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受關註的國際新聞之一,莫過於黎巴嫩全境多地17日同時發生尋呼機爆炸,造成至少9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的慘劇。種種跡象顯示,這是一起典型的大規模人為爆炸事件,甚至有媒體將其稱為「全球首起將通訊器材武器化並進行大規模實戰運用的案例」。
讓所有人都感到焦慮的是,如果尋呼機這樣邊緣化的通訊器材都可能變成「殺人武器」,那麽日常生活裏不離手的智能電話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先看看黎巴嫩到底發生了什麽。
黎巴嫩監控影片顯示,大部份爆炸發生在尋呼機的鈴聲響起之後,不少人是在拿起尋呼機檢視時突然爆炸,因此對人體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路透社分析了被毀壞的尋呼機影像,發現其格式和背面的貼紙與台灣金阿波羅公司生產的尋呼機一致。黎巴嫩安全部門訊息人士透露,這些尋呼機是真主黨近幾個月引進的最新型號。
金阿波羅公司隨後發表書面聲明稱,該公司與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BAC Consulting KFT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品牌授權及區域代理合作關系。根據合作協定,「金阿波羅」授權BAC在特定地區使用其品牌商標進行產品銷售,但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均由BAC負責——總之一句話,這家台灣公司對於到底為什麽爆炸表示「我們什麽都不知道」。
撇開暫時沒有訊息的生產商不談,對於這次黎巴嫩尋呼機爆炸,社交媒體早先的猜測認為,可能是以色列透過遠端發送特定資訊,引起尋呼機內部的鋰電池過熱,進而變成「簡易爆炸裝置」。因為尋呼機只是單向傳輸資訊,不會暴露被叫使用者的具體位置,因此被認為更為可靠。新一輪巴以沖突以來,黎巴嫩真主黨就要求其成員停止使用智能電話,以躲避以色列的網絡和電子監控。
但相關分析人士對於現場影片展開仔細分析後認為,單純的電池過熱爆炸威力不足以造成事故現場所展示的爆炸效果。特別是尋呼機的耗電量少,所配備的鋰電池容量很小,爆炸威力非常有限。歐洲刑警組織網絡犯罪顧問米科·希波寧稱:「這些尋呼機很可能經過某種改裝,才引發了此類爆炸——爆炸的規模和強度表明,爆炸原因不僅僅是電池。」台當局「經濟部」的表態也能從側面證明這種說法:「該尋呼機僅具備接收功能,電池容量沒有爆炸導致死傷的可能性」。
英國「天空新聞」網站的爆料稱,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在尋呼機的電池旁邊安置了高爆炸性PETN炸藥,並透過遠端技術提高電池溫度作為引爆手段。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援引黎巴嫩安全部門訊息人士的話稱,此次爆炸的這批尋呼機在5個月前交付給黎巴嫩真主黨之前,曾遭到摩薩德的攔截,後者在每部尋呼機內部安置了不到20克的微量爆炸物。
但這種說法也受到質疑——單獨為幾十或者幾百部尋呼機手動安裝炸藥,可能勉強也能做到。但黎巴嫩真主黨這次進口的尋呼機總數多達5000部!想要靠手工作坊的方式為如此數量眾多的尋呼機加裝炸藥,至少在短暫的「攔截期間」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因此老司機更相信外媒流傳的另一種說法,即以色列情報機構「在生產階段」對這些器材進行了修改。「摩薩德在器材內部註入了一塊裝有爆炸物的電路板,該電路板可以接收程式碼。即使使用任何器材或掃描器,也很難透過任何方式檢測到它們。」
總之,無論是從現場影片的爆炸威力判斷,還是從生產難度判斷,這次黎巴嫩尋呼機爆炸,大概率應該還是屬於相對常規的操作,即透過人工物理幹預的手段,對於尋呼機內部動手腳,而不是外界最擔心的「軟殺傷手段」——利用惡意軟件的網絡攻擊,直接引爆智能器材。
我們手裏的手機等電子器材,暫時還是相對安全的。特別是現有大部份智能器材的電池都有過熱保護措施,例如在監測到電池溫度過高時會降低執行功率甚至自動關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
但正如美國「動力」網站所擔心的,考慮到如今手機等智能電子器材的普及,以及它們的硬件制造和控制軟件都存在潛在漏洞,「即便黎巴嫩尋呼機爆炸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警鐘也敲得再響亮不過了」。「我們每天都會接觸聯網器材,從智能汽車到電腦硬件,它們也配備有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因此針對此類器材進行攻擊是可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隱藏在身邊的潛在爆炸物數以十億計。」
從這個角度來說,黎巴嫩尋呼機爆炸事件實在是開啟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
樞密院十號/老司機馬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