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國擔憂中俄靠攏,俄羅斯願意當「中國附庸」?普京不願放棄歐洲

2024-04-24軍事

西方世界集體熱炒「中國援助俄羅斯」,美國為何如此擔憂?知名專家妄下定論,俄羅斯真的已經成為了中國「附庸」嗎?俄烏沖突大背景之下,為何說普京依舊不願意放棄歐洲?

俄烏戰爭僵持不下,美國擔憂中俄靠攏

自去年12月美國停止對烏援助以來,烏克蘭軍隊的戰場局勢就變得越來越岌岌可危,逐漸適應這種一戰式塹壕戰的俄羅斯軍隊,開始展現出該有的戰鬥力。但由於美國是徹底進入大選年,援烏與否已然成為兩黨互相攻擊的重要話題。包括特朗普在內的一票共和黨人,希望將援助烏克蘭作為政治籌碼,頻繁在法案的透過上做文章,要求拜登政府做出更大的政治讓步,但在大選年期間,這種妥協必然會影響支持率, 因而拜登政府選擇劍走偏鋒,把主意打到了中國身上。

無論是已經返回美國的耶倫,還是宣布將於23日開啟中國之行的布林肯,乃至是從德國遠道而來的德國總理朔爾茨,無外乎都提到了所謂的中國「援俄」問題。 尤其是美國方面,言之鑿鑿地聲稱中國的企業透過輸入原材料的方式,來幫助俄羅斯軍隊重建國防工業,而最終所生產的武器則被投入到了烏克蘭戰場之中, 為此耶倫甚至不惜放下狠話,那些支持俄羅斯的中國企業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對此,於4月18日所出版的法國世界報,在內容中分析認為,這些政客的一系列表態都證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美國在烏克蘭戰爭的大背景之下,對中俄關系深化的擔憂。

報道提到,根據美國先前所公布的數據,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能夠用於制造彈道導彈的機床, 占據其進口總數的70%,微電子產品則占據高達90%,這些微電子產品對於導彈和坦克的制造至關重要。

因此,該報認為,盡管俄羅斯遭受西方的制裁,但俄羅斯的工業依舊以一個驚人的力量恢復,並且大量地生產武器,在面對烏克蘭軍隊之時,這些新制造的武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石油貿易,也讓俄羅斯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失去歐洲市場所造成的損失, 雖然中國沒有繞過提供致命武器的「紅線」,但這些「物質援助」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對於這種現象的另一種解釋則是中俄關系的進一步加強,這一點對於美國來說也不能忽視,因為中俄關系的根本,是反對美國的統治。

難以獨自對抗西方世界,俄羅斯成「中國附庸」?

另一方面,對於現如今的中俄關系,法國世界報還梳理了相關的發展脈絡。該報認為,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 俄羅斯受到了西方世界的第一圈制裁,因而將戰略重心逐漸轉向於中國,中俄兩國的貿易在這一階段出現了較大的增長。

但直到2022年,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前,歐盟仍然是俄羅斯的重要經濟夥伴。

戰事發展至今,外界對於俄羅斯的評估也開始變得普遍地悲觀了。卡內基智庫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曾在【外交事務】的雜誌上寫道, 俄羅斯維持與西方對抗的唯一途徑,是將俄羅斯的經濟人才和軍事技術融入「中國大同」之中,也就是納入以歐亞大陸為地理中心,由中國所主導的秩序,俄羅斯正在將自己釘選成為中國的「附庸」。

不過從事實的角度上來說,這一說法算不上新穎,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早就已經有人將俄羅斯形容為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號武裝加油站」,因為蘇聯解體所帶來的輕重工業短缺,導致俄羅斯的出口出現極大的偏科,變成了能源、軍火兩條腿走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研的短缺和能源價格的下跌,會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出現重大問題, 最終,不得不依賴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加工市場,來進口中國的工業產品彌補國內缺陷,成為中國專屬的「大號加油站」。

這些說法雖然存在幾分道理,但卻不符合實際邏輯。

正如法國世界報所言,中俄靠近的一大理由是反對美國的共同利益,但如果將俄羅斯形容為是「中國的附庸」,就顯得有些言過其實了。但就目前情況上來看,即便沒有來自中國的工業產品輸入,俄羅斯也能打得下去這場戰爭。一個相對反常識的事實是,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 俄羅斯就啟動了本國的替代戰略,並且在多年的攻關之下,解決了包括熱成像儀、民用級電子芯片在內的尖端技術零部件,如果說離開了中國,俄羅斯就無法應對西方,那也太小看普京了。

意識形態崩塌後果嚴重,普京不願放棄歐洲

至於說俄羅斯的轉向亞洲戰略,就更值得令人推敲了。俄羅斯之所以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主要原因就在於防止烏克蘭倒向北約,其背後的真實後果, 是俄羅斯將徹底失去一個同西方相連線的友好國家,堵死了俄羅斯「西進」的通道 ,這也是為什麽普京在戰爭一開始, 所宣布的目標是對烏克蘭進行「去軍事化」,而非擴大領土式「占領」, 這點從俄軍在第一階段的表現上我們也能看出端倪,克里姆林宮更傾向於復刻一次類似布拉格之春的「政權更叠」行動,來一場盛大的武裝遊行,但後續發生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 俄軍的能力匹配不了莫斯科的野心,導致西進戰略直接崩盤。

所以,從事實的角度上來說,俄羅斯實際上更加傾向於同西歐進行合作,那些被印度倒賣的二手石油、嚴格限制對西烏克蘭的打擊,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體現,在莫斯科看來, 俄羅斯的「歐洲部份」比「亞洲部份」要更加的重要 。其中一部份原因,或許是由於蘇聯解體之後, 俄羅斯國內盛行的西方意識形態,所帶來的對於西歐的盲目崇拜,也可能是2010年之後,俄羅斯如日中天的國力,讓普京明白,或許投靠西方才是更好的選擇。

因此,我們能發現,目前俄羅斯對於中國的心態是非常糾結的,一方面,對於地緣政治上的戰略性真空,俄軍需要疲於奔命,導致中俄的貿易額不斷加深,但另一方面,俄羅斯又不願意徹底「站隊」,向中國開放諸如海參崴,薩哈林島等關鍵領土。

所以,我認為,俄羅斯非但不會是中國的附庸,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甚至還可能還會對中國有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