬季和夏季分別佩戴黑色和卡其色領帶,1942年2月後,所有軍銜的通用領帶全部改為卡其色。卡其色襯衫不能作為外衣和羊毛長褲混穿,襯衫顏色必須同長褲顏色相同。

夏季常服

軍官夏季常服為卡其色棉質軍服,類似於士兵夏季常服,主要區別在於軍官夏季常服上增加了肩帶。軍官也可以選擇購買熱帶厚重西裝面料的卡其色夏季常服。夏季常服的外觀剪裁和冬季常服相同,但沒有冬季常服的布腰帶。

1948年身穿軍官夏季常服,佩戴全部勛章的奧迪·墨菲(Audie Murphy)

軍帽

軍官的常服軍帽包括大檐帽和船帽。

軍官大檐帽的顏色為OD 51,帽墻為格子紋路布料制成。帽檐和下巴帶用赤褐色皮革制成,下巴帶用兩顆金色紐扣固定在帽墻左右兩側。帽檐正面是碩大的金屬美國國徽。軍官夏季常服也有相應的卡其色帽蓋的大檐帽。

軍官大檐帽內有保持帽蓋形狀的鋼絲支撐物,如果去掉鋼絲支撐物,帽蓋會變成很柔軟,隨意揉捏,這種樣式的大檐帽被稱為「破碎帽」,頗受軍官的喜愛。

有支撐物的軍官冬季常服大檐帽

無支撐物的軍官冬季常服大檐帽

無支撐物的軍官夏季常服大檐帽

軍官船帽由橄欖色或卡其色制成,分別搭配冬季和夏季兩種常服。軍官船帽在側面上邊緣為金色和黑色滾邊色,而將官船帽則是金色滾邊色。軍官軍銜標誌佩戴在船帽的左前方。

陸軍上校夏季船帽

陸軍準將船帽

野戰服

美國陸軍在二戰中沿用了以前模式,即采用一種標準制服,將常服和野戰服的元素集合起來。當時認為透過合並制服,可以節約時間和金錢。在溫帶氣候下的野戰服配置包括常服的橄欖色羊毛長褲,襯衫和赤褐色皮靴,加上帆布綁腿,頭盔和偽裝網。外衣則是M1941野戰夾克或M1939常服。戰爭初期,卡其色棉質夏季被當做熱帶氣候的野戰服。

M1941野戰夾克

M1941野戰夾克是二戰初期美國陸軍使用的野戰服,在1941年采用並逐步取代原先野戰服,1943年被M1943野戰夾克取代。由於M1941野戰夾克的廣泛使用,被視為二戰美國士兵的象征。M1941野戰夾克的正式名稱為橄欖色野戰夾克(Jackets, Field, Olive-drab)。

美國陸軍在一戰前後對制服的要求為兩用,即一套制服可以作為常服和野戰服之用。一戰時美國陸軍采用一款羊毛制成的立領M1912常服(M1912 service coat),但隨著時間推移,這款制服很快就就不適應戰爭發展。1930年末陸軍開始采用一款新制服,被稱為M1939常服(Service Coat)。但事實證明M1939常服仍然不適合野戰使用,只能在平時駐軍穿戴。

1939年11月13日陸軍參謀長授權陸軍部軍服委員會開發一種野戰夾克來取代野戰服。占士·帕森斯(James K. Parsons)少將建議利用民用風衣基礎來設計野戰夾克(第一件原型被稱為帕森斯夾克)。和之前野戰服相比,野戰夾克更加防風防水,而且預計戰時羊毛短缺,所以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作。1940年9月批準訂購15000件野戰夾克進行測試。1940年10月7日正式開始測試野戰夾克。1940年11月26日批準訂購野戰夾克。第一件量產款野戰夾克在1941年1月24日生產,所以被稱為M1941野戰夾克。

早期的M1941野戰夾克

M1941野戰夾克基於民用風衣設計,由顏色為OD 2的棉府綢外衣和深橄欖色的羊毛絨襯裏組成。M1941野戰夾克的外衣顏色為淡豆綠色,但在大量使用和日曬後會很快褪色,變為更常見的米綠色。M1941野戰夾克的前襟為拉鏈加紐扣雙重開合。領口處有紐扣,可以閉合衣領。下擺兩側和袖口處可以用紐扣調節大小。肩部帶有肩帶和肩章。正面有兩個斜插大口袋。早期款野戰夾克沒有肩帶,而且兩個斜插口袋配有袋蓋紐扣,1941年5月6日增加了肩帶和去掉袋蓋。

美國陸軍在1941年參戰時,除了某些單位穿特殊制服(傘兵和裝甲兵等),幾乎大部份美國士兵都身穿M1941野戰夾克。不過在實戰中,M1941野戰夾克還是暴露了許多問題,比如夾克內襯保暖性差,輕薄外衣無法抵禦潮濕天氣和大風侵襲。外衣顏色會很快褪色,影響偽裝效果。而且外衣材質會在陽光下反射,所以很多美國士兵反著穿,把橄欖色內襯穿在外面。

1942年3月17日釋出新規格,M1941野戰夾克的外衣采用卡其色棉斜紋布制成,在1942年4月正式開始采購。M1941野戰夾克後被M1943夾克所取代,在1943年9月11日停產,並繼續發放庫存。M1941野戰夾克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甚至在韓戰也使用過。

M1941野戰夾克還有款變體,名為北極野戰夾克。北極野戰夾克樣式和M1941野戰夾克基本一樣,但下擺更長,延伸到臀部。外衣是棉斜紋防水布,襯裏是厚重羊毛制成。腰部和袖口是皮帶式滑扣調節。北極野戰夾克在1942年6月3日到1943年8月15日的阿留申戰役期間發放。

M1943野戰夾克

M1943野戰夾克是一種以防風棉緞布制成的野戰服,於1943年推出,旨在取代之前各種專業制服和野戰服,包括M1941野戰夾克。M1943野戰夾克主要在二戰後期和韓戰期間使用。

因為M1941野戰夾克有諸多問題,而且傘兵和裝甲兵又有各自制服,造成了制服供應和生產困難,所以美國陸軍決定采用一款通用制服,這就是M1943野戰夾克。

M1943野戰夾克比M1941野戰夾克更長,下擺到大腿上部。野戰夾克有一個可拆卸兜帽,腰部有抽繩,有四個帶袋蓋的胸袋和胯袋。M1943野戰夾克的顏色為OD 7,比M1941野戰夾克顏色更深更綠。

長褲采用相同材質的棉緞布制作而成,類似於卡其色長褲,但更寬松,以增加活動性和耐用性。長褲腰部加入紐扣可以收緊腰部。

考慮到冬季保暖性問題,野戰夾克和長褲分別配有人造毛皮的襯裏,不過長褲襯裏在最終階段被取消,改用以前的羊毛長褲。野戰夾克襯裏是一件獨立棉夾克,有兩個斜插口袋,用大紐扣閉合。不過這件棉夾克實際上很少發放,很快被艾森豪威爾夾克所取代了。

為了取代原先軍靴加帆布綁腿,同時推出了M1943戰鬥勤務靴(Combat Service Boot),內建皮革綁腿。

M1943戰鬥勤務靴總高約10英寸(約25.4厘米),其中鞋高6英寸(約15.24厘米),皮革綁腿高5英寸(約12.7厘米)。鞋子采用皮革肉面(內面),綁腿采用皮革粒面(外面)。綁腿襯裏為帆布,帶有兩個皮帶扣,所以也被稱為「雙扣靴」。鞋外底為合成橡膠,中底和內底為皮革,鞋跟為合成橡膠。

M1943戰鬥勤務靴主要在溫帶氣候搭配野戰服穿戴,但因為戰時戰靴短缺,所以偶爾搭配冬季和夏季常服。

艾森豪威爾夾克

艾森豪威爾夾克,正式名稱為橄欖色羊毛野戰夾克(Olive Drab Wool Field Jacket),是二戰後期美國陸軍開發的一種羊毛野戰短夾克,以艾森豪威爾之名命名。艾森豪威爾夾克可以單獨穿著,內穿羊毛絨襯衫和羊毛毛衣;也可以穿在M1943野戰夾克內作為保暖服。

美軍參加二戰初期,在作戰中同時使用M1939常服和M1941野戰夾克,但這兩種制服在實戰中暴露了很多缺點,比如保暖性,耐用性和活動性差。所以在1943年初美國陸軍決定開發一種新的通用野戰服來取代之前制服。

歐洲戰區司令部(ETO)建議開發一種羊毛短夾克。這種短夾克以英國作戰服設計為基礎,可以用於平時和作戰之用,而且使用了厚重粗羊毛,提供了可靠的保暖性,並兼具時尚性。美國軍需總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Quartermaster General)(負責開發,采購和分類美國陸軍被服裝備的部門)則建議開發一種單獨野戰服,采用防風防水材料,並運用分層設計,允許士兵可以在各種氣候下穿戴,這就是後來的M1943野戰夾克。

軍官的艾森豪威爾夾克

最終結果是M1943野戰夾克成為了美國陸軍新一代野戰服。艾森豪威爾和歐洲戰區司令部觀點一樣,他也主推羊毛短夾克,而且他很早就把這種短夾克當作自己正式軍服。1943年艾森豪威爾就寫信遊說陸軍參謀長馬歇爾。1944年3月17日艾森豪威爾再次向陸軍部建議在歐洲戰區采用羊毛短夾克。1944年5月12日美國陸軍終於批準了羊毛短夾克,並命名為橄欖色羊毛野戰夾克,而因為艾森豪威爾的努力,所以這款短夾克也被稱為「艾森豪威爾夾克」。

士兵的艾森豪威爾夾克

艾森豪威爾夾克使用橄欖色毛嗶嘰制成。衣領為平駁領,可閉合。長度到腰部,腰部可用滑扣調節大小。衣門襟六枚隱藏式紐扣。袖口帶有紐扣可調節大小。胸前為兩個帶袋蓋的胸袋,中間有工字摺。肩膀配有肩帶。

艾森豪威爾夾克細節圖

艾森豪威爾夾克被歸為野戰服,可以單獨身穿,內穿羊毛絨襯衫和羊毛毛衣;冬季時艾森豪威爾夾克穿在M1943野戰夾克內,作為保暖服。

艾森豪威爾夾克內穿羊毛絨襯衫

艾森豪威爾和他所穿的夾克原品

美國隊長扮演者克里斯·伊雲斯就身穿一件艾森豪威爾夾克

HBT勤務服

美國陸軍配發了一套由8.2盎司重棉人字斜紋布(HBT)制成的勤務服。HBT勤務服包括外衣,長褲和帽子。最初勤務服是設計穿在在羊毛和棉質制服外,以便在執行勤務時保護制服。但事實證明HBT勤務服比羊毛制服更適合炎熱天氣,所以幾乎所有戰區的美國士兵把HBT勤務服當作夏季野戰服。

1941年HBT勤務服顏色為淡淡的鼠尾草綠,但反復洗滌後會褪色。1943年版本在剪裁做了小改動,顏色改為OD 7,和M1943野戰夾克顏色相匹配。HBT勤務服搭配的帽子是HBT圓邊帽。

HBT勤務服的外衣和長褲

HBT圓邊帽

跳傘服

戰爭初期美國陸軍傘兵身穿一件獨特的M1942跳傘服,以適應空降作戰的特殊條件。M1942跳傘服分為外衣和長褲。外衣共有四個胸袋和胯袋,袋蓋有兩個按扣。衣領下靠近衣門襟位置有一個雙拉鏈刀袋,專門用來放彈簧刀。長褲有五個內袋,大腿處各有一個大貼袋,大腿口袋也用兩個按扣。

在諾曼第登陸之前,美國陸軍配發了加強型M1942跳傘服,在肘部,膝蓋和小腿處用帆布加固。在諾曼第戰爭期間,大部份傘兵都身穿M1942跳傘服,一直戰爭末期才被M1943野戰夾克取代。

軍靴

在M1943戰鬥勤務靴前,美國陸軍共發行過三種類別軍靴,分為I型,II型和III型。

I型軍靴的官方名為合成鞋底勤務靴(Shoes,Service,Composition Sole),這是一種高及腳踝的野戰軍靴,由塗成赤褐色的鞣制皮革制成,配有合成橡膠鞋跟和皮革鞋底。

不過在1940到1941年的野戰演習發現,I型軍靴的皮革鞋底使用二到三周就會磨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陸軍采用了一種合成橡膠鞋底,即在皮革鞋底前掌再加上一層合成橡膠鞋底。經過這一改進,鞋底的磨損時間有望延長一倍,這就是II型軍靴。美國陸軍在1941年9月開始采購II型軍靴,不過I型軍靴采購也持續到了1941年12月。

1943年1月發行了III型軍靴,名為合成鞋底反鞋面勤務靴(Shoes, Service, Reverse Upper, Composition Sole)。III型軍靴是對II型軍靴的改進,鞋底和鞋跟都為合成橡膠,鞋面為肉面,並添加防水蠟來提高軍靴防水效能。III型軍靴開始交付海外作戰的士兵後,I型和II型軍靴只在美國本土發行。

這三種類別軍靴都要搭配M1938橄欖色下(車)帆布綁腿(M1938 olive drab dismounted canvas leggings)。

美國陸軍還為中緬印和太平洋戰場作戰的士兵發行了一款合成橡膠底,帆布面,高系帶的M1942叢林靴,主要在熱帶和叢林環境使用。

美國傘兵部隊也在1942年配發了合成橡膠底,皮革面,高系帶的M1942跳傘靴。跳傘靴特點是加固的鞋面可以在跳傘著陸時支撐腳踝;黑色橡膠防滑鞋底;鞋跟前緣為斜面,可防降落傘索具繩纏繞在鞋底。不過M1942跳傘靴很快被M1943戰鬥勤務靴所取代,但跳傘靴一直被美國傘兵穿戴到二戰結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