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劉永坦:造出新型雷達,讓美軍戰機無處遁形,將800萬獎金全捐出

2024-03-12軍事

手寫20萬余字制造雷達方案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 ,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培養的雷達鐵軍令美軍隱形戰機無所遁形。

800萬獎金分文不留,全部捐出,只為致力於為祖國貢獻力量

這個令美軍戰機無處遁形的科學家到底有著怎樣的實力,令美忌憚?

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2020年8月3日,劉永坦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獎金800萬元

作為2018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中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獲得這個獎實至名歸。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劉永坦竟然決定將這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以夫妻名義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資訊學科人才培養。

劉永坦的目的很簡單,便是希望能透過這筆獎金,加快中國的人才建設,讓更多更好的技術能夠服務於中國未來發展。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劉永坦院長直言: 自己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國家和黨的培養和教育,也離不開學校和同誌們的幫助,所以他要將獎金全部捐出,回饋國家,回報學校。

事實上,劉永坦作為科研人員,一直奮鬥在科研教學一線,不僅為國家培養出很多人才,更是打造出了許多國之重器。

讓中國在發展之初, 能夠在雷達領域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讓我們的祖國,有了「火眼金睛」,在面對美國戰機的時候,能夠提前感知,提前防備。

比起劉永坦為國家創造的價值,這800萬獎金根本難以抒寫對劉永坦的贊嘆。

但即便如此,劉永坦還是選擇全部捐出,足以說明劉永坦對國家的熱愛。

而劉永坦之所以一定要將這筆錢捐出,助力人才培養,也是因為劉永坦明白他自己一路走來的不易,也明白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艱難。

為祖國艱苦探索破冰前行

劉永坦出生於1936年,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那時的中國山河破碎,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

為了避難,劉永坦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到處奔走。他看到同胞被殘忍的殺害,看到鮮血染紅的江面。

這些揮之不去的記憶,讓劉永坦很小就下定決心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祖國更加強大。因為劉永坦明白, 只有祖國強大,老百姓才能不受人欺負。

也正是因為這份報效祖國的信念,讓劉永坦在學習上十分刻苦。直到1953年劉永坦懷揣夢想,來到了哈爾濱,正式開啟了他報效祖國的一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雷達技術十分薄弱,和國外差距巨大。劉永坦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提出應當大力發展雷達技術。但當時,卻沒有得到重視。

劉永坦沒有放棄, 他堅持不懈的向領導說明研發雷達的重要性 不知疲倦的去請示,希望能受到重視。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 劉永坦寫出了關於【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 一共手寫20萬余字 ,在這之後,劉永坦的雷達創新正式開始。

只是,這條研發之路走的並不順利。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在高科技領域一直對我們實行封鎖。所以在研發之初,劉永坦和團隊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

但劉永坦從不放棄,不斷的重復試驗,不斷的進行數據測試,失敗了再重來。

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劉永坦終於帶領團隊建造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

然建造好之後的雷達站效果不如人意,為了能夠補助到有用的訊號,劉永坦再次投身其中。 終於在1990年4月3日,劉永坦團隊成功捕捉到了海上遠距離目標。

這個看似很小的成功,但對於中國海防而言,卻是巨大的一步。

眾所周知, 雷達就是大海上軍隊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我們就能夠提前感知到敵軍飛機入侵的情況,以便更好的作出反應。

正因如此,劉永坦的成功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

也是因為劉永坦的成功, 1991年,他獲得了國際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但劉永坦沒有就此停下,雖然年近花甲,但依舊還奮戰在科研第一線。

但劉永坦清楚這些遠遠不夠,他新建大型雷達基站,帶領團隊突破核心技術,攻克國際難題。不斷拼搏,從不放棄。

而在劉永坦院士的不斷努力下,中國成功研制出了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實裝雷達。

這項原始創新,讓中國成為了極少數掌握遠距離實裝雷達研制技術的國家之一。

2023年9月,劉永坦再次回到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新生寄語,他告知在場的每一位學子,要成為國之棟梁,自己也將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科技領軍人才。

而光是在2023年,劉永坦的「永坦班」便已經招收了三批135名學生。

縱然已經八十余高齡,但劉永坦依舊堅持。這樣的劉永坦院士,堪稱真正的國之重器。

參考資料:

劉永坦院士:築海防長城,聚雷達鐵軍——中國科學報

40年,他為中國的萬裏海疆裝上「千裏眼」——中國青年網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光明網